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

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霞翟 编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名人传记
  • 历史
  • 近现代史
  • 人物
  • 胡宗南
  • 国民党
  • 战争回忆
  • 旧时代
  • 社会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72748
商品编码:10367509929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
  • 作者:叶霞翟
  • 定价:36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ISBN号:978754957274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5-01
  • 印刷时间:2016-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21
  • 字数:1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在《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中,胡宗南夫人叶霞翟深情回忆,畅销台湾半个世纪的感人之作。 他们的爱情,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天地悠悠,苍海茫茫,三十年岁月,只是一梦,文字温婉质朴,情感真挚动人。

内容提要

一九三○年,叶霞翟与胡宗南因一张照片结下情 缘;一九三七年抗战前夕,他们互定终身。随后她远 赴美国游学,他奋战在抗日前线,但是二人没有忘记 彼此的约定。十年之后,他们终成眷属。赴台后,相 伴十二年,胡宗南在她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的*后 一刻。
     《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由叶霞翟撰写 ,讲述与胡宗南相爱、相伴三十年的生活点滴,文字 温婉质朴,情感真挚动人。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作者简介

叶霞翟(1914~1981),1947年春与胡宗南结婚,台湾**教育家、散文家。上海光华大学毕业,获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学士学位,威斯康辛大学政治系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光华大学、金陵大学。1949年后任台湾教育部门特约编纂,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退休后专任文化大学家政研究所所长。著有《家政概论》《家政学》,论文集《婚姻与家庭》《主妇与青年》,散文集《军人之子》《山上山下》等。

