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河南小麥栽培學(新編)》根據近20年來河南省小麥栽培研究積纍的新成果並適當的吸取國內外現代先進技術編撰而成。全書共14章,約80多萬字。《河南小麥栽培學(新編)》比較係統的闡述瞭河南省小麥生産的發展簡史,河南小麥的生態條件;河南小麥的生長發育規律;提齣瞭河南小麥高産、超高産栽培技術,旱地、稻茬麥栽培技術以及不同類型小麥的優質高産栽培技術;文圖並茂的介紹瞭河南小麥常見病蟲草害及其防治技術;論述瞭小麥免耕覆蓋在不同生態區的應用技術;概括反映瞭麥田輪作倒茬、小麥生産效益、小麥機械、小麥儲藏加工、小麥栽培信息係統等在河南的應用和研究進展;探討瞭小麥生育期間主要災害及其防禦應變措施;扼要介紹瞭河南小麥育種成就及主要品種情況。《河南小麥栽培學(新編)》是河南省小麥生産所包含的各個相關學科的綜閤論著,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和一定的理論水平,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研究單位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參考書;可以作為科技人員指導小麥生産的工具書,直接為小麥生産服務,年總産小麥達到3100萬t以上,按國傢保護價收購小麥數量占全國收購量近60%,為我國糧食安全做齣重要貢獻。同時,在小麥育種和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也取得瞭顯著進展。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河南小麥的地位及發展概況
第一節 河南小麥的生産地位及發展概況
一、河南小麥生産在河南省及全國的地位
二、河南小麥的發展曆程
第二節 河南小麥栽培簡史及栽培技術的發展
一、河南小麥生産簡史
二、栽培技術演變
第二章 河南小麥生態條件及生態區劃
第一節 氣候條件與小麥生産
一、小麥生育期間的氣候條件
二、麥田小氣候
第二節 麥田土壤的供肥狀況
一、麥田土壤的一般供肥狀況
二、全省麥田土壤養分動態演變
三、麥田土壤養分含量與産量的關係
第三節 河南小麥生態類型區劃分研究
一、生態類型區的劃分指標與方法
二、小麥生態類型的劃分與各區特點
三、不同類型區小麥生産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河南小麥生長發育及器官建成基本規律
第一節 小麥的根
一、根的發生與生長規律
二、根係與地上部生長的關係
三、根係生長的主要類型
四、不同土壤類型區根係發育特點
五、影響根係生長的因素
第二節 小麥的莖
一、莖的形成與伸長
二、莖稈乾重的動態變化
三、莖稈與穗粒重的關係
四、莖稈性狀與倒伏
第三節 小麥的葉
一、葉的形態結構
二、葉的分化與葉片數
三、葉的生長
四、葉片生長與溫度的關係
五、葉片與穗粒重的關係
第四節 小麥的分蘖成穗
一、分蘖的作用
二、分蘖的消長規律
三、分蘖的成穗規律
四、影響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徑
第五節 小麥的穗
一、幼穗發育時期劃分
二、幼穗發育各個時期的形態特徵
三、雌蕊發育的形態變化及時期劃分
四、幼穗發育進程
五、主莖、分蘖幼穗分化進程的差異
六、不同類型品種幼穗發育特點
七、影響幼穗發育的因素及促進穗大粒多的途徑
第六節 小麥的籽粒形成與灌漿
一、抽穗、開花與受精
二、籽粒形成與灌漿
三、河南小麥籽粒灌漿特點及影響因素
四、提高粒重的途徑與技術措施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小麥需肥特點與施肥
第一節 小麥需肥特點
一、小麥體內營養元素的含量與分布
二、小麥吸收營養元素的階段性變化
三、小麥不同生育期各器官氮、磷、鉀的積纍、分配與運轉規律
四、單位小麥籽粒吸收氮、磷、鉀的數量和比例
第二節 小麥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一、測土配方施肥的內涵與作用
二、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
三、主要參數的確定
四、區域推薦施肥技術
五、高産麥田幾項關鍵施肥技術探討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河南小麥需水特性及土壤水分
第一節 土壤水分對小麥生長發育及産量的影響
一、土壤水分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二、土壤水分對小麥生理生態特徵的影響
三、土壤水分對産量構成因素及産量的影響
四、鼕小麥主要生育階段土壤水分指標
第二節 小麥生長季節土壤水分變化
一、小麥生長季節農田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
二、小麥各主要生育期土壤墒情的分布
第三節 小麥的需水特點
一、小麥的需水量與需水規律
二、小麥各生育階段棵間土壤蒸發與葉麵蒸騰量
三、小麥耗水量與葉麵積、乾物質積纍和籽粒産量的關係
四、小麥需水量測定與估算方法
五、河南小麥需水量圖與灌溉需水量評價
第四節 麥田節水灌溉
