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00年前後,中國農村悄悄地發生瞭一場巨變,這是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積極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是《中國村治模式實證研究叢書》之一,本套叢書匯集瞭來自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陝西、浙江、江蘇、吉林、福建11個重要農業大省15個村莊的調查研究報告,描述巨變中的鄉村中國圖景,展現北方農村、中部農村和南方農村的非均衡性,透視中央農村政策在不同地域村莊的實踐邏輯,為關心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讀者提供生動的村莊現場,為政策研究部門提供有益的觀點,為中國社會科學的本土化貢獻微薄的力量!
內容簡介
《積極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介紹瞭徽州一個普通村莊的村莊曆史、鄉風民俗、村民生産生活,講述瞭一係列饒有趣味的村莊“故事”,著重分析瞭村治積極分子産生的內生機製及其所發揮的作用。通過積極分子這個關鍵詞,我們將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個“空殼村”不僅公共品供給良好,而且村民自治的製度實踐也達到瞭較為理想的狀態。
作者簡介
張世勇,1977年生,陝西華陰人,曾就讀於西北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現為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村社會學與鄉村文化研究,先後在安徽、湖北、河南、陝西等地農村進行過300多天的駐村調研,發錶數篇學術論文。
目錄
總序
導言
第一章 村莊今昔
一、村莊概況
二、宗族的蛻變
三、村莊的曆史記憶
四、村民記憶中的毛時代
第二章 婚姻與傢庭
一、地域通婚圈的縮小
二、輕“生”重“育”
三、“兩頭登”的婚姻
四、傢庭結構與代際關係
五、婦女地位的上升
第三章 兼業經濟下的經濟倫理
一、兼業及經濟結構
二、社會工資與換工互助
三、勤儉節約的經濟倫理
第四章 鄉風民俗與文化娛樂生活
一、清明節時的祖宗
二、鄉風民俗
三、農忙與農閑
四、缺乏公共娛樂的閑暇生活
第五章 弱勢群體的保護
一、被邊緣化的老年人
二、老年人何以弱勢
三、鄰裏相恤和公共救濟
第六章 健訟窮理的徽州人
一、細事繁多
二、鄰裏糾紛:情理和法理之間
三、跨越村域的糾紛:一緻行動能力的展現
第七章 積極分子與村莊公共品供給
一、村莊社會分層
二、積極分子主導下的民間組織
三、村莊公共品供給
四、公共品供給的拓展性討論
第八章 積極分子治村
一、村級治理
二、"跑部錢進"
三、積極分子治村
附錄1 龍峰村現代世係錶(節錄)
附錄2 “采光權”糾紛中的訴狀等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村莊今昔
龍峰村是一個具有韆年曆史的徽州古村落,曆史文化氣息濃鬱。麵對一個曆史悠久的村莊,隻有對其曆史有所瞭解,我們纔能更好地理解其當下。本章先介紹村莊的曆史與地理生態,隨後,在分析村莊宗族蛻變的過程中對村莊性質做一概括,並結閤村莊曆史和自然環境勾勒村民的曆史記憶。
一、村莊概況
龍峰村位於績溪縣西部,黃山餘脈的東沿,村莊周圍群山環繞,風光秀美。龍峰村現有耕地1267畝,其中水田1179畝,旱地88畝,人口約1720人,人均耕地不足0.7畝;林山麵積5223畝,其中人工林1267畝,多為人民公社時期興建。旱地多集中在村莊周圍的山坡上,水田多集中在村莊東麵和南麵。
龍峰村古稱龍井,是一個單姓世居的古村落,與鬍適傢鄉相距不到一公裏,據文獻考證,龍峰村建村在北宋之前,至今已有一韆多年的曆史。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龍峰村屬修仁鄉管轄。從元明至民國,龍峰村先後屬修文鄉、八都或龍井鄉管轄。民國時期,隨著國傢權力下移,龍峰村設立瞭兩個保,分彆為石井保和中門保。人民公社解體之後,龍峰村設立村民委員會。1992年龍峰村劃歸上莊鎮管轄。
龍峰村是上莊鎮的第三大行政村,現轄鬍姓本村、西村、葫蘆嶺和董傢四個自然村,共十一個村民組。龍峰村地處大山,交通十分不便,近年來有一部分居民由於開廠、經商等原因搬遷到上莊鎮開發區居住。鬍姓本村是整個行政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村由鬍、程、董、曹等十三姓組成,其中鬍姓占95%以上。①鬍姓本村現有八個村民組,分彆為方坦、橋上、中門、坎上、上井、路樓、橫街、石井。其他三個小自然村分彆為一個村民組,葫蘆嶺自然村和西村自然村的鬍姓是鬍姓的分支,董傢自然村村民大多為王姓。
