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音阶练习

中提琴音阶练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昌海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中提琴
  • 音阶
  • 练习
  • 弦乐
  • 乐谱
  • 音乐
  • 技巧
  • 进阶
  • 教材
  • 古典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26199
商品编码:10520409818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02-08-01
页数:49

具体描述

作  者:王昌海 编著 定  价:25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01日 页  数:49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3026199 1、C大调
2、a小调
3、F大调
4、d小调
5、降B大调
6、g小调
7、降E大调
8、c小调
9、降A大调
10、f小调
11、降D大调
12、降b小调
13、降G大调
14、降e小调
15、B大调
16、升g小调
17、E大调
18、升c小调
19、A大调
20、升f小调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提琴音阶练习》是一本给专业中提琴学生提供的中提琴音阶练习教材,也可供广大中提琴爱好者使用。音阶练习是每个学生每日必练的内容之一,它既是音准练习,也是流畅练习。中提琴学生一般以小提琴学习者改拉中提琴者居多,当然也有从小孩儿时期就开始练习中提琴的,无论前者或后者,对于专业中提琴学生来说,中提琴音阶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材之一。
弦上的哲学:小提琴技巧的精深探索 本书简介 本书《弦上的哲学:小提琴技巧的精深探索》并非一本关于中提琴音阶练习的著作,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小提琴演奏艺术,旨在为严肃的小提琴学习者、演奏家以及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而精微的技术指导与哲学思考的指南。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横跨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基石、中高级难点的攻克、音色雕琢的奥秘以及舞台心理的调适等多个维度,力求将纯粹的技术训练提升至艺术表达的层面。 全书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围绕着小提琴演奏中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展开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触弦的本源——右手弓法与发音的科学 本部分旨在从物理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小提琴演奏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右手技术——运弓。我们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对弓法的模糊描述,转而探究弓杆的质量分布、弓毛与琴弦的接触角度、以及运弓速度与压力的精确比例关系。 弓弦张力的控制与音质的塑造: 详细分析了“撞击点”理论在不同音色需求下的应用。书中通过大量图示和实验数据,展示了如何通过微调右手虎口与拇指的松紧度,来实现从极弱音(ppp)到爆发性强音(fff)的平稳过渡。特别辟出章节讨论了“半弓”与“全弓”在不同把位上对音准稳定性的影响,强调了弓杆在动态变化中如何充当“机械稳定器”的角色。 连弓(Legato)的艺术与呼吸: 深入剖析了完美连弓的本质——即音符与音符之间弓速的“零摩擦”转换。书中引入了“弓的惯性流”概念,教授读者如何预判下一个音符的起始点,使弓在转换时保持均匀的物理动量,从而消除换弓时常见的“断裂感”。对于“分弓”与“连弓”的交替使用,书中给出了严苛的训练方案,旨在使演奏者的右手能够实现近乎机器的精准计时。 第二部分:左手的解剖学与精准度工程 左手技术是小提琴演奏中复杂性和挑战性的主要来源。本部分将左手视为一个精密的机械系统,重点研究其在高速移动和复杂和弦中的协调性与抗疲劳性。 指位转换的“惯性导航”: 探讨了如何利用手臂的自然摆动和肩膀的松弛来辅助指位间的快速切换,而非单纯依赖手指的拉伸。书中提供了针对复杂音阶和琶音中“跨弦”与“跳把”的专项练习,强调“预位”(Pre-positioning)的重要性,即在到达目标音之前,手腕和手指已经开始向新位置调整的心理准备与物理预演。 揉弦的维度与情感渗透: 揉弦并非单一技巧,而是包含多种振动模式的集合。本书区分了“手腕式揉弦”、“手臂式揉弦”和“混合式揉弦”,并分析了它们各自最适合的音乐语境——例如,在巴洛克作品中应侧重速度与均匀性,而在浪漫主义晚期作品中则应强调幅度和不规则性。此外,书中还针对颤音(Tremolo)和拟揉弦(Vibrato-like effect)的技术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训练。 第三部分:音准的玄学与听觉的重塑 音准问题往往被简化为“耳朵训练”,但本书认为,完美的音准是右手弓法精确度、左手触弦稳定性和内在听觉模型的共同结果。 基于物理共振的音准校正: 书中引用了关于琴弦共振频率的物理模型,指导演奏者如何利用空弦的泛音来辅助校准高把位音符的精确位置。对于非平均律音程的实践(如纯五度与纯八度的微调),提供了在不同调性与和声背景下的听觉记忆训练法。 和声背景下的音高感知: 专门讨论了在复调音乐中,如何处理“声部间的冲突性音高”。例如,当演奏一个和弦内部的内声部时,该音符的音高可能需要为了整体和声的“光泽度”而略微偏离标准频率。这部分内容对于室内乐和协奏曲的演奏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技巧的融合与障碍的突破 本部分是针对性极强的“疑难杂症”攻克方案,专注于将分散的技术点整合入音乐片段中,以应对高难度曲目。 帕格尼尼式的挑战: 详细拆解了如双泛音、三度和六度进行、以及极速的跳弓(Sautillé)等超高难度技巧的分解训练步骤。作者强调,处理这些技巧的关键在于“减速下的精确度”而非“全速下的模糊速度”,并提供了如何识别和消除技术瓶颈的“诊断性练习序列”。 换把位的“隐形”过渡: 解决了快速乐段中,换把位时听觉暴露的难题。通过引入“半音阶式预热”和“节奏化练习”两种方法,旨在使指位转换听起来如同平滑的滑音,而非突然的位移。 第五部分:音色炼金术——风格与乐器学的交织 音色是演奏者的签名。本部分带领读者超越技巧本身,进入对音色美学与历史风格的探索。 从巴赫到肖斯塔科维奇的音色地图: 详细分析了不同作曲家对音色提出的特定要求。例如,如何通过极轻的弓毛接触来模仿早期乐器(Baroque Harp-like Sound),与如何通过强烈的弓根压力来再现二十世纪的“金属质感”。书中包含了针对不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音色化模仿练习”。 弱奏的哲学: 探讨了“弱奏中的清晰度”这一悖论。真正的弱奏并非是音量的减弱,而是声音结构(Harmonics)的维持。本章教授如何通过控制弓的“轴心点”来确保即使在极弱的力度下,声音的骨架依然稳固不散。 第六部分:演奏者的身心合一与舞台心理学 最高层次的演奏是身心合一的状态。本部分关注演奏者在面对观众和评委时的内在状态管理。 克服舞台焦虑与“失控感”: 提供了基于正念(Mindfulness)和认知行为疗法(CBT)原则的练习,帮助演奏者将注意力从对错误的恐惧转移到对当下音乐的创造上。书中介绍了“事件重构法”,用于将演奏失误视为数据收集而非失败的标志。 技术与情感的逻辑联结: 阐述了如何将技术训练内化为无意识的肌肉记忆,从而在舞台上将所有的认知资源解放出来,完全投入到音乐的表达之中。这包括如何设置“技术安全网”,确保在紧张时刻,身体能够依靠深层的潜意识指令完成既定任务。 《弦上的哲学》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小提琴技术百科全书,它要求读者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艺术家的感性思维,共同雕琢这件精妙的乐器。阅读本书,是对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一次彻底的、系统性的重构与升华。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中提琴演奏研究的音乐爱好者,我对各种音阶和琶音的练习方法有着持续的关注。我始终认为,扎实的音阶功底是所有高难度演奏的基础,它不仅关乎音准和速度,更关乎手指的控制力、弓法的细腻度以及内在听觉的精准性。因此,我对于任何能够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提升中提琴音阶演奏水平的材料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严谨且富有创造力的音阶练习体系。我尤其关注书中在不同调性、不同把位上的音阶练习安排,以及对各种弓法(如连弓、分弓、跳弓等)在音阶中的应用解析。如果书中还能探讨如何通过音阶练习来提升手指的独立性和爆发力,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稳定而富有表现力的中提琴音色的指导,那我将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业余爱好者的中提琴学习者,我的练习时间十分有限,而且常常感觉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我都是凭着感觉和老师零散的指导在练习,这导致我在一些基础的音阶和琶音练习上总是断断续续,难以形成连贯的进步。这次看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的练习体系。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音阶模式开始,逐步引入更复杂的调性、指法和弓法变化,并且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和建议。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纠正常见错误(比如手指僵硬、音不准、节奏不稳等)的指导,那就更完美了。我深知音阶练习是所有乐器演奏的基础,只有打牢了这个基础,才能更好地去演奏那些复杂的乐曲。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高效地利用有限的练习时间,取得更显著的进步,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演奏我喜欢的曲目。

