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兰带来极为悲惨的结局,经济的极度凋敝和政治的极度分崩离析(德意志兰分裂为314个邦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均拥有独立的主权,皇权有名无实,盛行诸侯小邦专制主义统治),在一个世纪后不仅未见改善,有的反而变本加厉了。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Scheller.J.C.F.)译者:沈国琴丁建弘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主要国名、地名译名对照表
主要姓名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为了成为瓦伦斯泰的侍从,一些皇帝的侍从甚至把金钥匙交还给宫廷。他雇用60名侍从少年,让一些最出色的师傅给他们授课。他的前室通常由50名卫兵保卫着,他平时的餐桌上从未少于百道菜。他的管家是位有教养和身份的人。他周游领地时,有146匹马拉的装着设备和随从的车队跟随着。他的宫院中拥有60辆豪华马车,外加50匹备用马。他的起居的阔绰、马车的辉煌和房间的装饰均与其他的奢侈相吻合。6名男爵和6名骑士得常在身边,以便执行他的任何指示。12名哨兵守卫在他的宫殿四周,禁止任何喧闹。他不停工作着的脑子需要绝对安宁,住所附近不准有车子的辘辘声,街道经常用链条封锁起来。走近他时不得说话,他与人相处也是默默无言。他常板着脸,沉默寡言,令人深不可测,他说的话还不如送的礼品多。他的只言片语也是用一种敌视的声调发出来的。他从不笑,血液的冷酷对抗着感官的诱惑。他总是忙忙碌碌,老是被一些宏大的设想所打动,放弃所有的消遣,由此浪费了别人宝贵的生命。他亲自处理与整个欧洲的信件往来,大部分信文是他亲笔写的,因为他很少相信别人会保守秘密。他个子很高,但干瘦,脸呈黄色,留着红色的短发,长着一双小而闪闪发光的眼睛。额上刻着一种可怕的骇人的严肃。只有他支付的极高的恩俸才能留住这批诚惶诚恐的仆从。
在这种外观动人的黑暗中瓦伦斯泰静静地,但并非闲散无事地等待着他那辉煌的时刻,期待着报仇之日。不久,古斯塔夫·阿道夫那迅雷不及掩耳的胜利进程让他预感到这一天快到。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远大计划。皇帝的忘恩负义使他的虚荣心从一个累赘的缰中解脱出来。
前言/序言
席勒的名字在中国读者中并不陌生,特别是他的名剧《阴谋与爱情》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搬上中国的舞台。但是席勒作为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的活动的历史地位,我们却知之甚少。现趁翻译席勒名著《三十年战争史》的机会,根据我们之所学,对此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同时是一位学者,在德国的文坛上与大文豪歌德(J.w.Goethe,1749-1832)齐名,被喻为“德国文坛上的双子星”。两人整整十年的合作,谱写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华彩乐章”,主创了德意志的古典文学,并使德意志的民族文学决定性地提升为世界的进步文学。德意志民族不仅把席勒视为民族的骄傲,而且是把席勒当作“统一和自由的”象征而加以纪念的。
因此,在具体介绍席勒之前,有必要介绍一点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称“德意志兰”更为科学)状况,当作席勒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背景。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兰带来极为悲惨的结局,经济的极度凋敝和政治的极度分崩离析(德意志兰分裂为314个邦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均拥有独立的主权,皇权有名无实,盛行诸侯小邦专制主义统治),在一个世纪后不仅未见改善,有的反而变本加厉了。
三十年战争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十年战争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很不错。。。。。。。
评分
☆☆☆☆☆
好
评分
☆☆☆☆☆
华伦斯坦元帅在吕岑战役之时,是他第二次担任帝国军队的总指挥。当他第一次荣任此职时,率领着三万军队,他们只从皇帝处获得微薄军饷,同时却要面对着丹麦国王久经战场、装备精良、训练严格的大军。然而华伦斯坦凭借其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同时对部下如同凯撒般的慷慨,最终将丹麦国王赶回了菲英岛,而他麾下的军队数量更是达到了十万之巨。但是其慷慨的经济来源,确是依靠其手下军队对德意志诸侯的四处劫掠,收取巨额的赞助金,以屠城为恐吓,敲诈富饶的帝国自由城市,所过之处,土地成了荒无人烟的焦土,城市的经济破败凋零。华伦斯坦最后因为自己的骄傲而丢掉了军队指挥官的宝座,然而他携带着抢掠来的巨额财富,在波希米亚享受着暂时的安宁,并随时掌握着战况,伺机东山再起。当瑞典国王的军队在德意志国土上所向披靡,并击败了皇帝所信赖的悌利将军后,华伦斯坦意识到时机终于再次降临,他向皇帝勒索了巨大的权力,用以重组一支只听从自己号令的军队。按后来帝国历史的描述,这一切其实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篡位野心。他第二次担任帝国军队总指挥后,并不热心于同瑞典国王交战,而是处处培植亲信,与各邦国秘密协商,直到在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与瑞典国王展开了决战,最终瑞典国王的死,导致新教联盟核心的崩塌,而他的战败,却并无损于皇帝军队的战力。然而他并没有趁胜追击,他的徘徊引起了皇帝的警觉,而一而再的无视皇帝谕令更使得整个宫廷对他的企图怀有恶意的揣测,最终皇帝下令将他解职,而他妄图发动的最后一搏,换来的是刺客的剑。毫无疑问,席勒笔下的华伦斯坦并非一个英雄,他的雄才多用于奸诈,战场上的英勇也只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而过分的慷慨更只是确保部属那不可靠的忠诚。然而席勒在华伦斯坦的最后部分却这么写道:所有对他谋反的猜测,都仅是来源于并不能确证的史料。以此来为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结尾,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评分
☆☆☆☆☆
非常好的学习参考书,寻找了很长时间,开心、满意。快递给力,为京东网叫好!
评分
☆☆☆☆☆
汉译名著系列可算出版界的精品
评分
☆☆☆☆☆
正版好书!!!商务经典,翻译不咋地!
评分
☆☆☆☆☆
好书,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