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 作者 | 陈晓芬注 |
| 定价 | 18.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13648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150000 | 页码 | 276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 《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其内容广泛深邃,其风格隽永含蓄,对后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论语》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这本陈晓芬注的升级版。我之前也断断续续看过一些《论语》的译本,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很多地方理解起来有些吃力。这次拿到这本书,拿到手就觉得分量不轻,装帧也很有质感,摆在书架上就很有古典的韵味。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晓芬老师的序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论语》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我一直觉得,阅读经典最怕的就是读死书,变成书呆子,理论一套一套的,但实际生活中却用不上。这本陈晓芬老师的《论语》升级版,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顾虑。她的注释,绝不是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解读,她能将孔子的思想,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她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时候,不仅仅是告诉你这句话的意思,还会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职场上的同事、生活中的陌生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是那些我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注释方式,让我觉得《论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能够指导我们日常行为、提升我们人生品质的活教材。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古代的智者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而陈晓芬老师,就是这场对话最出色的引导者。
评分老实说,我以前对《论语》的印象就是一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总觉得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但是,当我拿到这本陈晓芬注的《论语》升级版,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古代经典,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宝典。陈晓芬老师的注释,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生活导师,她不仅仅解释字词,更重要的是,她能够将孔子几千年前的教诲,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读她的注释,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工作中的困境、人际交往中的烦恼,甚至是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她的解读,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例如,在谈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她不仅解释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还深入探讨了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种“换位思考”的原则,这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但往往觉得那些典籍晦涩难懂,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这本《论语》升级版,真的像是为我这样普通读者量身定做的。它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论语》文本,但陈晓芬老师的注疏,却像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孔子思想的大门。她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一点也不说教,更像是朋友间的交流。她会用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把一些看似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明白。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段讲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之前一直以为就是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斤斤计较。但陈晓芬老师的注释,从更深层次剖析了“坦荡荡”和“长戚戚”背后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让我对“君子”的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评分这本《论语》的注释真的做得非常到位。我之前看过一些版本,注释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过于简略,让人看了跟没看一样。但陈晓芬老师的注释,简直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把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而且还会引经据典,告诉你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孔子要这么说。我尤其喜欢的是,她还会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来解读,让那些古老的智慧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能够与我们产生共鸣。比如说,有一次读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光看字面意思我总觉得有点干巴巴的,但陈晓芬老师的注释,把“习”解释成了反复实践、温习,并且联系到我们现在学习新技能时,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难用语言形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