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遼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鑒賞 |
| 作者: | 楊俊艷/國彆:中國大陸 |
| 市場價: | 28.00元 |
| ISBN號: | 9787805013473 |
| 齣版社: |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
| 開本: | 36開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精彩插圖 |
| 編輯推薦 | |
| 《遼宋金瓷器》內容簡介:北京在遼、宋、金時期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混居融閤的地區,也是當時北方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在那裏齣土與傳世的此期瓷器不僅十分豐富多彩,而且因地域、民族、燒造技法等多方麵的不同而呈現齣較為復雜的産品特徵。《遼宋金瓷器》圖文並茂地介紹瞭龍泉務窯、定窯、均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吉州窯中的精品,對每款瓷器的齣土地址、館藏機構作簡要說明。《遼宋金瓷器》可供廣大瓷器愛好者、收藏者閱讀。 |
| 本書目錄 | |
| 百花爭艷的遼、宋、金瓷器 龍泉務窯 1.龍泉務窯彩繪佛像 遼 2.龍泉務窯三彩菩薩像 遼 3.龍泉務窯“壽昌”款三彩器殘片 遼 4.龍泉務窯“壽昌”款三彩器殘片(背麵款識特寫) 5.龍泉務窯方碟印花模 遼 6.龍泉務窯白釉刻花注碗 遼 7.龍泉務窯白釉刻花注碗(注碗分置) 8.龍泉務窯白釉盞托 遼 9.龍泉務窯白釉刻花菊蓮紋葫蘆式執壺 遼 10.龍泉務窯白釉貼花爐 遼 11.龍泉務窯白釉點褐彩爐 遼 12.龍泉務窯白釉刻花花葉紋摺肩罐 遼 13.龍泉務窯白釉渣鬥 遼 14.龍泉務窯白釉唇口鉢 遼 15.龍泉務窯白釉葵口碟 遼 16.龍泉務窯白釉點褐彩摺沿盤 遼 17.龍泉務窯白釉小猴 遼 18.龍泉務窯褐釉塤 遼 19.龍泉務窯醬釉爐 遼 20.龍泉務窯醬釉鉢 遼 定窯 21.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 宋 22.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童子麵部特寫) 23.定窯白釉提梁壺 宋 24.定窯白釉刻花蓮菊紋“官”字款蓋罐 宋 25.定窯白釉刻花蓮菊紋“官”字款蓋罐(款識特寫) 26.定窯白釉雙係罐 宋 27.定窯白釉印花洗 宋 28.定窯白釉劃花萱草紋摺沿洗 宋 29.定窯白釉劃花碗 宋 30.定窯白釉劃花碗(碗心紋飾特寫) 31.定窯白釉印花蘆雁穿花紋碗 宋 32.定窯白釉印花蘆雁穿花紋碗(碗心紋飾特寫) 33.定窯白釉印花方碟 宋 34.定窯白釉鼓釘圓盒 宋 35.定窯白釉爐 宋 36.定窯白釉刻花葵辦碗 金 37.定窯白釉刻花葵辦碗(碗心紋飾特寫) 鈞窯 38.鈞窯天藍釉三足爐 宋 39.鈞窯天藍釉碗 宋 40.鈞窯月白釉碗 宋 磁州窯 41.磁州窯白釉刻花捲葉紋蓮辦形枕 宋 42.磁州窯三彩“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枕 金 43.磁州窯三彩詩文枕 金 44.磁州窯白地黑花人物故事圖枕 金 45.磁州窯白地黑花人物故事圖枕(枕麵紋飾特寫) 耀州窯 46.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宋 47.耀州窯青釉刻花雙鶴紋碗 宋 48.耀州窯青釉刻花雙鶴紋碗(碗心紋飾特寫) 49.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辦紋水盂 宋 50.耀州窯青釉團花八角盤 宋 51.耀州窯月白釉刻花臥足鉢 金 52.耀州窯月白釉刻花臥足鉢(鉢心紋飾特寫) 53.耀州窯月白釉鏨沿洗 金 54.耀州窯青釉鏨沿洗 金 55.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盤 金 56.耀州窯青釉三足爐 金 景德鎮窯 57.景德鎮窯青白釉觀音坐像 宋 58.景德鎮窯青白釉觀音坐像(首部特寫) 59.景德鎮窯青白釉瓜棱式執壺 宋 60.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勾蓮紋盤 宋 龍泉窯 61.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宋 62.龍泉窯青釉刻花蓮菊紋碗 宋 63.龍泉窯青釉刻花貼龍紋盤 南宋 64.龍泉窯青釉刻花貼龍紋盤(盤心紋飾特寫) 吉州窯 65.吉州窯黑釉白花紋碗 南宋 66.吉州窯黑釉白花紋碗(碗心紋飾特寫) 67.吉州1窯白釉醬彩纏枝蔓草紋罐 南宋 68.吉州窯黑釉剪紙貼花鸞鳳蛺蝶紋碗 南宋 小辭典 參考拍賣價格 |
對於一個對古代工藝史抱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帶來的知識衝擊是立竿見影的,它絕非是那種隻重外錶的“花架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器物背景介紹上所下的功夫。他們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器物分類,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社會文化土壤。比如,對某一類器物在不同地域窯口之間的工藝差異的對比分析,那種細緻入微的辨析,絕非等閑之輩能夠完成。我記得其中一段關於“文飾母題”的論述,詳細解析瞭從佛教符號到世俗花卉圖案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邏輯,這為理解當時社會的精神圖騰提供瞭絕佳的視角。這種學術性的嚴謹性與大眾的易讀性達到瞭一個奇妙的平衡。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引用的史料和自己的認知進行比對。這本書像一位耐心且淵博的導師,在你想要探究更深層次問題時,總能及時地提供齣精準的切入點,引導你構建起一個更為立體和完整的曆史認知框架。
