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北方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在簡要介紹瞭東北地區氣候資源和水稻生産狀況之後,首先估算瞭北方水稻的産量潛力,巨大的潛在産量空間令人振奮給人希望;然後通過開展的大量試驗,結閤作物學中的理想株型理論和實踐,深入細緻地闡述瞭北方水稻對光熱資源和CO2濃度增高有效利用的特徵規律,為北方水稻生産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瞭充分的理論依據;最後對未來氣候條件下各氣候要素變化趨勢和可利用性做瞭討論。
《北方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通過對東北地區水稻生産的可持續能力和適應未來氣候變化的能力等問題的初步探索,總結瞭水稻植株形態、田間配置與光熱資源高效利用的規律和特點。《北方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可以作為從事水稻研究的教學、科研人員和推廣人員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農業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謝立勇,1992年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農業氣象專業並留校工作。2000年、2004年分彆獲農學碩士和農學博士學位。2005—2008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齣版著作、教材等6部。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課題4項,獲得省部級教學、科研奬勵4項。先後在荷蘭、瑞典、澳大利亞和英國進行閤作研究或學術交流。
目錄
第一章 東北水稻與氣候資源概述
第一節 東北地區水稻生産曆史、發展與現狀
一、東北水稻生産曆史
二、東北地區水稻的發展現狀
三、東北水稻發展麵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二節 東北地區氣候資源與氣候變化
一、東北地區氣候與水稻生産
二、東北地區氣候變化
第三節 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
一、氣候資源對農業的重要性
二、水稻生産與氣候的關係
三、氣候變化對水稻生産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水稻産量形成的光學基礎
第一節 光閤有效輻射
一、光閤有效輻射(PAR)的理論計算
二、光閤有效輻射的氣候學估算
三、我國光閤有效輻射的時空分布
第二節 光閤有效輻射與水稻産量形成
一、水稻産量形成機理
二、光能的利用與損失
第三節 水稻光能利用率
一、最大光能利用率的計算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徑
第四節 水稻光閤特性的研究進展
一、水稻光閤特性研究的簡要迴顧
二、光閤速率與水稻産量形成
三、葉片厚度和葉綠素含量與水稻産量形成
四、氣孔與水稻産量形成
第五節 水稻株型研究與光閤生産潛力
一、理想株型理論
二、水稻根、莖、葉型的研究與應用
三、水稻穗型的研究與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水稻産量潛力的計算與分析
第一節 水稻光閤生産潛力的估算方法
一、作物光閤生産潛力的估算方法
二、水稻光閤生産潛力的估算方法
三、50年來東北地區水稻産量變化分析
第二節 水稻光閤生産潛力的估算
一、水稻光閤生産潛力的估算
二、全生育期太陽輻射計算水稻光閤生産潛力
三、産量形成期太陽輻射計算水稻光閤生産潛力
四、水稻氣候生産潛力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CO2濃度增高對水稻産量與生理的影響
第一節 CO2濃度增高對水稻産量的影響
一、試驗係統原理及改進
二、試驗材料與方法
三、結果與分析
四、結論與討論
第二節 CO2濃度增高對水稻生理的影響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三、結論與討論
第三節 CO2對水稻灌漿速率的影響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三、結論與討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CO2濃度增高對水稻品質的影響
第一節 CO2與作物品質形成
一、CO2對蛋白質及氮含量的影響
二、CO2對稻米蒸煮品質與微量元素的影響
三、CO2對其他品質性狀的影響
第二節 CO2濃度增高對水稻品質的影響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三、結論與討論
第三節 CO2與作物品質研究展望
一、國際關注的研究焦點
二、CO2作用研究展望
第四節 CO2濃度增高的適應能力建設
一、CO2的肥效作用與作物的響應與適應
二、品種選育適應潛力
三、耕作製度適應潛力
四、栽培措施適應潛力
五、結論與討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有序無序配置方式對水稻生理生態特性的影響
第一節 田間配置方式對水稻群體器官建成和物質分配的影響
一、莖蘖形態的比較
二、不同分布方式水稻群體葉片性狀比較
三、穗部性狀的比較
四、産量結構及稻榖品質比較
五、不同分布方式群體於重動態比較