目录

辑一
一张照片
万卷诗书
黎明前后
甘苦之间
再接再厉
求学问道
天地悠悠
辑二
结婚十周年
倾诉
茫茫一百日
去年中秋夜
大将军的小故事
梅林花开
附录
要做大丈夫——先父胡宗南将军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胡为真
三分之一——先父胡宗南将军逝世四十周年纪念/胡为真
醉美三峡——思念母亲/胡为美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主题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自然,不涉及《天地悠悠(胡宗南夫人回忆录)》的内容。 --- 书籍简介一:《长安故里:盛唐气象与边塞诗歌的交融》 作者: 李怀瑾 出版社: 文史精粹出版社 字数: 约 48 万字 装帧: 精装函套,附赠唐代地图复刻版 定价: 188.00 元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盛唐气象与边塞诗歌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学术专著,同时兼具文学鉴赏的广度与历史考证的深度。作者李怀瑾教授,长期致力于唐代文学与边疆史地的研究,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为读者重构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盛唐画卷。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唐诗名篇,而是将诗歌置于其产生的具体历史场景之中,探讨了地理环境、军事冲突、民族交流以及社会心理如何共同塑造了唐代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内涵。 第一编:气象的形成——开元盛世的边疆背景 本篇聚焦于唐朝由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关键时期,详细描绘了唐王朝在西北、东北地区采取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作者通过梳理《旧唐书》《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结合出土的敦煌文书和边关碑刻,论证了“天可汗”体制下,唐帝国在精神层面与边疆将士之间形成的复杂认同。盛世的繁荣与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是催生边塞诗的土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廷与突厥、吐蕃等势力的军事博弈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揭示了边塞诗中“建功立业”的底色并非单纯的浪漫主义,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功利与荣耀诉求。 第二编:诗歌的谱系——边塞群星的艺术抉择 本篇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作者系统梳理了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边塞四大家”的创作异同。不同于传统上将他们并列的做法,李教授提出了“刚健与幽微”的二元对立框架。王昌龄的诗,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展现了“塞外之悲”的幽微力量;而高适和岑参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展现大唐的雄浑气魄和异域风光的奇绝瑰丽。作者通过对高适《燕歌行》中“和戎”主题的深入解读,阐释了边塞诗如何从早期的劝诫转向中期的昂扬,再到后期的苍凉。书中还穿插分析了李白、杜甫等非专业边塞诗人偶涉边塞题材时的独特视角,丰富了对这一诗歌流派的理解。 第三编:地理的投射——山河入笔的媒介 本书最具创新性之处在于其“地理学转向”。作者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唐代的州县志,精确考证了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地名,如“碛西”、“玉门关”、“瀚海”等。通过对地形、气候、植被的科学还原,揭示了诗人如何在有限的感官经验中,通过想象力构建出具有高度真实感的边塞意象。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对雪景的描写,如何巧妙地融合了敦煌地区的风沙体验与文学传统的浪漫想象,从而营造出既冷峻又壮阔的画面感。 第四编:余韵与传承——边塞精神的现代回响 在全书的收尾部分,作者探讨了边塞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包括宋代的“尚武”文学思潮以及近现代文学中对“边疆书写”的重构。作者认为,边塞诗歌中蕴含的开拓精神、对家国的深沉责任感,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 本书内容详实,考证严谨,图文并茂,不仅是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也是所有热爱唐诗、对中国历史地理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的上佳之选。通过此书,读者将得以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大唐边塞的铁马金戈与诗酒风流。 --- 书籍简介二:《炼金术的东方路径:中世纪中国对物质转化的哲学探索》 作者: 吴明远 出版社: 科学史鉴藏书局 字数: 约 35 万字 装帧: 平装,配有珍贵化学实验插图复制品 定价: 128.00 元 图书简介: 《炼金术的东方路径》是一部开创性的科学史著作,聚焦于中世纪(公元600年至1500年)中国在“五行”框架下对物质本源及其转化的哲学与实践探索,即中国传统的“金丹术”和“外丹术”。作者吴明远博士,以其跨学科的研究背景,将化学、道教哲学和冶金学融为一炉,旨在修正西方对炼金术的单一“点石成金”的理解,展现东方智慧在物质科学领域的独特贡献。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中国的炼金术并非仅仅是追求财富的迷信活动,而是一套系统化的、以“长生久视”为终极目标的哲学实验体系。 第一章:理论基石——阴阳五行与物质的“气” 本章首先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物质构成的基本观念。作者详尽阐释了“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在解释物质相互转化规律中的核心作用。与西方强调元素的守恒性不同,中国术士关注的是物质的“气”的流动与变化。本书重点分析了《周易参同契》等核心文献中,如何将宇宙生成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与具体的矿物提炼过程相结合,将炼丹视为一场微观的宇宙重演。 第二章:实践的图景——外丹术的工艺与器物 作者将大量的篇幅投入到对具体“外丹术”实践的考证上。通过对唐宋时期地方志、医药典籍中记载的炉灶结构、反应温度、药材配比(如水银、硫磺、朱砂、铅、锡的使用)的交叉比对,重构了当时炼丹的工艺流程。书中详细介绍了“九转丹成”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了为什么许多尝试最终导致了中毒而非长生,这与当时对特定元素(如汞、铅)毒性的认知不足有关。书中收录了大量罕见的炼丹炉和坩埚的复原图,直观展示了古代科学家的工作环境。 第三章:化学的萌芽——铅汞化学的早期发现 本书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是论证了中国炼金术在无意中催生了早期的化学发现。作者指出,在反复提纯丹药的过程中,术士们对铅、汞、砷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有了比当时西方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丹砂”(硫化汞)的提炼和应用,以及对“雄黄”(硫化砷)的使用,都体现了对特定物质反应特性的初步掌握。作者通过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对出土古墓中发现的“仙丹残渣”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将其与文献记载进行比对,为这些古代实践提供了物证。 第四章:从外丹到内丹——精神层面的升华 本书最后探讨了“外丹术”向“内丹术”的过渡。随着外丹实践的危险性日益凸显,道家思想逐渐将炼制的场域从体外转向人体内部。作者认为,内丹术的“精气神”理论,是对外丹术中物质转化理论的一种高度抽象和精神化。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古代对物质转化的探索,最终实现了向身心健康与哲学思辨的回归。 《炼金术的东方路径》不仅是科学史学者的必备参考书,更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式科学思维”的绝佳入门读物。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古代的智慧,理解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哲学与实践是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演进的。 ---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地悠悠”,单凭这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时间流逝和岁月沧桑的感慨。再加上“胡宗南夫人回忆录”的副标题,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一位女性,她的人生伴随着一位在近代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历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脑海中构建出的画面,是她如何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扮演着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家族的支撑者的角色。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她如何理解和支持胡宗南戎马一生的描述,那些前线的战报、后方的担忧,或许都将以一种更为温情和细腻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她的视角,看到那个年代女性的生活图景。她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智慧。这本书,于我而言,可能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配偶的了解,更是一次触摸那个时代女性心灵深处的旅程,去感受她们的爱恨情仇,去体会她们的牺牲与坚守,去聆听她们在“天地悠悠”中,留下的最真挚的回响。