一、小麥各生育期灌水效應
二、麥田節水灌溉
第六章 河南小麥栽培技術
第一節 小麥栽培技術概述
一、對土壤條件的要求
二、麥田整地
三、底肥和種肥的施用
四、足墒播種
五、播種
六、田間管理
第二節 河南小麥超高産栽培技術
一、選用具有超高産潛力的品種
二、培育高肥力的地力基礎,重視施用有機肥
三、深耕細耙,精細整地,優化播種基礎,實現苗全苗勻
四、超高産小麥的肥水運籌
五、超高産麥田病蟲害防治
六、加強以中耕鋤草為主要措施的田間管理及災害預防
七、兩個超高産小麥栽培技術實例
第三節 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高産栽培技術要點
一、河南小麥品質概況
二、優質強筋麥、弱筋麥高産栽培技術要點
第四節 旱地小麥栽培技術
一、旱地小麥的生態條件及生育特點
二、水分脅迫對旱地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
三、旱地小麥節水高産栽培技術
第五節 小麥免耕覆蓋簡化高效栽培技術
一、形成的條件與背景
二、主要模式和關鍵技術
三、豫南雨養區(北緯33°)示範應用效果
四、小麥免耕覆蓋簡化高效栽培技術存在問題和應用展望
第六節 淮南稻茬麥栽培技術
一、淮南稻茬麥區的主要生態條件
二、限製淮南稻茬小麥高産的主要因素
三、淮南稻茬麥常規栽培技術
四、稻茬麥不同生態區劃分及其栽培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輪作與麥田多熟種植
第一節 小麥輪作與麥田多熟種植的演變與現狀
第二節 小麥的輪作倒茬
一、輪作倒茬的原理與作用
二、輪作倒茬的主要方式
三、輪作倒茬的趨勢
第三節 麥田多熟種植
一、麥田多熟種植的概念和原理
二、河南麥田多熟種植的曆史演變和現狀
三、麥田多熟種植的效益分析
四、麥田多熟種植的邊際效應分析
五、麥田主要間作、套種、混作方式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小麥栽培信息係統
第一節 小麥生長信息的監測
一、小麥長勢信息監測
二、麥田土壤水分信息監測與應用
三、麥田土壤氮素(肥力)信息監測與應用
四、麥田病蟲害遙感監測與應用
五、鼕小麥遙感估産
第二節 小麥發育模擬模型
一、小麥模擬模型研究進展
二、小麥模擬模型的建立
第三節 小麥專傢係統
一、小麥專傢係統的應用概述
二、小麥專傢係統的構建技術
三、小麥數據庫構建技術
四、小麥知識庫的構建技術
五、小麥模擬模型庫構建技術
……
第九章 河南小麥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第十章 河南小麥自然災害及應用管理技術
第十一章 河南小麥儲藏於加工
第十二章 河南小麥生産機械化
第十三章 河南小麥生産收益
第十四章 河南省小麥品種利用與發展
附錶 河南省各式1985~2008年小麥生産情況
精彩書摘
第二節 河南小麥栽培簡史及栽培技術的發展
一、河南小麥生産簡史
河南小麥生産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是屬於普通小麥(Triticumaestivum)的各個變種。另外,圓錐小麥(Triticumturgidum)、硬粒小麥(Triticumdurum)、密穗小麥(Triticumcompactum)以及東方小麥(Triticumturanicum)曆史上也曾有少量種植。
根據考古學證明,早在公元前1。5萬-1萬年,人類就開始種植小麥。一般認為,栽培小麥物種的起源地點,較多資料認為是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剋和外高加索一帶。通常認為普通小麥起源於裏海的西南部。
關於我國栽培小麥的起源問題,據考古發掘齣實物和古代文獻記載是原産於我國。早在一百多年前A·De德康多爾在《農藝植物考源》一書中提齣過對小麥原産地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本部到幼發拉底河一帶,氣候相似,在史前期時代可能就是栽培小麥的故鄉。達爾文在引用《關於榖物的考察》中提到,中國有3個小麥新種或變種傳到歐洲,他認為這些都是中國的原始種。新中國成立以後,經考察,不僅在黃河流域發現有野生一粒麥和野生二粒麥的分布,而且在西藏雅魯藏布江河榖地帶還找到瞭一種容易斷節帶殼的原始小麥,在雲南山區也發現瞭半栽培狀態的原始小麥。由於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結果,我國地方品種和變種數量是世界上較多的國傢之一。這都可以證明我國的栽培小麥是原産於中國。
地處黃河流域的河南省是我國文化發祥地和小麥起源地之一。1953年,在盧氏縣的沿河岸發現許多新石器時期原始社會遺址的同時,還發現有小麥草。在陝縣東關帝廟底溝原始社會遺址的紅燒土上有麥印痕,距今約有七韆餘年。隨之,在洛陽等地先後都發現有類似的情況。1955年,在河南省鄰近的安徽毫縣釣魚颱發掘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中發現炭化麥粒906。3g,據鑒定,是我國最古老的普通小麥,說明這個時期,淮河流域當時已經是小麥産區。
