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中文版梯利著 柏拉圖的思想 古希臘哲學中蘇格拉底 黑格爾歐洲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中文版梯利著 柏拉圖的思想 古希臘哲學中蘇格拉底 黑格爾歐洲哲學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闊步專營店
齣版社: 光明日報齣版社
ISBN:9787511255167
商品編碼:1039507769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6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西方哲學史(全新譯本 增補修訂版)

定價:88元

作者:(美)梯利 著,賈辰陽,解本遠 譯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1255167

字數:650000

頁碼:6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1.本書是梯利在康奈爾大學教書時編寫的教材;齣版於1914年,書一經齣版,立即被哲學界奉為名著。在這之前,無論中西方,鮮有像樣的哲學史專著,即使大學裏的哲學係也是為各傢哲學流派所控製,很少講授現代意義的哲學史課程。可以說梯利的這本書開創瞭哲學史教育的新局麵,提供瞭哲學史編寫的範本。在它以後,捲軼繁多的哲學史纔開始陸續齣現。我們讀這本書,是因為梯裏開創瞭一門學科——以前的哲學史類書籍,充其量隻是“曆史上的哲學”,隻是羅列瞭曆史上的一些哲學傢,以及他們提齣過的觀點,至於他們的內在聯係,著墨不多。梯利的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認為哲學史必須力求把每一種宇宙觀放在它適當的背景中,把它看成是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把它同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會的和宗教的因素聯係起來,係統而有機地詮釋、解析。因此可以說,梯利書寫瞭這樣一部著作:以哲學史傢的遠見卓識,生動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古希臘、中世紀、近代哲學的發展曆程,落筆非常客觀。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是我們閱讀曆史、研習東西方文化、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必讀之書。 

2.資深學者 資深設計 資深齣版人強強聯手,傾情力推的這部學術史上不朽的名著、經典好書,值得收藏,值得研讀,值得推廣。

 

 

目錄

第           一編 希臘哲學
■ 第
          一篇 自然哲學

          一章 早期希臘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一節 希臘哲學史 

第二節 環境 
第三節 政治 
第四節 文學 
第五節 希臘哲學的宗教起源 
第六節 希臘哲學概論 
第二章 前智者派的哲學發展 
第三章 實體問題
          一節 泰勒斯

第二節 阿那剋西曼德 
第三節 第三節 阿那剋西米尼
第四節 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
第四章 變化問題 
          一節 永恒與變化

第二節 赫拉剋利特
第三節 埃利亞學派 
第五章 質的理論 
          一節 變化之謎的解決 

第二節 恩培多剋勒
第三節 阿那剋薩戈拉
第六章 量的理論 
          一節 德謨剋利特的原子論 

第二節 形而上學和宇宙論
第三節 心理學和認識論 
第四節 神學和倫理學3
■ 第二篇 知識和行為問題
第七章 智者時期 
          一節 思想的進步 

第二節 希臘的啓濛時期
第三節 智者派
第八章 蘇格拉底和蘇格拉底學派 
          一節 蘇格拉底的問題 

第二節 蘇格拉底的方法 
第三節 蘇格拉底的倫理學 
第四節 蘇格拉底學派
■ 第三篇 重建時期
第九章 柏拉圖 
第          一節 柏拉圖和他的問題 
第二節 辯證法或者認識論 
第三節 科學的等級 
第四節 理念學說 
第五節 自然哲學 
第六節 宇宙論
第七節 心理學 
第八節 靈魂不朽說 
第九節 倫理學
第十節 政治學
第十一節 柏拉圖的曆史地位 
第十二節 柏拉圖學派
第十章 亞裏士多德 
         一節 亞裏士多德的問題 

第二節 哲學和科學 
第三節 邏輯學
第四節 形而上學 
第五節 四因
第六節 目的論 
第七節 物理學 
第八節 生物學
第九節 心理學 
第十節 倫理學
第十一節 政治學
第十二節 亞裏士多德的天纔和影響 
第十三節 後亞裏士多德哲學 
■ 第四篇 倫理運動
第十一章 概論 
第十二章 伊壁鳩魯學派
         一節 主要問題

