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00.53—2001 电工术语 风力发电机组 GB/T 18451.1—2012 风力发电机组 设计要求 GB/T 18451.2—2012 风力发电机组 功率特性测试 GB/T 19568—2004 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 GB/T 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0319—2006 风力发电机组 验收规范 6B/T 20320—2013 风力发电机组 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GB/T 22516—2015 风力发电机组 噪声测量方法 GB/T 23479.1—2009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3479.2—2009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异步发电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5381—2010 风力发电机组 系列型谱 GB/T 25385—2010 风力发电机组 运行及维护要求 GB/T 25387.1—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全功率变流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5387.2—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全功率变流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5388.1—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式变流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5388.2—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双馈式变流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6B/T 25389.1—2010 风力发电机组 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25389.2—2010 风力发电机组 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9543—2013 低温型风力发电机组 GB/T 30123—2013 风力发电导电轨(空气型母线槽) GB/T 31140一2014 高原用风力发电设备环境技术要求 GB/T 31517—2015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GB/T 31518.1—2015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31518.2—2015 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31519—2015 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 GB/T 32077—2015 风力发电机组 变桨距系统 GB/Z 25425—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公称视在声功率级和音值 GB/Z 25426—2010 风力发电机组 机械载荷测量 GB/Z 25427—2010 风力发电机组 雷电防护 GB/Z 25458—2010 风力发电机组 合格认证规则及程序 JB/T 10403—2004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 NB/T 31003—2011 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 NB/T 31005—2011 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方法 NB/T 31026—2012 风电场工程电气设计规范 NB/T 31071—2015 风力发电场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程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动态的观察者,我一直觉得,标准的建设和完善,是推动一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恰恰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我特别欣喜地看到,这本书如此详尽地汇集了当前风电并网领域的所有关键标准,并且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而是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风电并网的技术要求,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电气接口的标准。书中详细介绍了风电机组的接入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压等级、功率特性、动态响应要求等,并且还对电网对风电场的接入容量、无功功率补偿、频率支撑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评估风电场的接入可行性、优化风电场的运行策略,以及推动电网与风电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风电场电网故障后的穿越能力、切除策略等关键技术,这些都是保障风电场在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运行,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的重要措施。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纂者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将如此庞杂的标准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它不仅对风电产业的从业者,对电力行业的其他相关人员,甚至对政策制定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能源转型领域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风电并网技术细节的权威资料。《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系统地汇集了我国风电并网领域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标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风电场电网侧故障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电网故障,如短路、失步等,以及风电场在这些故障发生时的响应机制。这对于我们研究风电场在电网故障下的稳定性,以及如何提高风电场的故障耐受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书中还对风电场的电网仿真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们进行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性能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覆盖面广,涵盖了从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到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为我们深入理解风电并网的复杂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为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这样一个在风电场一线工作的运维人员,带来了福音。我每天的工作都与风机的运行紧密相关,而风机能否顺利并网,安全稳定地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相关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执行。《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案头宝典”。书中详细列出了风电机组并网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功率输出特性、电网电压和频率的适应性、故障穿越能力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在日常运行中,如何对风电机组进行参数设置、如何应对突发电网事件,都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风电场电网侧保护章节的详细论述。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保护配置,例如过流保护、过压/欠压保护、频率保护等,以及它们的整定值和动作特性。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在日常巡检和故障排查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书中还对风电场并网后的电能质量监测和评估提出了具体要求,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风电场的电能质量,避免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关乎着风电场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它不仅提升了我专业技能,也让我对风电并网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也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了解风电产业运作的书籍。《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风电并网的“百科全书”。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风电场设计与电网接入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风电场的选址、布局、机组选择等环节,并详细阐述了风电机组与电网的电气连接要求。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风电场并网点的选择以及并网容量的评估内容,这对于我们理解风电场如何融入现有电网,以及如何最大化利用电网资源,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思路。而且,书中还对风电场输出功率的预测和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理解风电场如何平抑功率波动,提高电网接纳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外,书中关于风电场与电网之间通信和信息交互的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 SCADA 系统、通信协议等内容,这对于我们理解风电场如何实现远程监控和调度,以及如何与电网进行信息共享,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对风电产业的整体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风电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多个风电项目并网调试的工程师,我深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本“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的结合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标准冲突、新旧标准衔接等问题,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这一过程。