正版现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可搭防火规范图集

正版现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可搭防火规范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规范
  • 抗震设计
  • GB50011
  • 建筑工程
  • 防火规范
  • 建筑标准
  • 工程技术
  • 建筑设计
  • 规范图集
  • 现货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朵朵象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6349076
商品编码:10771179078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商品编号:211052  定价:¥88.00  一口价:¥74.80  折扣:85%折  立即节省:¥13.20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 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 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第8.2.7条、第8.2.8条、第9.2. 16条、第14.3.1条、第14.3.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 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主要符号
3基本规定
3.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2地震影响
3.3场地和地基
3.4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3.5结构体系
3.6结构分析
3.7非结构构件
3.8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3.9结构材料与施工
3. 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3. 11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4场地、地基和基础
4.1场地
4.2天然地基和基础
4.3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4.4桩基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1 -般规定
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3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5.4截面抗震验算
5.5抗震变形验算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6.1一般规定
6.2计算要点
6.3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6.4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6.5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6.6板柱一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6.7简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7.1 -般规定
7.2计算要点
7.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4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7.5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8.1一般规定
8.2计算要点
8.3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8.4钢框架一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8.5钢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9单层工业厂房
9.1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9.2单层钢结构厂房
9.3单层砖柱厂房
10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10.1单层空旷房屋
10.2大跨屋盖建筑
11土、木、石结构房屋
11.1-般规定
11.2生土房屋
11.3木结构房屋
11.4石结构房屋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1 -般规定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12.3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13非结构构件
13.1 -般规定
13.2基本计算要求
13.3建筑非结构构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4地下建筑
14.1 -般规定
14.2计算要点
14.3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B高强}昆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D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附录E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
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G钢支撑一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一钢筋混凝土核心
筒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H 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附录J 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附录K单层厂房纵向抗震验算