第二節 邏輯學和認識論
第三節 形而上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倫理學 
第六節 社會和政治哲學
第十三章 斯多葛主義
第             一節 芝諾和他的學派 
第二節 邏輯學和認識論
第三節 形而上學
第四節 宇宙論
第五節 心理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政治學 
第八節 宗教 
第九節 希臘倫理學概要 
第十四章 懷疑論和摺中主義
            一節 懷疑論學派 

第二節 懷疑論學派的學說 
第三節 晚期懷疑論 
第四節 摺中主義
■ 第五篇 宗教運動
第十五章 猶太—希臘哲學 
            一節 哲學和宗教1

第二節 猶太—希臘哲學的開端
第三節 斐洛
第十六章 新柏拉圖主義
            一節 新柏拉圖主義的畢達哥拉斯來源

第二節 新柏拉圖主義 
第三節 普羅提諾 
第四節 晚期新柏拉圖主義 
第五節 雅典學校的關閉 
第二編 中世紀哲學
■ 第六篇 基督教和中世紀哲學的古典來源
第十七章 嚮中世紀哲學的過渡
            一節 中世紀的劃界 

第二節 教父時期
第十八章 基督教的開端 
            一節 早期基督教 

第二節 基督教和古典文化 
第十九章 基督教神學的發展 
            一節 早期神學 

第二節 諾斯替教 
第三節 護教者 
第四節 護教者的學說 
第五節 邏各斯學說 
第六節 自由意誌和原罪 
第二十章 基督教和古典哲學 
            一節 基督教作為信條 

第二節 亞曆山大學派 
第三節 尼西亞信經 
第四節 聖奧古斯丁的背景 
第二十一章 聖奧古斯丁 
            一節 認識論

第二節 神學 
第三節 惡的問題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倫理學 
第六節 自由意誌 
第二十二章 經院哲學的性質和問題
            一節 “經院哲學”的含義

第二節 經院哲學的問題 
第三節 信仰和理性的關係 
第四節 意誌和理智的關係 
第五節 共相問題 
■ 第七篇 經院哲學的形成期
第二十三章 約翰·司各脫·愛留根納:新柏拉圖主義的復興 
            一節 信仰和知識 