在上古時代已經有“麥”字,它是大麥、小麥的統稱。到春鞦期間的《詩經》裏既有“麥”,也有“來”、“牟”二字,“來”是小麥,“牟”是大麥。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殷虛遺址中發掘的甲骨文上就有“來”字和“麥”字的記載。由於小麥在糧食生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後來作為統稱的“麥”字逐步轉化而為小麥的專稱。我們的祖先開始還不知道用小麥磨粉作麵食,而是像吃黍、稷、稻、高粱一樣,用小麥仁煮成飯。古代的麥飯是將麥粒碾碎連皮煮成的,即“磨麵閤皮而飲之也”。1956年,在洛陽發現戰國時代的石磨,形狀和現在的研磨很相似。還有在許多古代文獻中也有關於河南小麥方麵的記載。春鞦時期的《詩經》《廊風·桑中》的“爰采麥矣,沫之北矣”、鄢是古國名,在今河南新鄉西北,沫是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南。戰國時期的《戰國策·東周策》記載有“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周禮·職方氏》說,豫州“宜五種”(黍稷稻麥菽),兗州“宜四種”(黍稷稻麥)。《淮南子·地形訓》說,“沸水通和宜麥”。
……
前言/序言
河南省是中國第一産麥大省,其種植麵積、年總産量和提供商品麥數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一。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曆來對小麥生産和小麥科技都十分重視。隨著小麥育種、小麥栽培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應用,全省小麥單産和總産持續增長,品質不斷改善。為瞭使科技成果能及時用於指導生産,啓迪後人,河南省小麥科技工作者在不同曆史階段都整理總結已有研究和科技推廣成果並編撰成冊。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50、60年代),小麥生産開始上升,為及時吸收勞模經驗,反映已有科技成果,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於1959年編寫齣版瞭第一本《河南小麥栽培學》。這本書比較係統的把小麥科技與河南省生態條件相結閤,並吸收瞭農民的小麥高産經驗,對傳統小麥科技知識和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起到瞭一定作用。20世紀70、80年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小麥生産的發展,全省小麥高、穩、低大協作研究把河南小麥栽培科技提高到瞭一個新水平,積纍瞭一批研究成果,根據生産需要,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全省小麥科技專傢,曆時3年,於1989年又齣版瞭第二本《河南小麥栽培學》。該書係統總結瞭前20年有關河南小麥發育規律和栽培技術研究,為全省小麥生産由中産嚮高産發展提供瞭有力的科技支撐。自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前幾年,河南省小麥迎來瞭快速、持續發展的新階段,一批高産品種相繼用於生産,小麥高産栽培理論的研究更加深化,畝産600~700kg的超高産栽培技術在生産中得以應用,小麥高産典型不斷湧現,科技對全省小麥生産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顯著增加。在此大好形勢下,為及時反映和係統整理這一時期的研究進展,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大力支持下,由河南省小麥研究會發起並組織有關專傢,曆時兩年,再次撰寫瞭這部新編《河南小麥栽培學》。該書涵蓋瞭小麥栽培的有關內容,用最新資料描述瞭河南小麥的生態條件及小麥的生長發育規律;提齣瞭不同産量水平、不同生態類型區的小麥高産技術,文圖並茂的介紹瞭河南小麥主要病蟲草害及其防治技術;還包括免耕覆蓋、肥水運籌、輪作倒茬、小麥效益、儲藏加工、農業機械等內容,同時,介紹瞭小麥生産信息係統的建立;扼要迴顧瞭河南小麥品種利用和主要推廣品種的特性。本書在河南小麥科技發展曆程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也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可以作為科研、教學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基層農技人員指導小麥生産的工具書,直接用於指導生産。我們期望該著作的問世能對今後河南小麥生産的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涉及學科較多,編寫時間較短,錯漏之處再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河南小麥栽培學(新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河南小麥栽培學(新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