第二節 田間配置方式對水稻有序群體和無序群體的影響
一、葉綠素變化的比較
二、可溶性糖含量和傷流速度的比較
第三節 田間配置方式對水稻群體小氣候的影響
一、光環境的比較
二、葉溫比較
三、不同群體內氣溫日變化比較
四、不同分布方式群體濕度比較
五、不同分布方式群體內風速比較
六、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七章 行嚮行距對水稻不同穗型群體的影響
第一節 行嚮行距對不同穗型水稻群體物質生産和分配的影響
一、行嚮、行距對分蘖發生進程及莖鞘於重分布的影響
二、行嚮行距對水稻群體葉重的影響
三、不同群體穗部性狀比較
四、乾重動態比較
五、穗粒結構及産量構成因素比較
第二節 行嚮行距對不同穗型水稻群體生理特性的影響
一、葉綠素含量比較
二、可溶性糖含量比較
三、傷流速度比較
四、群體光閤速率比較
第三節 行嚮行距對不同穗型水稻群體光環境的影響
一、拔節期群體對散射光閤有效輻射的影響
二、拔節期行嚮行距對總光閤有效輻射的影響
三、灌漿前期行嚮行距對總光閤有效輻射的影響
四、灌漿後期不同群體對總光閤有效輻射的影響
五、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八章 不同穗型水稻群體對光能的截獲與利用
第一節 不同水稻群體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利用
一、太陽高度角、太陽方位角對入射光的影響
二、行嚮對群體內太陽直接輻射影響的理論分析
三、行嚮對日照葉麵積指數影響
第二節 不同水稻群體的光分布
一、行嚮對冠層內光分布的影響
二、行嚮對彎麯穗型群體冠層內光分布的影響
三、行嚮對直立穗型水稻群體冠層內光分布的影響
四、行嚮對水稻群體漏射率及反射率的影響
第三節 不同水稻群體的光閤速率
一、行嚮對水稻群體光閤速率的影響
二、到達地麵的光閤有效輻射與太陽高度角的關係
三、群體光閤速率與冠層中部光閤有效輻射強度的關係
四、群體光閤速率的模擬
五、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九章 穗型對水稻群體光環境的模擬
第一節 水稻穗型與産量性狀
一、改型後群體穗部性狀比較
二、改型後産量結構比較
第二節 水稻穗型與生理性狀
一、穗型與葉綠素含量變化的關係
二、穗型與可溶性糖含量的關係
三、穗型與傷流速度的關係
第三節 水稻穗型與光分布
一、穗型對漏射率、反射率的影響
二、穗型對冠層中部光水平分布的影響
三、穗型對光垂直分布的影響
四、穗層下部相對照度比較
五、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第十章 綜閤討論與展望
第一節 東北地區未來氣候變化趨勢與水稻生産
一、未來東北地區氣候變化趨勢
二、未來東北地區水稻生産的利弊條件
三、未來東北水稻生産適應氣候變化的發展方嚮
第二節 適應未來氣候變化,充分利用氣候資源
一、關於溫度與積溫利用
二、關於水稻株型與光能利用
三、關於CO2和肥力
四、關於水資源利用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東北水稻與氣候資源概述
本章主要闡述瞭東北地區水稻栽培的曆史淵源、發展現狀,及今後發展麵臨的問題和挑戰;分析瞭我國東北地區熱量、氣溫、降水、日照及災害天氣及未來氣候的變化趨勢對水稻生産的影響;討論瞭東北地區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的辯證關係。
第一節 東北地區水稻生産曆史、發展與現狀
東北地區地處亞歐大陸東緣,位於我國東北部。地理位置為38°40’-53°30’N,115°05 7~135°02’E。從自然環境角度看,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寜省和內濛古自治區東北部的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北起黑龍江南抵遼東半島,縱括14.8個緯度,東自烏蘇裏江西,至濛古,橫跨19.7個經度,地區土地麵積約145萬km2,約占全國總麵積的13%,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包括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地以及三江平原、鬆遼平原和呼倫貝爾草原。整個地區自然地理單元完整、自然資源豐富、經濟聯係密切。東北地區耕地麵積大,約占全國耕地麵積的20%,是全國人均水平的2倍。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黑土層深厚肥沃,規模化生産水平高。東北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雨熱同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這種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造就瞭稻米的高産優質。經過多年的發展,東北稻區已成為世界最大的以種植早、中熟粳稻為主的優質粳稻生産區。
一、東北水稻生産曆史
中國水稻雖起源於長江以南,但自有史以前,已傳至黃河流域,新石器時期北方就有水稻種植(張瑞嶺,1990)。《周禮》記載中國宜稻區域有揚州、荊州、豫州、青州、衰州、井州、幽州等地,其中的幽州就包括瞭今天遼寜的部分地區。當時水稻栽培已由黃河流域逐漸嚮東北擴展(張芳,1991、1992)。
前言/序言
北方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北方水稻生産與氣候資源利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