RMB:49.30
RMB:49.30
RMB:30.60
RMB:25.50
RMB:100.30
RMB:202.30
RMB:21.25
RMB:185.30
RMB:51.04
RMB:139.04


本书并非一本独立的、全新的书籍,而是围绕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局部修订版)及其相关的防火规范图集,进行深入的解读、应用指导和案例分析。其核心价值在于,它将一本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标准,转化为实际工程设计中可操作、可理解的指南,并与另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规范——防火规范——进行联动,旨在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性能。 第一部分:深入解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局部修订版) 本书的开篇,将以严谨的态度,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这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力求阐明规范背后的科学原理、技术逻辑以及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规范的演进与价值: 首先,我们会追溯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标准到GB 50011-2010的颁布,再到2016年的局部修订,分析每一次迭代所蕴含的技术进步和经验总结。重点强调GB 50011-2010作为现行国家标准,在提升我国建筑抗震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2016年局部修订所针对的重点问题和更新内容,例如可能涉及到的对特定类型建筑、特定结构构件或特定地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调整。 核心概念的辨析: 规范中的许多概念,如地震动参数、场地类别、建筑场地地震效应、结构抗震设防类别、构件抗震措施等,是理解整个规范的基础。本书将逐一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释其物理意义和工程含义。例如,对于“地震动参数”,我们将详细介绍其来源(地震区划图、场地土条件等)、不同参数的含义(加速度、速度、位移)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场地类别”,则会阐述不同场地类别对地震波传播和场地反应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进行判定。 主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规范的主体部分,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建筑(如砌体房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在不同地震设防类别下的抗震设计要求。本书将对这些要求进行分类梳理和深入讲解。 总体要求: 针对不同结构体系,明确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基本性能目标,如延性、承载力、刚度等。 构件设计: 详细阐述梁、柱、墙、板、节点等关键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配筋要求、连接构造、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箍筋间距、锚固长度等,并结合算例说明其具体应用。例如,在讲解框架梁柱节点时,会详细说明其剪力、弯矩、轴力共同作用下的配筋原则,以及确保节点延性破坏的构造措施。 整体性与构造措施: 强调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包括构件之间的连接、连接的可靠性、楼层和屋盖的构造措施、基础的设计原则等。将突出构件孤立地设计是不够的,整体协同工作才能发挥建筑的抗震潜力。 特殊结构与构件的抗震: 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类型或结构构件,如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地下建筑、砌体填充墙、幕墙、附属构件等,规范有专门的规定。本书将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分析其抗震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高层建筑,会讨论其风振和地震作用的叠加效应,以及顶部结构的处理;对于填充墙,会重点讲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构造措施限制其不利影响。 计算方法与分析手段: 规范中包含了多种抗震设计计算方法,如静力弹塑性分析法(P-Δ效应)、振动时程分析法、反应谱分析法等。本书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计算步骤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同时,会结合实际工程,展示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抗震分析,并解读分析结果。 修订内容的重要性: 2016年局部修订的意义重大,本书将专门辟出章节,逐条梳理和解读修订内容。分析修订所针对的具体问题,例如是针对特定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调整,还是对某些材料或构件的性能要求提升,抑或是对某些计算方法的完善。强调理解这些修订内容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性,避免设计人员因未及时更新标准而产生失误。 第二部分:建筑防火规范图集——安全性能的另一重保障 本书并非孤立地看待抗震,而是将其与防火规范进行联动。建筑的生命线在于安全,而安全包含两个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一是抵抗自然灾害(如地震)的能力,二是抵抗火灾的能力。因此,将这两者结合解读,是本书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防火规范图集的核心价值: 消防安全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防火规范图集,作为具体落实防火设计要求的实用工具,往往包含大量的图示、表格和节点详图,直观地展示了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涂料、疏散通道、消防水源等关键防火设施的设计和安装要求。本书将重点解读这些图集,阐明图集背后的设计意图和技术要点。 抗震与防火的协同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抗震设计和防火设计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变形,影响防火墙的完整性;火灾可能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其抗震性能。本书将探讨如何在设计中实现抗震与防火的协同,例如: 结构构件的防火保护: 介绍如何根据规范要求,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关键承重构件进行防火涂料、防火板材等材料的覆盖,以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在一定时间内不至于倒塌。 防火分区与疏散通道的抗震可靠性: 强调防火分区一旦被破坏,将导致火势蔓延,后果严重。在抗震设计中,需要保证防火墙、防火门窗在地震作用下不失效,保持其分隔功能。同时,疏散通道(楼梯间、走廊等)在地震和火灾双重威胁下,必须保证畅通和安全。 管线穿越防火分隔: 针对穿越防火墙、楼板的各种管线(给水、排水、消防、通风、电缆等),规范通常有严格的要求,以防止火灾通过管线通道蔓延。本书将结合图集,讲解这些管线穿越部位的防火封堵措施,并强调在抗震设计中,这些封堵的可靠性。 消防设施的抗震: 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喷淋系统、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在地震发生时也可能受到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本书将探讨这些消防设施在抗震设计中的考虑,以及相关的连接和固定要求。 图集应用的技术细节: 针对图集中的具体节点,如防火墙的搭接、防火门窗的安装缝隙处理、防火卷帘的安装高度和固定方式等,本书将进行详细的技术解析,并提供一些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防火门安装时,会提及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控制、闭门器和顺序器的选择与安装,以及这些细节对防火性能的影响。 第三部分:工程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理论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本书将大量运用实际工程案例,将抽象的规范条文和图集要求,转化为生动的工程实践。 从设计图纸到施工现场: 通过对典型建筑项目(如住宅、办公楼、公共建筑等)的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展示如何在实际图纸中体现抗震和防火设计的要求。讲解如何阅读和理解设计图纸中的抗震构造措施和防火分隔设计。 常见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结合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钢筋锈蚀、节点连接失效、防火封堵不严、疏散标志不清等,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对照规范和图集,给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建议。 设计软件的应用演示(辅助理解): 虽然本书不直接提供软件操作教程,但会适时提及和展示一些专业设计软件在抗震和防火设计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软件进行结构建模、荷载计算、抗震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软件辅助进行防火分区和疏散路径的规划。重点在于解释软件输出结果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其与规范要求进行比对。 案例剖析: 精选一些不同类型、不同设防等级的建筑工程案例,深入剖析其抗震和防火设计方案。从建筑方案设计、结构体系选择、构件设计、材料选用,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全面解读。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通过分析潜在问题,警示风险。例如,选择一个多层住宅的案例,详细讲解其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如何处理梁柱节点,以及砌体填充墙的构造措施;再选择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案例,重点讲解其防火分区设计、疏散楼梯的布置、防火墙的设置,以及这些设计如何与抗震要求相结合。 本书特色总结: 权威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将复杂的规范条文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技术指南。 抗震与防火的联动视角: 突破单一规范的局限,强调建筑安全是一个整体,将抗震和防火两项关键要素有机结合,提供更全面的安全设计思路。 图文并茂,案例丰富: 大量运用图表、节点详图和真实工程案例,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设计要求和技术细节。 深入浅出,层层递进: 从基础概念到核心要求,再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层次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关注细节,强调要点: 聚焦规范和图集中的关键条文和难点问题,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 本书旨在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建筑抗震和防火设计时,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帮助他们提升设计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应对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和复杂多变的火灾风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项目的甲方代表,虽然我不是直接进行抗震设计的工程师,但对项目的安全质量负有最终责任。因此,我需要确保我所委托的设计方案是符合国家最高标准的。这本书,尤其是它作为“正版现货”的身份,给了我足够的信心。我仔细对比了书中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场地土类别划分以及结构体系选择等内容,发现它与我日常接触到的一些项目招标文件中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细节上更加详尽。2016版的更新内容,让我了解到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国家政策导向,这对于我评估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规性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到的与防火规范的关联,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建筑安全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而是系统性的。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对于我这个正在准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神器”。我之前为了备考,购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规范和教材,但总是感觉有些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本《正版现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可搭防火规范图集》,则将最核心的抗震设计规范与重要的防火规范图集整合在一起,并且是2016版的最新内容,这大大节省了我查找和对比不同资料的时间。我尤其喜欢书中在条文后的详细解释和图示,这有助于我深入理解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节点构造,书中提供的图集让我能够一目了然。而且,这本书的“正版现货”也让我放心,不用担心考试时遇到的规范与书中内容不符。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实在,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项目的工程师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很多老建筑在原有的设计标准下,抗震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现行的要求。这本书中关于既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的章节,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我特别学习了书中关于“构件承载力验算”和“整体结构抗震能力分析”的方法,结合2016版的新要求,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评估老建筑的抗震性能,并制定出有效的加固方案。而且,它与防火规范的联动,也让我能够同时考虑加固过程中对建筑防火性能的影响,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书中丰富的图例和算例,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实操能力。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购买这本书,主要看重的是“正版现货”这几个字,毕竟在建筑领域,规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收到书后,包装严实,印刷质量上乘,纸张也很适合阅读,这点让我非常满意。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和引言,让我对全书的结构有了初步了解。 GB 50011-2010 这部分,内容覆盖了从总则、荷载、抗震概念设计到结构抗震计算,再到具体构件的抗震设计,以及特殊建筑的抗震设计等方方面面。我特别注意到,它对不同震度下的设防要求、场地地基的抗震计算、以及各种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砌体)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16版的更新内容,比如新增的一些设防类别或者对某些关键参数的调整,都标注得非常醒目,这让我能够迅速掌握最新的设计标准。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的建筑结构专业研究生,正在撰写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正是关于城市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在文献调研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许多国内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更新不够及时。当我看到《正版现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可搭防火规范图集》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首先,它不仅包含最新的国家规范(GB 50011-2010 2016版),还巧妙地结合了防火规范图集,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参考。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和场地类别划分的部分,它的表述方式清晰易懂,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模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而且,书中对一些易错点和难点问题的解答,非常具有启发性,帮助我拓宽了思路,对我的论文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我是一名有十几年经验的结构工程师,平时负责的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都比较高,对规范的理解也比较深入。在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条文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工程实践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这一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很多旧规范中都相对模糊,但在这本书中,它得到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包括了各种非结构构件(如幕墙、吊顶、设备机电系统)的抗震性能要求、连接构造措施以及验算方法。这一点对于保证整体建筑的抗震安全至关重要,也经常是施工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同时,它与防火规范图集的结合,也为我在复杂项目的设计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同时考虑两个重要的安全要素,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和设计偏差。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院校的退休教授,虽然已经离开教学一线多年,但依然关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国家在建筑抗震和防火安全领域不断进步的努力。 GB 50011-2010 规范本身就是我国抗震设计的重要里程碑,而2016版的更新,更是体现了随着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规范也在不断完善。这本书能够将最新的抗震设计规范与防火规范图集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举措。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多遇地震下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的论述,以及在不同烈度区划分下的具体要求,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在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深度。同时,防火规范的整合,也说明了国家对建筑整体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抗震设计领域的“圣经”!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建筑工程师,之前总是对着各种规范和图集发愁,感觉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直到我入手了这本《正版现货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可搭防火规范图集》,感觉整个人都豁然开朗了。首先,它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 GB 50011-2010 这部分,把抗震设计的核心要点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从基本概念到具体计算方法,再到各种结构形式的抗震设防要求,都详略得当。特别是一些复杂概念,比如 P-Δ效应、剪切滞后等,书中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详细的解释,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理解其背后的原理。而且,2016版的更新内容也标注得非常明确,不像有些老版本的规范,让人分不清哪些是旧规,哪些是新规,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实际应用。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条文后的注解,往往会引用相关的研究成果或者解释修订的背景,这让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条文,更能理解其背后的科学依据,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评分

