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13 书号:9780440502432
出版社:Dell
Publication Date 出版日期:1989-08-05
Product Dimensions 商品尺寸:89.1x69.9x6.1cm
Shipping Weight 商品重量:0.094kg
Shipping Weight Language 语种:English
pages 页数:240
我对任何一本书的“易读性”都非常敏感,尤其是像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主题。我非常担心它会过度陷入行话和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晦涩术语中,从而将普通读者拒之门外。我理想中的状态是,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清晰、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引导我这位“外行人”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我期待看到大量的Anecdotes(轶事),那些鲜活的、充满戏剧张力的幕后故事,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分析。如果作者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技巧融入到人物的经历中,让我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我希望它读起来是流畅的、引人入胜的,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听一个非常精彩的、关于“如何让人发笑”的传奇故事。
评分说实话,我对“喜剧”这个题材的书籍向来是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所谓的“喜剧指南”或“爆笑语录”最终都会沦为生硬的说教或者过时的段子集合。因此,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语调”和“深度”。我希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教导手册,而是能以一种平视的、带着自嘲精神的笔触来描绘这个行业。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对“幽默的哲学”的探讨,比如,什么是真正的“冒犯的艺术”,界限在哪里,以及如何在敏感的社会议题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而不流于空洞。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脆弱性”和“真实性”在喜剧表演中的重要性的见解,那我就觉得,这次预订非常成功。我需要的是能引发我深入思考的喜剧作品,而不是单纯的“解压良药”。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宣传里提到了好几位跨越不同年代和风格的喜剧大师的名字,这让我对它的“历史纵深感”产生了极高的期待。一个好的行业回顾,不应该只是罗列成功案例,而应该清晰地勾勒出流派的演变和风格的更迭。我期待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从早期的政治讽刺到后来的情景喜剧式独白,再到当代更注重个人叙事的“故事性单口”之间,核心思想是如何转化的。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编年史家一样,精确地标记出关键的转折点——比如某位演员在哪场演出中引入了某种新的叙事结构,或者哪次文化事件深刻地影响了喜剧的走向——那它就超越了一本普通的行业记录,而成为了一份宝贵的文化档案。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喜剧艺术是如何与时代脉搏同步呼吸,并为之做出犀利的评论的。
评分这本新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调,配上醒目却不张扬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是个对实体书有特殊偏爱的人,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也相当棒,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带着一点点纹理的哑光纸张,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我注意到扉页上印着一个很小众的喜剧俱乐部的Logo,这让我对作者的背景更添了几分好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内文,光是这份对“物件”本身的用心,就已经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了。现在的很多书为了追求效率和成本,在包装上越来越敷衍,这本书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它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这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实在难得。我猜想,如果内容能和这精心设计的外部包装一样用心,那它绝对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颗“常青树”,时不时地会拿出来翻阅一下,享受一下这份纸质的温暖和厚重感。
评分我特地在电商平台研究了一下这本书的“目标读者画像”,发现它的推荐算法似乎捕捉到了我近期对“非虚构叙事”和“幕后揭秘”类作品的偏好。虽然我还不清楚它具体讲了什么,但光是“Stand-Up Comedy”这个主题,就足以让我兴奋。我一直很好奇,那些站在台上,看似信手拈来、肆意挥洒的段子手们,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挣扎。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笑料的堆砌,更想看到的是他们如何从日常的观察中提炼出荒谬感,如何一遍遍修改节奏和停顿,如何面对冷场和嘘声。如果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喜剧的“工业流程”,从最初的“Open Mic”之夜,到最终站上大型剧场的蜕变过程,那对我来说简直是宝藏。我希望它能揭示出,那些瞬间爆发的幽默火花,其实是无数次失败尝试后,打磨出的精钢利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