第二節 泛神論
第三節 神秘主義 
第二十四章 關於共相的爭論的開端 
            一節 早期經院哲學傢 

第二節 羅瑟林的唯名論 
第三節 實在論的意義 
第二十五章 坎特伯雷的安瑟倫:第
            一個經院哲學的思想綜閤 

            一節 上帝存在的證明 

第二節 安瑟倫的同時代人 
第二十六章 彼得·阿伯拉爾和12世紀的經院哲學 
            一節 沙特爾學派 

第二節 箴言集派 第三節 索爾茲伯裏的約翰 

第二十七章 12世紀反經院哲學的傾嚮 
第        一節 神秘主義 
第二節 泛神論 
第二十八章 不安的徵兆 
第         一節 經院哲學的反對者
第二節 學術組織
第三節 發現亞裏士多德 
■ 第八篇 經院哲學的成熟期:13世紀
第二十九章 阿拉伯哲學 
第        一節 希臘來源 
第二節 相互矛盾的學派 
第三節 理性主義者 
第四節 東方哲學的衰落 
第五節 西班牙學派 
第六節 猶太哲學 
第三十章 亞裏士多德的影響 
第         一節 經院哲學和亞裏士多德 
第二節 奧古斯丁的神學 
第三節 大阿爾伯特 
第三十一章 聖托馬斯·阿奎那:經院哲學的巔峰
第      一節 哲學和神學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形而上學 
第四節 神學 
第五節 心理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政治學 
第八節 聖托馬斯的追隨者 
第三十二章 反經院哲學的傾嚮:神秘主義、泛神論和自然科學 
第         一節 神秘主義 
第二節 邏輯學
第三節 自然科學 
第四節 雙重真理學說 
第五節 雷濛德·盧利 
■ 第九篇 經院哲學的衰落期:13世紀之後
第三十三章 約翰·鄧斯·司各脫 
第    一節 反對聖托馬斯 
第二節 信仰和知識
第三節 共相學說 
第四節 神學 
第五節 心理學 
第六節 上帝和道德律 
第三十四章 唯名論的復興 
第        一節 奧卡姆的威廉
第二節 唯名論與實在論
第三節 奧卡姆的追隨者
第三十五章 14世紀的神秘主義 
第        一節 正統和異端的神秘主義者 
第二節 埃剋哈特大師 
第三十六章 世俗主義和自由思想的發展 
第           一節 中世紀的理性主義 
第二節 國傢主義的興起 
第三節 異端傾嚮
第四節 自由探索的精神 
第三編 近代哲學
■ 第十篇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第三十七章 新啓濛運動 
第            一節 理性和quanwei 
第二節 人文主義 
第三十八章 新哲學 
第           一節 柏拉圖主義1
第二節 庫薩的尼古拉 
第三節 真正的亞裏士多德
第四節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的革新 
第三十九章 自然哲學和自然科學 
第          一節 神秘主義 
第二節 自然哲學 
第三節 科學運動 
第四十章 喬爾丹諾·布魯諾和托馬索·康帕內拉 
第           一節 布魯諾 
第二節 康帕內拉 
第四十一章 新的國傢理論;宗教哲學;懷疑論
第         一節 經院主義的國傢理論 
第二節 馬基雅維利 
第三節 新政治學 
第四節 近代國傢的演變 
第五節 切爾伯裏的赫伯特的自然宗教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
第         一節 宗教改革的精神 
第二節 新教的經院哲學 
第三節 雅各布·波墨的神秘主義 
第四十三章 近代哲學的精神 
第          一節 近代的特徵
第二節 經驗主義和唯理論
■ 第十一篇 英國經驗主義的開端
第四十四章 弗蘭西斯·培根 
第           一節 科學的改造 
第二節 歸納法 
第三節 哲學綱要 
第四節 人的哲學 
第五節 形而上學和神學 
第六節 經驗主義者培根 
第四十五章 托馬斯·霍布斯 
第         一節 目標和方法
第二節 認識論 
第三節 形而上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政治學 
■ 第十二篇 歐洲大陸的唯理論
第四十六章 勒奈·笛卡爾 
第          一節 笛卡爾的問題 
第二節 科學的分類 
第三節 知識的方法和標準 
第四節 上帝存在的證明
第五節 真理和錯誤 
第六節 外部世界的存在
第七節 身心關係 
第八節 情感心理學 
第九節 天賦觀念理論 
第四十七章 笛卡爾的後繼者 
第          一節 笛卡爾哲學的睏難 
第二節 偶因論 
第三節 阿諾德·海林剋斯 
第四節 馬勒伯朗士的唯心主義 
第五節 帕斯卡爾的神秘主義 
第六節 貝爾的懷疑論 
第四十八章 本尼迪剋特·斯賓諾莎 
第         一節 唯理論
第二節 方法 
第三節 普遍實體 
第四節 上帝的屬性 
第五節 樣態學說 
第六節 人的心靈 
第七節 認識論
第八節 理智和意誌
第九節 倫理學和政治學 
第十節 對上帝的理智的愛 
■ 第十三篇 英國經驗主義的發展
第四十九章 洛剋 
第         一節 洛剋的問題 
第二節 知識的起源
第三節 知識的性質和有效性 
第四節 知識的界限
第五節 形而上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自由意誌 
第八節 政治哲學 
第九節 教育理論 
第五十章 洛剋的影響 
第          一節 洛剋的影響範圍 
第二節 神學影響 
第三節 感覺主義和聯想主義 
第四節 倫理學理論 
第五節 經濟學理論 
第五十一章 喬治·貝剋萊 
第        一節 貝剋萊的問題 
第二節 拒絕抽象觀念 
第三節 存在即被感知 
第四節 精神世界 
第五節 對反駁的答復 
第六節 關於觀念、精神和關係的知識
第七節 反駁二元論、無神論和懷疑論
第五十二章 大衛·休謨 
第          一節 休謨的問題 
第二節 人性的科學 
第三節 知識的起源 
第四節 因果關係 
第五節 知識的有效性 
第六節 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 
第七節 否定心靈實體 
第八節 自由和必然 
第九節 上帝 
第十節 唯意誌論與反理智主義
第五十三章 英國理性主義的迴應 
第         一節 劍橋柏拉圖主義
第二節 蘇格蘭常識學派 
■ 第十四篇 德國理性主義的發展
第五十四章 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 
第           一節 萊布尼茨之前的德國文化 
第二節 麵臨的問題 
第三節 力的理論 
第四節 單子論 
第五節 神學
第六節 倫理學
第七節 邏輯和知識論 
第五十五章 萊布尼茨的後繼者 
第          一節 剋裏斯蒂安·沃爾夫 
第二節 神秘主義和浪漫主義 
■ 第十五篇 啓濛運動哲學
第五十六章 十八世紀 
第           一節 伏爾泰 
第五十七章 啓濛運動的進展 
第          一 節 英國的啓濛運動 
第二節 德國的啓濛運動 
第三節 唯物主義與進化論 
第四節 科學中的進步 
第五節 讓·雅剋·盧梭 
■ 第十六篇 伊曼努爾·康德的批判哲學
第五十八章 伊曼努爾·康德 
第          一節 康德對其前輩的繼承 
第二節 康德的問題 
第三節 知識問題 
第四節 先驗方法 
第五節 對經驗的初步分析 
第六節 感官知覺理論 
第七節 知性理論 
第八節 判斷的有效性 
第九節 自我意識的統一體 
第十節 關於物自體的知識 
第十一節 形而上學之不可能 
第十二節 形而上學在經驗中的用途 
第十三節 目的論在自然中的用途 
第十四節 理性和道德神學的實踐用途 
第十五節 倫理學 
第五十九章 康德的後繼者
第        一節 康德引發的問題 
第二節 唯心主義和物自體 
第三節 赫爾德 
第四節 雅科比 
■ 第十七篇 德國唯心主義
第六十章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第          一節 後康德哲學 
第二節 費希特的原則 
第三節 知識科學的方法和目的 
第四節 關於自我的知識 
第五節 外部世界 
第六節 客觀唯心主義 
第七節 道德哲學 
第八節 新唯心主義和浪漫主義 
第六十一章 謝林
第         一節 自然哲學 
第二節 心靈哲學 
第三節 邏輯與直覺 
第六十二章 弗裏德裏希·施萊爾馬赫 
第         一節 宗教哲學 
第二節 知識與信仰
第三節 上帝、世界和個人 
第六十三章 黑格爾 
第一節 黑格爾及其前輩 
第二節 哲學問題 
第三節 辯證方法 
第四節 思維與存在 
第五節 邏輯與形而上學 
第六節 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 
第七節 權利哲學 
第八節 藝術、宗教和哲學
第九節 黑格爾學派 
■ 第十八篇 黑格爾之後的德國哲學
第六十四章 約翰·弗裏德裏希·赫爾巴特 
第          一節 反對黑格爾主義 
第二節 實在論哲學思想 
第三節 形而上學 
第四節 心理學 
第五節 價值科學 
第六十五章 叔本華 
第         一節 作為意誌和觀念的世界 
第二節 自然和人的意誌 
第三節 悲觀主義 
第四節 同情和自我否定的倫理學 
第五節 哈特曼的無意識哲學 
第六十六章 尼采 
第           一節 尼采的前輩 
第二節 權力意誌 
第三節 永恒輪迴 
第四節 對基督教的攻擊 
第五節 理性的功用
第六節 形而上學和認識論 
第七節 尼采的影響 
第六十七章 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 
第            一節 對思辨哲學的反動 
第二節 唯物主義 
第六十八章 德國唯心主義的復興 
第           一節 新康德主義 
第二節 批判主義的復興 
第三節 洛采 
第四節 費希納 
第五節 馮特
第六節 價值哲學 
第七節 文德爾班 
第八節 奧鏗 
■ 第十九篇 法國和英國的哲學
第六十九章 法國實證主義及其反對者 
第         一節 對感覺主義的反動
第二節 聖西門 
第三節 孔德 
第四節 唯心主義對抗實證主義
第五節 雷諾維葉 
第六節 富耶 
第七十章 蘇格蘭的唯理論哲學 
第        一節 惠威爾 
第二節 漢密爾頓 
第七十一章 穆勒的經驗主義 
第        一節 經驗主義與實證主義
第二節 科學與社會改革 
第三節 邏輯 
第四節 歸納推理 
第五節 歸納推理的保證 
第六節 因果律 
第七節 拒絕先驗真理 
第八節 外部世界和自我 
第九節 心理科學和道德科學的改良 
第十節 心理決定論 
第十一節 品格學 
第十二節 社會科學 
第十三節 倫理學 
第七十二章 斯賓塞的進化論
第        一節 關於知識的理想 
第二節 知識的相對性 
第三節 力的持久性
第四節 心靈與物質 
第五節 進化的規律 
第六節 生物學 
第七節 心理學
第八節 外部世界 
第九節 倫理學
第十節 政治學
第七十三章 英美的新唯心主義 
第       一節 德國唯心主義的影響 
第二節 托馬斯·希爾·格林 
第三節 F.H.布拉德雷 
第四節 羅伊斯 

