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人类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让自己变得富有,因为市场只关注价格,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们对大自然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之间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市场机制的完美结合,自然与市场的结合所创造的收益将远远大于资源破坏型商业活动所带来的价值。从经济学视角观察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构建》是唯一非常好的选择。
土地沙化、淡水枯竭,臭氧层空洞、厄尔尼诺现象肆虐,每天都有上千个物种消失……当地球上的人口日益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奢华时,我们的生态系统也达到了其承载能力的极限。面对严峻的现实,许多科学家预言人类将为自己贪婪的行为付出承重代价,换句话说,人类终有一天将离家不到大自然的免费恩惠。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破坏着地球生态系统。因此,我们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和政策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才能以很小的代价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类似这些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构建》是一部对于环保运动未来发展起至关重要的著作。书中运用了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尽管市场机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破坏,但只要我们的政策技巧得当,人类完全可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
本本书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环境保护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美好图景。这种结合所创造的收益将远远大于资源破坏型商业活动所带来的价值。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手法介绍了“市场型环境保护”的思想,在倡导以生态如何与市场结合的今天,尤其适合各级政府官员、环境政策专家和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美]杰弗里·希尔(Geoffrey Heal),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公共政策与企业社会责任 Paul Garrett 讲席教授, 《 Economic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的合作者 。
中文版序
总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人类社会基础与地球生态保护
第二章基本的经济学知识
第三章市场机制与生态系统
第四章生态旅游
第五章森林、二氧化碳与《京都议定书》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
第七章估价机制
第八章政策与制度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结论
中文版序
我非常荣幸地看到《自然与市场》一书被翻译成中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腾飞,同时她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2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到今天已经有数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创下了人类大规模脱贫致富的历史记录。当然,在这些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实背后,我们也不能无视其中的隐患,贫困人口依旧存在,社会分配不公平加剧,经济发展导致的大气和水体污染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进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被大规模破坏。
《自然与市场》一书旨在宣扬这样一种理念:尽管市场机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环境破坏,但只要我们的政策运用得当,人类完全可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并不必然要以大气、水体和生态系统破坏为代价,事实上由于市场机制能够给人们带来经济激励,它或许其实是环境保护的zui佳方式。不过,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过分强调物质激励的作用,一味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点值得我们警惕。幸运的是,只要个人、企业和政府转变观念,形成合力,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本书也希望为读者提供这方面的启示。
本书的第一版于1999年完成,当时我在书中倡导的某些理念到今天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类似生态服务(ecosystem service)和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这样的概念可以作为新的范式帮助我们反思市场与环境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赖以存在的物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无形的生态服务),许多人已经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我们同时还意识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资本——自然资本,其中环境保护是我们对这项资本做出的投资,而生态服务就是我们从自然资本投资中获取的回报。有关这一问题,我在书中用了大量例子加以阐述(包括中国的例子),目的就是要论证自然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以及这一投资可以为人类带来的长远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自然资本都有明确的归属,有些可能是多个国家共同享有的,例如地球气候系统就是全球性的自然资本,它属于我们所有人,同时也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或许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人类面临的zui为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全球性的自然资源,而不是单纯地不加节制地滥用。在我看来,市场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一挑战,而中国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衷心地希望中国读者在阅读了本书之后能有所收获,同时也期望它能激发起大家对其他环境政策问题的思考。
杰弗里·希尔
2006年5月
……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商业模式与环境保护之间复杂关系的著作。当我看到《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这个书名时,立刻被它所传递的理念所吸引。“生态价值链”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张力,它暗示着自然界和人类市场经济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连接、相互塑造的。我猜测这本书会探讨如何将生态考量融入到商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营销推广、售后服务,乃至废弃物的处理。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解释“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这一过程。是强调企业如何通过绿色创新来提升竞争力?还是阐述消费者如何通过选择更环保的产品来影响市场?抑或是探讨政策法规如何引导企业构建更可持续的价值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那些成功将生态理念融入商业模式的企业,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方法论,帮助我理解如何评估一个价值链的生态足迹,并从中找到改进的空间。这本书的出版方是中信出版社,这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抱有很高的期望,相信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这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议题。
评分阅读《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的初衷,源于我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索。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寻求一种和谐共生的模式。而“生态价值链”这个概念,正是我所期待的切入点。我理解的价值链,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从最初的原材料到最终被消费者使用,再到最终被处理的整个过程。而“生态价值链”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对每一个环节生态影响的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如何将生态的考量融入到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设计阶段,如何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和生命周期?在采购阶段,如何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供应商?在生产阶段,如何优化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分销和销售阶段,如何降低物流的碳足迹?在售后阶段,如何处理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这一表述,也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意味着作者不仅仅是分析问题,更是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策略和工具,帮助企业理解并实践生态价值链的构建。中信出版社一贯以高质量的出版物著称,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能够为我带来深刻的启发和实用的指导。
评分一本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书,光是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我一直对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感到好奇,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我尤其对“价值链”这个概念感兴趣,它意味着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资源的获取到最终产品的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生态产生影响。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比如原材料的开采方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物流运输的碳足迹,乃至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和回收。我期待作者能够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少制造垃圾”或者“多植树”,而是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思考,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比如,是否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或者,消费者行为的改变能否成为驱动企业向更绿色方向发展的强大动力?中信出版社的书籍通常在内容深度和专业性上都有保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知识上的启发,同时也能激发我更深刻的思考,让我对“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更具象、更实际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能够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挑战。
评分这本《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当下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环保议题,以及经济发展如何与之协调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法规来推动环保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改变需要从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来驱动。而“价值链”这个词,恰恰点明了问题发生的关键环节。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在传统的商业价值链中,哪些环节对环境造成了最大的负面影响,又有哪些环节存在改进的潜力。例如,在原材料的获取方面,是否可以推广使用可再生或回收的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在产品的分销和销售环节,是否可以通过优化物流来降低碳排放,或者通过更负责任的营销方式来引导消费?而“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概念,它暗示着我们需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新的市场规则和商业模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激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或者如何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绿色”商业机会。中信出版社的图书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深度,我相信这本书会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原理。
评分一本关于“生态价值链: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的书,它的名字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我们现有的很多经济模式,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责任。而“价值链”这个概念,恰好能够让我们审视整个经济活动的流程,从源头到终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环境影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如何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中融入“生态”的考量。例如,在原材料的获取上,是否可以推广使用再生资源?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如何应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产品的运输和分销环节,如何减少碳排放?甚至在产品的消费和废弃阶段,如何鼓励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在自然与市场中建构”的提法,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环保理论,更是关于如何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构建一套可持续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体系。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中信出版社的书籍,我一向认为其内容严谨,视角独到,相信这本书也不会例外,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重要的课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