评分

当我看到“胡宗南夫人回忆录”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战火纷飞的年代,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在那一切背后,一位女性所经历的种种。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笔触,来描绘这位夫人的人生。她是否会回忆起与胡宗南相识相恋的初衷,那份在动荡年代里,一份怎样的情愫能够让他们走到一起?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她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在那个特殊时期,所承担的责任与付出。她是否会描写在战乱中,如何保护家人,如何维系家庭的温暖?同时,我也想了解她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看法,以及她作为一位身处权力中心人物的近亲,是如何看待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历史事件的。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透过一位女性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女性的坚韧与智慧,去探寻那份在历史洪流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天地悠悠”,本身就带着一种饱经沧桑的历史厚重感,而“胡宗南夫人回忆录”则将这份厚重感聚焦于一个具体的个人。我非常好奇,在这位夫人的笔下,历史的巨变是如何与个人的命运 intertwined 的。我设想,她可能会回忆起与胡宗南相识的那个年代,他们的结合是否也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殊烙印?她如何看待胡宗南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角色,她是否也曾为丈夫的安危担惊受怕?我期待书中能够触及到她在那个动荡年代,作为一个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她是否也曾亲历战乱,是否也曾在后方维系着家庭的温暖,是否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那个时代贡献着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将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一次透过女性视角,去感悟历史、理解人生的机会。我希望能够从中读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坚韧、智慧,以及她们在历史洪流中,所留下的独特印记。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身处历史漩涡中心人物的家眷视角非常感兴趣,因为这往往能提供一个与宏大叙事截然不同的切入点,更加人性化,也更具情感温度。想到胡宗南夫人,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将军的妻子,更可能是一位在时代洪流中,以女性特有的方式经历风雨、承载忧患的个体。我设想,书里一定会有许多关于她个人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普通女子,如何一步步走向那个显赫的地位,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否也曾有过青春的懵懂和对未来的憧憬,又如何在命运的安排下,与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相遇,并携手同行?我期待看到书中对她与胡宗南之间关系的描绘,不仅仅是表面的夫妻情深,更可能是他们在那个特殊年代,如何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我想象,或许会有关于家国情怀的描写,她如何理解并支持丈夫的事业,又如何在战争年代,操持家务,照顾家人,默默地付出。这本书,对我而言,将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溯,更是一次深入探究一位女性如何在时代巨变中,展现其坚韧、智慧与情感的契机。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天地悠悠",光是听着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悠长,再加上"胡宗南夫人回忆录"这样明确的定位,瞬间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胡宗南,这个名字在近代史的画卷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戎马一生,经历了无数风云变幻,而他的夫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呢?她的人生轨迹又被这些宏大的历史事件以何种方式塑造?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是一幅描绘那个动荡年代的女性视角下的史诗画卷,或许会揭示出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侧面,不仅仅是关于这位夫人个人的成长和情感,更可能是通过她的眼睛,去触碰那个时代女性的坚韧、智慧与牺牲。她是否也曾身处战火的边缘,感受过生离死别的痛苦?她又如何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支撑起家庭,甚至是默默地影响着历史的走向?我期待着书中那些细腻入微的笔触,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听到那个时代女性的低语,甚至能看到她与胡宗南之间,那份在历史洪流中的爱与羁绊。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更可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女性在风雨飘摇中,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如何度过那漫漫悠悠的天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