■ 第二十篇 反對理性主義和唯心主義
第七十四章 浪漫主義對理性主義的反抗 
第        一節 反理智主義的功績 
第二節 對理性的緘默訴求
第三節 極端理性主義的危險 
第四節 反對整塊宇宙 
第五節 理智和直覺 
第七十五章 德國的存在主義 
第           一節 基爾剋郭爾的發現 
第二節 海德格爾和雅斯貝爾斯的存在主義
第三節 存在主義的意義 
第七十六章 科學虛構主義和約定論 
第            一節 馬赫
第二節 阿芬那留斯 
第三節 費英格
第四節 彭加勒的約定主義 
第五節 近期實證主義潮流
第七十七章 實用主義 
第        一節 皮爾士的實用主義原則
第二節 詹姆斯的實用主義 
第三節 杜威的工具主義和實驗主義
第七十八章 柏格森的直覺主義
第          一節 理智與直覺 
第二節 形而上學
第七十九章 德國現象學的發展
第         一節 布倫塔諾的意嚮性心理學 
第二節 梅農的客體理論 
第三節 鬍塞爾的現象學
第八十章 近代英國實在論
第             一節 G.E.摩爾
第二節 伯特蘭·羅素 
第三節 薩繆爾·亞曆山大 
第四節 A.N.懷特海 
第八十一章 近期的美國實在論 
第          一節 新實在論 
第二節 批判實在論
索引

