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具有高深的中醫理論、獨到的學術思想、豐富的臨床經驗的名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整理、繼承、發揚他們的學術思想和實踐經驗,是振興中醫的重要內容之一。董建華教授率北京中醫學院的幾位門人,緻力於振興中醫事業,將23個省、市、自治區的和人民解放軍係統的共146位著名中醫專傢的醫案精華匯集在一起,編輯成《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一書,這對繼承我國傳統醫藥學的豐富遺産,整理和發揚現代名中醫的診治經驗,無疑是一種有益的貢獻。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為該叢書第六集,收錄遼寜、山西等13個地區數十位名醫的醫案精華。
內容簡介
本叢書共6集,第1、2集主要收錄第一批國傢名老中醫146位的1850例醫案,第3、4集主要收錄第二批國傢名老中醫142位的1884例醫案,第5、6集主要收錄第三批國傢名老中醫和部分前兩批國傢名老中醫及中醫博士生導師共146位的1438例醫案。6集共收錄434位名中醫的5172例醫案。
本叢書特點:①所選名中醫在全國有廣泛影響。②各集內對名中醫均按行政區劃和軍隊分類編排。③每一醫案均由名老中醫自己親自選定,真實、可靠。其中一部分名老中醫現已作古,因此所收醫案尤為珍貴。④每一醫案後均有按語,或為名醫自己所撰,或由後人、門徒所加。⑤每位名中醫的醫案後都有編者評注。該評注均係本叢書主編、副主編所撰,因他們長期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評注以簡潔的語言,高屋建瓴地概括瞭該名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特點,結閤所選醫案予以剖析,每能抓住名中醫的學術精髓,突齣要點,對讀者有所啓迪。⑥每集正文後附有該集的病名病證索引,第6集書末附有叢書總病名病證索引,以便讀者查閱。
本叢書對提高中醫各科各級臨床醫生診療水平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如能細心品讀,反復鑽研,掌握精髓,那他距離名醫的目標也就不遠瞭。應該肯定,這套叢書的齣版,對名老中醫診療特色的繼承和診療經驗的搶救有特殊意義。
內頁插圖
目錄
四川名醫醫案
黑龍江名醫醫案
湖南名醫醫案
江蘇名醫醫案
遼寜名醫醫案
湖北名醫醫案
貴州名醫醫案
浙江名醫醫案
山西名醫醫案
福建名醫醫案
新疆名醫醫案
寜夏名醫醫案
解放軍名醫醫案
病名病癥索引
叢書總病名病癥索引
精彩書摘
十、補藝養血、祛瘀通絡法治愈氣虛血滯眩暈癥一例
黃某,男,49歲。
初診:1988年10月8日。
主訴及病史:稟賦素弱,易患感冒,3年前有頭部外傷史。2年前患肺結核,經抗結核治療已愈,但遺有鏈黴素中毒癥狀,常有眩暈、耳鳴、健忘、肢麻,屢經中西醫多方診治效不顯。近因外感未愈,勞倦太過,眩暈加重,臥則稍緩,起則眩劇,甚則惡心欲吐,伴有耳鳴重聽,視力模糊,胸悶短氣、心悸、肢麻。
診查:麵色晦暗不華,眼周色黑,舌淡有瘀點,舌下絡脈淡紫細短,脈沉澀。
辨證:氣虛血滯,瘀血阻絡。
治法:補氣養血祛瘀通絡。
處方:黃芪50g 黨參15g 川芎1Og 當歸1Og 丹參30g 紅花1Og 桃仁15g
天麻1Og 僵蠶1Og 廑蟲1Og
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10月15日。進藥6劑,眩暈耳鳴大減。效不更方,繼服6劑,眩暈耳鳴基本消失,胸悶心悸,肢麻諸癥亦有好轉,唯感倦怠少氣,時有自汗。脈沉微細,舌質淡紅而潤,舌下絡脈淡紅細短,此為瘀去生新之佳兆。原方去僵蠶、廑蟲,加枸杞子15g、巴戟15g。治療1個月有餘,體力日增,健忘逐漸恢復,諸癥相繼消失。停藥觀察半年,一切良好。
【按語】病人元氣素虛,有外傷史,可有氣虛血滯之因,復因藥物中毒,齣現眩暈,耳鳴、健忘、肢麻、脈澀、舌有瘀點等證,顯係氣虛不榮,腦失所養,瘀阻絡脈,營衛不調之候。故予補氣養血,祛瘀通絡之法。方中黃芪、當歸、黨參補氣養血;川芎、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僵蠶、座蟲祛瘀通絡;天麻祛痰熄風,與補氣養血藥配伍,增強熄風養腦之效,與活血化瘀藥配伍,加強祛瘀化痰通絡之功。藥證相符,故有良效。
(畢磊整理)
十一、健脾益藝、補腎填精佐以化瘀法治愈血祛經閉一例
劉某,女,30歲。
初診:1975年2月11日。
主訴及病史:閉經已2年。患者14歲月經初潮,周期28~30天,經期3-5天。婚後2嚇孕,按期分娩,産後流血過多,曾用大量止血劑,延至2個月餘血始止。此後,常感少腹冷墜,倦怠無力,但飲食精神正常未加介意。産後一年月經來潮,色暗量少,2日即止。繼則齣現腰膝酸軟,神疲力乏,短氣懶言。食納減退,並閉經一年未潮。曾去某醫院,經內、婦科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予以黃體酮與對癥治療無效。體質日漸衰弱,納呆食少,瘦弱乏力,背寒怕冷,漸則麵黃無澤,精神憔悴,肌膚甲錯,毛發脫落。尤以腋毛及陰毛為甚,性欲淡漠,白帶全無,乳房萎縮,已停經2年。經某醫院檢查診為“席漢綜閤徵”,用中西醫各法治療無效。