作为一个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工程师,我见过太多因为设计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隐患。这本书,特别是它与防火规范图集的结合,绝对是解决了我们实际工作中一个大痛点。很多时候,抗震设计和防火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设计师和施工单位在协调这两方面时会遇到不少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座桥梁,把原本看似独立的两个体系连接了起来。我仔细翻阅了书中的相关章节,发现在抗震设防要求之外,也对防火分隔、疏散通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图集作为参考。这对于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们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一摞不同类型的图纸,而是可以在同一本书里找到关于抗震和防火设计的联动要求,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交叉错误。而且,书中关于不同建筑类型,比如高层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的具体要求,都考虑到了与防火规范的协同性,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材料供应商,平时与许多设计院和施工单位都有合作。我发现,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师们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也越来越精细。这本书,特别是它包含了最新的GB 50011-2010 2016版规范,无疑是他们手中的利器。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我了解到,这本书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选择和应用材料,例如在抗震设计中,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屈服强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与防火规范的结合,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材料的防火性能。我从这本书的内容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关于不同材料在抗震和防火方面的特性,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向客户推荐我们的产品,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

评分

正版。。。。。。。。。。。

评分

很不错!!好用!

评分

是正品,质量不错,已经在用了。。。。。。。。。。。。。。

评分

正版。。。。。。。。。。。

评分

正版。。。。。。。。。。。

评分

是正品,质量不错,已经在用了。。。。。。。。。。。。。。

评分

正版。。。。。。。。。。。

评分

发货也太慢了

评分

发货也太慢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