 

第           一章 早期希臘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第           一節 希臘哲學史
很少有民族的發展能夠遠遠超齣神話階段,除去希臘,其他民族可能都沒有發展齣一種真正的哲學。基於這一理由,我們的論述就從希臘人開始。他們不僅為後來所有的西方思想體係奠定基礎,而且幾乎提齣瞭兩韆年來歐洲文明研究的所有問題和答案。從簡單的神話開端發展到復雜全麵的體係,他們的哲學是所有民族提供的例證中的z好例證之一。激勵著希臘思想者的獨立精神和對真理的愛從未被chaoyue過,也極少有能與之匹敵者。基於這些理由,對於較深的思辨思想感興趣的研究者來說,研究希臘哲學應當是一件有吸引力、有價值的鍛煉。
我們說的希臘哲學史是指在希臘起源並得到發展的理智運動。但是我們不僅應當將希臘人自己的體係,而且應當將那些展現希臘思想特徵並興盛於雅典、羅馬、亞曆山大或小亞細亞等地的體係包括在內,因為這些體係很明顯是希臘文明的産物。
第二節 環境
我們要研究其哲學的這個民族居住在多山的希臘半島,這一區域的自然特徵很適閤一個強壯有活力的民族發展。這裏有許多港口,有利於航海和商業,為移民到各島嶼及大陸提供瞭口岸。希臘的殖民地從大陸到小亞細亞海岸,z後到埃及、西西裏、意大利南部和赫拉剋勒斯的石柱,構成瞭一條連續的鏈條;這些殖民地並沒有同宗主國失去聯係,在和有著不同風俗、傳統和製度的民族的積極交往中,他們輕易從中獲利。由這些條件帶來的令人驚異的經濟進步,商業、工業和貿易的發展,城市的興起,財富的積纍和日益增加的勞動分工,這些都對整個希臘的社會、政治、理智和宗教生活産生瞭深刻的影響,為一個新的、更加豐富的文明開闢瞭道路。這一自然和人文環境有助於激勵理智和意誌;它給人們的生活和世界一個更加寬闊的事業,激發瞭人們的批評和反思精神,促進瞭獨特人格的發展,促成瞭人類思想和行動各個方麵的發展。一個民族生來就具有敏銳的智慧、對知識的熱望、精緻的美感、注重實際的精力和雄心,這一環境為這個民族磨煉其力量和纔能提供瞭物質資料,讓它能夠在政治、宗教道德、文學和哲學領域取得快速進步。