它系统地汇集了当前国内与风电并网相关的各类标准,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解读。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各项标准的详细解释,不仅仅是原文的摘录,而是结合了实际工程应用场景,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阐述。例如,书中对于风电场并网容量的计算、电网接入点的选择、以及风电机组与电网的匹配性等方面,都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依据和计算公式,这对于避免在项目前期设计中出现偏差,减少后期返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风电场电能质量管理的部分,详细列出了谐波、闪变等指标的限值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滤波器、补偿装置等手段来满足这些要求。这些内容,对于确保风电场并网后的电能质量,避免对电网造成不利影响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涉及了电网调度、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与并网安全运行相关的标准,这些都是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说,这本书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让我在面对复杂的并网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内容上的分量。作为一名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领域怀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让我系统性了解风电产业运作的读物。在接触到《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之前,我阅读了许多零散的文章和科普读物,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完整的框架。《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并网卷,顾名思义,聚焦于风电场接入电网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并网的流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环节背后的技术细节和标准要求。例如,在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性能标准部分,书中详细讲解了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短路比等关键指标的规定,以及这些指标是如何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了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特性对风电场设计的影响,以及风电场如何通过调整自身运行参数来适应电网的需求。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理解这些技术术语和公式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但书中辅以大量图表和案例分析,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电场与电网交互的仿真分析内容,这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并网策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也为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风电产业核心技术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风电并网的挑战与机遇。
评分作为一名对能源领域抱有极大热情的研究生,我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应用。《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风电并网技术世界的大门。书中严谨的学术风格和详实的技术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电场电网适应性技术的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补偿、频率响应、电压支撑等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风电场是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与电网的和谐共存,并为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此外,书中还对风电场的电网侧故障诊断和处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为我理解风电场在异常工况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安全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学术著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我掌握风电并网的关键技术,也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框架。作为一名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人员,我一直关注着风电产业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并网技术的发展。以往,我接触到的信息多是分散的研究论文和零散的技术报告,难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而《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系统地梳理了风电并网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技术标准、接入要求,到安全规范、运行维护,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技术标准的深入解读。很多时候,我们仅仅知道一个标准的编号和名称,但对其背后蕴含的技术逻辑和工程实践意义却了解不深。这本书则不同,它不仅列出了标准,更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标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作用的。例如,在关于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偏差控制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手段,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电网条件下的适用性,这对于我们研究和开发更优化的并网控制算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风电场电网侧的故障分析和应对措施,以及风电机组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标准,这些都是保障风电场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风电并网的复杂性,并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评分这部《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简直是风电领域从业者和研究者的福音!我是一名在新能源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风电的各类文献和规范,但说实话,要找到一本真正系统、全面、且紧扣并网环节的书籍,实在是难得。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它扎实的专业内容所吸引。从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设计、设备选型,到并网前的技术评估、接入系统的详细要求,再到并网后的运行管理、故障处理,几乎涵盖了并网过程中的所有关键环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技术标准的解读,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标准背后的技术原理、经济考量以及对实际工程的影响。例如,在关于电网稳定性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风力发电对电网的影响机理,并列举了多种抑制谐波、稳定电压的技术方案,这些内容对于我在实际项目中进行风机并网方案设计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一些国际前沿规范,这对于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先进性至关重要。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概念。对于我这样的资深从业者,它则提供了一个系统回顾和深入钻研的机会,帮助我填补一些之前可能因为项目经验局限而未曾深入了解的知识盲点。特别是关于风电机组的电网适应性要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动态无功补偿、过/欠电压穿越、频率响应等功能的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这对于优化风电机组的性能、提高电网接纳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总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局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风电并网的复杂性,并为我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评分我是一名在风电场项目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经理,深知项目能否顺利推进,技术标准是绕不开的“硬骨头”。《风电产业与可再生能源标准汇编 并网卷》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我们经常需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参考大量的技术标准,而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这一过程。它系统地汇集了与风电并网相关的各项标准,并且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解读。我最看重的是书中关于风电场并网风险评估和控制的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在风电场并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如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这对于我们在项目初期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风电场并网项目的经济性分析和效益评估,这对于我们进行项目决策,论证项目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风电并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为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