评分

我一直对中提琴那醇厚而略带忧郁的音色情有独钟,但实际演奏起来,却发现自己的技术瓶颈常常出现在音阶的流畅度和音准的稳定性上。市面上关于小提琴的音阶练习书籍不少,但专门针对中提琴的却显得有些稀缺。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仅从目录和部分试读章节来看,它似乎触及了我一直以来训练的痛点。尤其是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和弓法在音阶中的变化运用,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摸索和改进的方面。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对不同调性音阶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安排,以及是否能帮助我建立更扎实的内在听觉,从而在演奏中更好地把握每一个音的准确性。总的来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练习方法,帮助我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让我的中提琴演奏更加游刃有余,更能表达出乐曲中蕴含的细腻情感。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日常练习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一本仅仅摆在书架上的摆设。

评分

说实话,我曾经觉得音阶练习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每次练习都像是机械地重复,很难从中找到乐趣。也正是因为如此,我的音阶练习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也一直不尽如人意。这本书的名字——“中提琴音阶练习”,听起来似乎依然是枯燥的代名词,但不知为何,我却被它吸引了。也许是因为我实在太想在音阶上有所突破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音阶排列,而是能有一些巧妙的设计,让我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些新意。比如,会不会有一些节奏变化,或者弓法上的趣味性设计,又或者是能够引导我从“完成任务”转变为“享受过程”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让我在枯燥的音阶练习中找到一些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持久、更有效地投入到这项基础训练中。

评分

我是一名中提琴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音阶练习上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对音准的感知不强,手指的灵活性不足,以及对弓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市面上虽然不乏一些通用的音阶练习材料,但真正能够细致入微地针对中提琴的音域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编排的,却很少见。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想看看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创新的练习思路和方法,来帮助我的学生解决这些难题。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技术水平学生的练习建议,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建立起更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音阶练习与音乐性相结合的指导,例如如何在音阶练习中注意乐句的划分和情感的表达,那将对我非常有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教学工具箱里的一件利器,帮助我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中提琴演奏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