診查:脈沉細無力,舌質淡暗,無苔。
辨證:精血虧損,衝任不盛,血枯經閉。
治法:健脾益氣,補腎填精,佐以化瘀。
處方:黃芪30g 黨參15g 當歸1Og 熟地20g 枸杞子15g 肉桂5g 炒山藥15g
肉蓯蓉15g 巴戟天1Og 仙靈脾15g 炒麥芽30g
水煎服。另用酒軍、廑蟲各等份研末每服3g,膠囊盛服,早晚各1劑。
……
前言/序言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 傳承經典,啓迪未來 引言: 浩瀚的中醫藥長河,奔騰不息,曆經數韆年積澱,孕育齣無數璀璨的智慧結晶。其中,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與醫案,更是這份寶藏中最具生命力、最富實踐價值的組成部分。他們憑藉深厚的理論功底、精湛的臨床技藝以及對疾病的深刻洞察,挽救瞭無數生命,彰顯瞭中醫藥的獨特魅力。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係列叢書,正是為瞭係統梳理、集中展示、廣泛傳播這些寶貴的經驗而誕生的。《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作為該係列的最新力作,延續瞭前幾集的嚴謹與厚重,匯聚瞭當代一批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老中醫的經典醫案。本書不僅是對這些名傢臨床智慧的文獻記錄,更是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生動實踐,旨在為廣大中醫藥從業者、愛好者以及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份珍貴的學習範本和思想啓迪。 本書精髓,字字珠璣: 本書的編纂,秉持著“精粹”二字的核心理念,精選瞭數十位當代中醫藥界的翹楚。他們或在中醫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皮膚科等領域獨樹一幟,或在特定疑難雜癥的治療上屢有建樹,或在養生保健、治未病方麵有獨到見解。每一位入選名傢的醫案,都經過瞭層層嚴格篩選,力求做到: 代錶性強: 所選醫案能夠充分體現該名傢中醫理論的精髓、臨證思辨的獨特思路以及用藥遣方的精準獨到。 典型性高: 醫案所涵蓋的病種、證型廣泛,能夠反映名傢中醫在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重癥治療中的豐富經驗。 實用性佳: 醫案不僅具有理論研究價值,更蘊含著可供學習、藉鑒和藉鑒的臨床應用指導意義。 條理性明: 醫案的記錄格式規範,包括病史、診脈、舌象、辨證、論治、處方、加減、療效等要素,清晰明瞭,便於讀者理解和學習。 創新性顯: 關注那些體現瞭名老中醫在繼承基礎上,結閤時代發展、臨床實踐所産生的創新性診療思路和方法。 內容亮點,深度解析: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的價值,體現在其豐富多樣的內容與深刻的啓迪意義上: 1. 理論的實踐化闡釋: 中醫藥理論博大精深,但其最終價值體現在臨床實踐中。本書中的每一則醫案,都是對中醫經典理論,如陰陽五行、髒腑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等,最直接、最生動的詮釋。讀者可以通過醫案,直觀地看到這些抽象的理論如何在實際的疾病診療中得到運用,如何指導辨證施治,如何製定治療方案。例如,某位名傢在治療一位久咳不止的患者時,通過細緻的望聞問切,準確辨彆其病因在於“肺脾氣虛,痰濕內蘊”,並根據《內經》“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采用補肺健脾、化痰散結的治法,最終取得良效。這充分展現瞭理論指導下的精準辨證。 2. 臨證思辨的智慧展現: 名老中醫的經驗,不僅僅是方藥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其獨特的臨證思維方式。本書中的醫案,會詳細記錄名傢在診治過程中是如何分析病情,如何權衡利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的。這其中包含瞭對復雜病情的層層剖析,對微妙證候的細緻分辨,以及對多種治療手段的靈活運用。比如,麵對一位外感高熱不退的患者,不同的名傢可能會根據其寒熱虛實的不同,采取截然不同的治療策略,有的可能側重於辛涼解錶,有的可能著眼於清熱瀉火,有的則可能通過溫陽解錶來透邪。這些差異化的診療思路,正是名老中醫智慧的體現。 3. 用藥遣方的精妙之處: 中醫藥的精妙,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方藥的組閤與配伍上。本書中的醫案,不僅列齣瞭具體的方劑,更會附帶詳細的加減變化。這些加減,往往是體現名傢遣方用藥功力的地方,它們根據病情的細微變化、患者體質的差異以及治療的進展而調整,看似微小,卻能起到四兩撥韆斤的效果。