評分每一次捧起這本關於古代陶瓷的書籍,我都會經曆一場心靈上的“洗禮”。這種感受是極其主觀的,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冷冰冰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對實物的精妙呈現,激發讀者內心深處對“美”的原始渴望。書中那些關於燒製溫度、釉料配方的技術性描述,被作者處理得極其優雅,完全沒有理工科的生硬感。他們巧妙地將這些“硬核”信息融入到對器物整體藝術效果的贊美之中,使得技術細節成為瞭烘托藝術氛圍的陪襯,而非冰冷的數據。舉個例子,當描述某件器物釉麵呈現的“橘皮紋”時,文字和圖片完美結閤,讓我仿佛能透過屏幕感受到那種細膩的觸感和視覺上的波動。這種高度的“體驗感”,是其他很多純粹的學術著作難以比擬的,它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一種對古人高超技藝的由衷贊嘆。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主題的圖書抱有一些“地域性”的偏見,總覺得“京城收藏”難免會帶有某種既定的收藏脈絡。然而,這本書的廣度與深度徹底顛覆瞭我的預期。它展現齣的視野是開闊而包容的,不僅僅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官窯精品,更多的是那些在曆史長河中可能被忽略,但卻極具時代特徵的民窯或地方窯口的作品。這種“不拘一格降人纔”的選材態度,讓整本書的色彩更加豐富和立體。我特彆喜歡其中對一些素雅器型所進行的哲學解讀,將極簡主義的美學觀提前到瞭那個年代。這種對“少即是多”的深刻領悟,讓那些看似樸素的器物,煥發齣瞭超越時代審美的光芒。閱讀下來,我感到自己的審美觸角得到瞭極大的拓展,不再局限於主流的“名窯熱”,而是開始關注那些低調、卻同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遺珠”。
評分這本厚重的畫冊,甫一翻開,便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拉入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我原以為它會像許多市麵上常見的圖鑒一樣,僅僅羅列器物的名稱、年代和尺寸,缺乏靈魂。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影像的質感極為考究,尤其是那些釉色在光綫下微妙變化的細節捕捉,簡直是大師級的攝影藝術。我著迷於那些細節——器物錶麵細微的開片,那種曆經韆百年歲月沉澱後纔有的溫潤光澤,以及器型本身的韻律感。比如,某幾件三彩器上的施釉方式,那種流淌、交融、乃至“失控”的美學,讓我想象著工匠們在高溫的窯火前,那種敬畏與期待交織的心情。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深得我心,留白恰到好處,沒有讓眼睛感到任何壓迫感,反而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擁有瞭呼吸的空間。當我仔細端詳那些青白釉的綫條時,我仿佛能聽到宋代文人士大夫在雅集之上,輕輕放下手中茶盞時發齣的那一聲清脆迴響。它不僅僅是器物的記錄,更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審美對話,讓人沉浸其中,久久不願抽離。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質量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從紙張的選擇到印刷的精度,無不體現齣齣版方對“物”的尊重。很多圖錄書在色彩還原上常常栽跟頭,尤其是對偏冷的青釉和偏暖的醬釉,很容易齣現色差,導緻讀者對實物的色彩判斷産生誤區。但在這本書中,我幾乎找不到可以挑剔的瑕疵。每一張高清大圖,都仿佛是對原物的一次精確的數字拓印。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內容的可信度給予瞭最高的評價。此外,書後的索引和圖錄注釋係統做得極其人性化,查找特定器物或窯口時,索引條理清晰,定位迅速,體現瞭編者在用戶體驗上的深思熟慮。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集學術價值、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於一身的力作,它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是一件值得在書房裏細細品味的藝術品。
不錯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評分還行
評分書紙質非常好,正版。圖片精美,收藏瞭。
評分不錯。
評分還行
評分不錯。
評分增加古董知識,慢慢看!書不錯!
評分不錯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評分還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