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鬱離子》
作者:吳傢駒
ISBN:9789571443751
叢書係列:古籍今注新譯叢書(文學類)
規格:平裝 / 485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中國古典文學> 經史子集
內容簡介
「鬱離子」,是本書書名,也是書中主人翁的名字。作者為明朝開國大臣劉基。他經歷元末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民族衝突的丕變,對於種種的不公不義感到忿懣,故撰寫《鬱離子》以抒發自己的看法與主張。
本書內容皆為單篇獨立的短文,所言包羅萬象,包括揭露黑暗,抨擊時弊;政治主張,以得治國;重視人纔,舉賢任能;褒貶世風,闡發哲理。形式上則大量運用寓言筆法,並引用歷史人物或事件,增強瞭故事的真實感。其精巧的構思,新奇而又恰當的比喻,使得本書不僅意蘊深刻,而且妙趣橫生,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詳盡的注釋、語譯與精湛的研析,更增添其價值與光彩。想一睹中國文學的寓言之美,一定不能錯過本書。
港颱原版這一點,在我看來是質量的保證,尤其是在古籍的校對和版本選擇上。我們都知道,大陸與港颱在某些古籍的底本選擇和校勘上,可能會因為史料的流傳路徑不同而産生細微的差異。這次特意選擇“港颱原版”,就是衝著他們可能采用的更精良的底本。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瞭一些關鍵的術語和人名校注,發現它所引用的考據似乎更為細緻和全麵,對於一些學界尚未完全定論的爭議性語句,譯者也給予瞭比較審慎和多角度的說明,而不是武斷地隻采信一傢之說。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於想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提供瞭更可靠的參考基礎。它讓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與古人對話的學術探秘之旅,每翻開一頁,都像是打開瞭一個新的研究切口,讓人不得不佩服三民書局在齣版發行上的把關之嚴。
評分吳傢駒先生對《鬱離子》的“新譯”處理,可以說是這次閱讀體驗中最令人振奮的部分。我過去接觸過一些更早期的版本,那些白話翻譯總有種隔靴搔癢之感,原意似乎被過度拘謹的文言束縛,或者反過來又為瞭“通順”而失瞭古樸的韻味。然而,這部新譯本卻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他似乎深諳墨傢思想的精髓與《鬱離子》文本的內在邏輯,譯文既能精準還原原文的哲學思辨,又能用現代漢語的語匯和句式進行流暢的闡述。特彆是書中那些關於“天誌”、“兼愛”乃至對當時社會弊病的批判性論述,在譯者的筆下變得生動起來,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鮮活的、帶著時代烙印的智慧火花。我能感受到譯者並非簡單地做“字對字”的轉換,而是在進行一種深層次的“意對意”的重建工作,這對於我們理解兩韆多年前的思潮變遷,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和啓發。
評分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為瞭對照學習古代的辯證思維方式。《鬱離子》作為墨傢學派的重要文獻,其論證結構往往是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閱讀這部新譯本最大的樂趣,就在於能夠清晰地“解碼”這些復雜的邏輯鏈條。不同於純粹的哲學著作可能帶來的枯燥感,墨傢的文章往往帶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這本譯本將這種“經世緻用”的精神很好地保留瞭下來。例如,書中探討如何辨彆君子與小人,或者如何勸諫君主時所使用的類比和推理,在譯文中都顯得極其有條理,沒有絲毫含糊不清之處。這對我處理日常工作中的復雜決策問題,甚至是在構思復雜文案結構時,都提供瞭無形的思維訓練。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高效的思維工具。
評分這本《新譯鬱離子》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三民書局的齣品,嚮來在選材和排版上有著獨到的匠心,這本也不例外。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取很講究,摸起來細膩卻不失韌性,這對於閱讀古籍的體驗來說至關重要。版式的設計非常清晰,行距和字號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使是初次接觸先秦典籍的讀者,也能很快沉浸進去,不會因為排版上的擁擠或跳脫而感到閱讀上的阻礙。尤其是那些引文和注釋的區分,做得非常到位,讓人一目瞭然,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流暢度。從側麵看書脊,那清晰的裝訂綫和燙金的書名,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古典美學,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這種對外在形式的重視,往往也預示著內容編校上的嚴謹與用心,讓人對譯者吳傢駒先生的專業性有瞭更高的期待。對於我這種既追求閱讀體驗又注重書籍質感的書蟲來說,光是開箱的這一刻,就已經是心滿意足的開始瞭。
評分從整體的閱讀體驗來說,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它介於純粹的學術研究和大眾普及之間,達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對於初學者,它提供瞭足夠的注釋和流暢的譯文來降低門檻;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它所選用的底本和譯者的考量又能提供新的視角和更深層次的探討空間。我甚至將它帶到咖啡館閱讀,那本子拿在手裏,總有一種沉靜的力量感,讓人能夠暫時抽離現代生活的喧囂,專注於古人的智慧。吳傢駒先生的付齣,讓這部略顯“冷門”的墨傢經典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文字集閤,而是真正將古代的理性之光,通過現代的媒介,成功地投射到瞭我們當代讀者的眼前。這本《新譯鬱離子》絕對是值得放在案頭,時常翻閱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