第三節 政治
在其本土和殖民地的希臘城邦的命運呈現瞭某些共同特徵:任何地方都是從部族首長專製經過貴族統治進而演化到民主製。《荷馬史詩》所描述的社會是一個等級社會,政體形式是部族首長專製。少數人對財富和文化的獲取導緻瞭貴族統治形式的建立,隨後是寡頭政治的建立。隨著社會條件的改變,公民階級(平民)齣現並開始奪取特權階級的領導權。從貴族製到民主製的轉變,公元前7世紀和6世紀,那些勇敢而負有雄心的人不斷嘗試從君主手中奪取權力,僭主製在整個希臘世界得以確立。最後人們自己掌握政權,僭主製讓位於民主製。
第四節 文學
我們可以將這些變化中的社會和政治條件視為希臘人意識覺醒的結果。新運動既是啓濛的徵兆,又是其原因:它是對傳統日漸增長的反思和批評的外在標誌:它産生於對舊製度的反對和變革的要求。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文學史顯示瞭反思和批評精神的發展,這同它在政治生活中的發展相似。以反映童年時代的天真為特徵的荷馬式樂觀和客觀性漸漸消失,詩人變得不太樂觀,更加有批判性和主觀性。甚至在荷馬的著作中我們也發現瞭他對人類行為偶然的道德反思,反思凡人的愚昧,生命的悲慘、短暫以及不正義的邪惡。在赫西俄德的著作中,批評和悲觀的氣氛更加濃厚;他的《工作與時日》是一本道德手冊,這本書嚴厲批評瞭時代的弊端,提供瞭道德準則和生活中的實用守則,贊揚瞭樸素的美德,並悲嘆過去的美好時光。公元前7世紀的詩人(阿樂凱奧斯、西濛尼特斯、阿爾基洛科斯)以傷感和諷刺的筆調譴責僭主製的齣現並悲嘆人類的弱點,但是力勸他們要勇敢承受命運,讓諸神來決定結果。這種教誨的和悲觀的精神在公元前6世紀的詩歌中甚至更加明顯;民族的政治命運成為談論的主題,事物的新秩序受到譴責(通常更加嚴厲)。這一時期有寓言作傢伊索和所謂的格言詩人(梭倫、甫西裏第斯、特奧格尼斯),他們明智的準則包含瞭倫理反思,可以被認為是道德哲學的萌芽。個人開始分析和批評人生——而不隻是在過活。他在考慮人生的意義不再滿足於錶達民族傳統的思想和觀念,被激勵著去提齣他個人的倫理、政治和宗教的思想、希望。實際上這一從更大範圍更復雜的經驗中産生的探索和不滿的精神在對人類行為以倫理和政治理論為形式的哲學研究中達到瞭dingfeng。
希臘人的宗教生活對於研究他們的哲學史來說特彆重要,但是在希臘世界,宗教和哲學之間的關係既密切又復雜,因此對這種關係的概述必須忽略許多重要的考慮。而且柏拉圖之前時期的曆史證據非常不完整,沒有定論,以緻quanwei們在許多重要觀點上爭論不休。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講述西方哲學發展曆程的著作,其雛形為梯利教授在大學任教時的講義。全書分為希臘哲學、中世紀哲學、近代哲學三編。往下又劃分為自然哲學、知識和行為問題、重建時期、倫理運動、宗教運動、基督教和中世紀哲學的古典來源、經院哲學的形成期、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英國經驗主義的開端、歐洲大陸的唯理論、啓濛運動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德國的唯心主義、黑格爾之後的德國哲學、法國和英國的哲學、法對理性主義和唯心主義等二十篇。篇下設章,講述更為具體。文後附原書索引,便於讀者檢索細目。全書接近七十萬字,是一部規模宏大、邏輯嚴謹、公正客觀的哲學史著作。

 

 

作者介紹

 

弗蘭剋·梯利(Frank Thilly),美國著名哲學傢和哲學史傢,曾任教於密蘇裏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康乃爾大學。在大學講授哲學史多年。著有《西方哲學史》《倫理學導論》。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書不錯,快遞的速度跟京東自營相比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評分

挺厚一本講哲學史的書

評分

很給力。

評分

很給力。

評分

書不錯,快遞的速度跟京東自營相比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評分

一顆星都不想給,書又破又髒!

評分

挺厚一本講哲學史的書

評分

書不錯,快遞的速度跟京東自營相比還有較大上升空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