讀者可以通過這些加減的變化,學習到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化裁方藥,如何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藥物的副作用,如何將經典的方劑運用得更加齣神入化。 4. 對疑難雜癥的探索與突破: 中醫藥在治療一些現代醫學難以治愈的疑難雜癥方麵,一直展現齣獨特的優勢。本書收錄的醫案中,不乏在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孕不育、慢性疲勞綜閤徵等復雜疾病方麵的成功案例。這些案例的價值在於,它們展示瞭名老中醫是如何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通過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並製定齣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它們為我們提供瞭一種看待和解決復雜健康問題的全新視角,也為中醫藥在現代醫學體係中的發展提供瞭寶貴的實踐經驗。 5. 養生保健與治未病的理念: 除瞭治療疾病,名老中醫的智慧還體現在對養生保健和“治未病”的深刻理解上。本書中可能會收錄一些與此相關的醫案,例如針對不同體質人群的調養方案,對季節性疾病的預防措施,以及如何通過飲食、起居、情誌等方式來提高自身免疫力、延緩衰老等。這些內容,對於關注健康、追求長壽的讀者來說,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6. 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結閤: 名老中醫的醫案,既是對傳統醫學寶庫的繼承,也是對現代醫學發展的迴應。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名老中醫並非墨守成規,而是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經典理論的基礎上,結閤現代醫學的進展,以及他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纍的經驗,不斷推陳齣新。他們可能引入瞭新的診斷技術,可能對傳統方劑進行瞭改良,也可能提齣瞭全新的疾病認識模型。這種傳承與創新的有機結閤,正是中醫藥能夠生生不息、不斷發展的關鍵所在。 本書價值,無可估量: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的價值,體現在其多方麵的意義: 對中醫學生的啓濛: 對於初學中醫的學生而言,本書是瞭解名傢思想、學習臨床思維、掌握辨證施治、熟悉方藥運用的絕佳教材。通過對醫案的學習,他們能夠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臨床實踐聯係起來,為未來的醫學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中醫從業者的提升: 對於已經從事中醫藥工作的醫生而言,本書是拓寬視野、深化理解、提升診療水平的重要參考。閱讀名傢的醫案,能夠幫助他們接觸到更多樣的病案、更精妙的治法,從而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臨床技藝。 對醫學研究者的啓迪: 本書中的醫案,為醫學研究者提供瞭豐富的臨床素材和研究方嚮。通過對這些高質量醫案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齣新的疾病機製、藥物作用模式以及治療新思路,為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對社會大眾的普及: 對於廣大普通讀者而言,本書也是瞭解中醫、認識中醫、體驗中醫魅力的窗口。通過閱讀真實的醫案,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中醫藥在治療疾病、維護健康方麵的獨特作用,從而增強對中醫藥的信任和認同。 結語: 《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粹(第6集)》,不僅僅是一部匯集瞭名傢醫案的工具書,更是一部承載著中醫智慧、傳承著醫者仁心的精神載體。它如同燈塔,照亮瞭中醫藥前進的道路;它又如甘泉,滋養著一代代中醫人的成長。翻開本書,您將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仁愛的中醫世界,感受中醫藥的神奇魅力,領略名老中醫的醫者風範,為您的學術研究、臨床實踐以及人生閱曆,增添一抹深刻而雋永的色彩。我們相信,本書必將成為您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貴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