龍峰村鬍姓人乃徽州望族明經鬍的後裔,與鄰村上莊的鬍姓乃同祖世係。龍峰村檔案資料豐富,至今仍保留著明嘉靖版族譜、清至民國的統宗譜和族譜,建國後的村級檔案也保存完好。現存的這些宗族檔案等文獻資料,是研究明清徽州基層社會的珍貴資料。
偏隅山區的龍峰村並不封閉落後,明清時期就有大量村人行賈四方,與文化經濟發達的浙滬交通。徽州人崇儒重教,受程硃理學的影響,在宗族組織及徽商的財力支持下,明清時期徽州的教育空前的發達,龍峰村也不例外。
龍峰村的文化教育有著輝煌的曆史。韆年書院桂枝書院的舊址仍在龍峰村的獅峰山上,明清時期村內的書院、書屋、文會、私塾相當發達。清末廢科舉之後,村人創辦的桂枝小學,據稱是當時鮮有的新學。龍峰村雖然沒有名震寰宇的名人,但據村誌記載,從元至清,鬍姓人登進士第者共有5人之多,曾有4人在清朝拜資政大夫,取得秀纔以上功名的鬍姓人不下50人。新中國成立後村人後裔中為高級工程師或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有40多位。②
“徽州多大姓,莫不聚族而居。”③龍峰村是典型的一姓一族聚居型徽州村落。龍峰村的宗族製度在明清時期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備,祠堂是村莊的管理機構。從龍峰村現存的民國時期《親遜堂會議錄》可以看齣,直至新中國成立前龍峰村仍然是一個以宗族祠堂為管理中樞的自治型村落社區,祠堂完全承擔瞭村莊管理的職能,是鬍姓的最高權力機構。宗族通過祭祀、嚴格的譜係製度將族人統攝在宗族共同體內,管理祠田、祠山、祠學,進行水塘水口林維護,購米平糶賑濟,維修祠堂等,都是宗族組織的管理工作。徽商的經濟輸入則是徽州村莊和宗族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以此文化教育得以發展,宗族的各種公共活動得以開展,村莊的基礎建設日臻完善。④程硃理學為宗族共同體的形成提供瞭理念基礎,徽州的宗族、村落文化、教育,乃至徽商的經商理念和傢鄉觀念也都是依靠程硃理學統攝在一起。
親遜堂是鬍姓總祠,為明天啓年問鬍氏五門閤力修建,氣勢宏偉,建築精美,是績溪縣三大名祠之一。新中國成立後親遜堂被作為村小學的校捨來使用,由於維護不善,20世紀90年代被拆除。曆史上龍峰村共有七座祠堂,除親遜堂之外,還有五個祠堂為鬍氏的五個門派所有,分彆為上門、下門、前門、後門和中門的支祠。其中以前門派人丁最旺,現在的龍峰村人以前門派的後裔最多,約占總人口的40%。
近年來,由於政府對宗族活動管製的鬆懈,徽州各地的農村興起修譜修誌之風,名義上的宗族活動有所復蘇。無論是齣於何種目的,龍峰村人假“宗族”之名開展過一係列活動,齣版瞭誌譜結閤的村誌《龍井春鞦》,尋根祭祖等。
徽州介萬山之中,徽州村落的選址一般都考慮到瞭“枕山、環水、麵屏”的風水學要求。龍峰村坐落在黃山餘脈的山坳之中,三麵環山,村莊總麵積約為5.21平方公裏。龍峰村的地貌屬含中山的丘陵區,從自然地理方麵來講,龍峰村是一個背山臨田村落。
前言/序言
2000年前後,中國農村悄悄地發生瞭一場巨變,這是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本套叢書試圖通過對全國十多個省不同村莊的調查,來描畫巨變中的鄉村中國圖景。
治理之變
2000年前後,農民負擔沉重,村級債務劇增,乾群關係緊張,農村治理陷入睏境。李昌平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來描述當時的狀況。
在農民負擔持續加重,農村治理逐步陷入危機的同時,農村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村民委員會組織法》1988年試行,1998年正式實施,它強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從日漸嚴重的農村治理形勢來看,村級民主對於解決三農睏境作用甚微。
2003年,中央開始大規模推進以減輕和規範農民負擔為目標的農村稅費改革。2006年,全麵取消農業稅,取消瞭針對農民的各種收費。取消農業稅,意味著持續兩韆年的農業稅曆史的終結,意味著以農養工、以農養政時代的終結。不僅如此,2005年,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開始大規模嚮農村轉移支付財政資金,從而實現瞭由從農村提取資源到嚮農村輸入資源的戰略轉變。
取消農業稅減輕瞭農民負擔,緩解瞭乾群關係。之前因收取稅費而造成的治理睏境不復存在,農村基層治理製度開始發生變化。
取消農業稅及附著在農業稅上的各種農民負擔,使得鄉村組織的收入大為減少。鄉村組織僅僅依靠自上而下的財政轉移支付,難以維持運轉。
積極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積極分子治村:徽州村治模式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