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和平 编
图书标签:
  • 含氟化学品
  • 溴化学品
  • 碘化学品
  • 精细化学品
  • 有机氟化学
  • 有机溴化学
  • 有机碘化学
  • 氟化物
  • 溴化物
  • 碘化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836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657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功能元素精细有机化学品结构、性质与合成: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以含氟、溴、碘功能元素精细化学品为核心,详细介绍各类含氟、溴、碘功能元素精细化学品的性能、热力学数据、结构、合成反应原理与工艺、用途和毒性等。全书分4篇26章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引入氟原子的反应原理、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氟醇精细化学品、氟醚精细化学品、氟酸精细化学品、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氟氮精细化学品、氟卤素精细化学品、含氟精细高分子、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溴酚精细化学品、溴醚精细化学品、溴酮精细化学品、溴氮精细化学品、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碘酸精细化学品、碘氧精细化学品、碘氮精细化学品等。
全书编排新颖、层次清楚、系统全面、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系一部从事精细化工尤其是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和应用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序篇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
第1章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
1.1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述
1.1.1氟精细化学品概述
1.1.2溴精细化学品概述
1.1.3碘精细化学品概述
1.2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1.2.1按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用途分类
1.2.2按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特征元素分类
1.3氟、溴、碘及其精细化学品的特征
1.3.1氟的原子结构特性和引发含氟精细化学品特性的原因
1.3.2溴原子的结构特征与成键特性
1.3.3碘原子的结构特征与成键特性
1.4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命名
1.4.1普通命名法
1.4.2系统命名法
1.4.3商品名称命名法
1.4.4全氟命名法
1.5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应用
1.6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前景
1.6.1具有发展前景的氟精细化学品
1.6.2具有发展前景的溴精细化学品
1.6.3具有发展前景的碘精细化学品
参考文献

第一篇 含氟精细化学品
第2章 引入氟原子的反应原理
2.1利用加成反应引入氟原子
2.1.1氟分子(或替代物)作加成试剂
2.1.2氟化氢或氟离子作加成试剂
2.1.3卤素氟化物
2.1.4亲电氟化试剂
2.1.5其他氟化试剂
2.2利用取代反应引入氟原子
2.2.1氟取代氢的反应
2.2.2氟取代其他卤素
2.2.3氟取代硝基反应
2.2.4氟取代氧的反应
2.2.5通过重氮盐的氟化
2.2.6氟取代金属的反应
2.3电解氟化反应
2.3.1电解氟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2.3.2反应机理
2.3.3不同化合物的电解全氟化反应
2.3.4选择性电解氟化合成
2.4通过其他含氟小分子合成含氟精细化学品
2.4.1热解反应
2.4.2调聚反应
2.4.3低聚反应
参考文献

第3章 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
3.1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3.2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3.2.1还原反应
3.2.2氧化反应
3.2.3水解反应
3.2.4亲电取代反应
3.2.5亲核取代反应
3.2.6与金属精细化学品的反应
3.2.7加成反应
3.2.8热分解
3.2.9分子重排
3.3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工艺
3.3.1卤素氟交换法
3.3.2电解氟化(电化氟化)法
3.3.3直接氟化法
3.3.4金属氟化物氟化法
3.3.5加成法
3.3.6热裂解法
3.3.7歧化法
3.3.8调聚法
3.3.9低聚法
3.4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3.4.1氟烷烃的用途
3.4.2氟烯烃的用途
3.5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3.5.1氟烷烃的毒性
3.5.2氟烯烃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4章 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
4.1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4.2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4.2.1亲电取代反应
4.2.2亲核取代反应
4.2.3水解反应
4.2.4加氢还原反应
4.2.5氧化反应
4.2.6与金属精细化学品的反应
4.2.7自由基加成反应
4.2.8分子重排反应
4.3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4.3.1重氮盐分解法
4.3.2卤素交换法
4.3.3侧链的氟化
4.3.4选择性氟化
4.3.5合成工艺实例
4.4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4.4.1在染料中的应用
4.4.2在农药中的应用
4.4.3在医药中的应用
4.4.4在化学试剂中的应用
4.4.5在高聚物和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4.5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5章 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
5.1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
5.2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5.3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5.3.1金属精细化学品法
5.3.2加成法
5.3.3其他方法
5.4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5.4.1制取耐油耐溶剂的硅橡胶
5.4.2制取高效消泡剂及织物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
5.4.3制备硅烷偶联剂
5.4.4制备高透氧率共聚物等
5.4.5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6章 氟醇精细化学品
6.1氟醇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6.2氟醇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6.2.1酯化反应
6.2.2氧化反应
6.2.3加成反应
6.2.4全氟醇盐的反应平衡
6.3氟醇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6.3.1含羰基有机化学品的还原
6.3.2甲醇 四氟乙烯调聚反应
6.3.3全氟烷与发烟硫酸反应
6.3.4催化剂氧化法
6.4氟醇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6.4.1三氟乙醇的应用
6.4.2六氟异丙醇的用途
6.5脂肪族氟醇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7章 氟醚精细化学品
7.1氟醚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7.1.1全氟醚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7.1.2全氟环氧丙烷的物理性质
7.1.3全氟聚醚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
7.2氟醚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7.2.1全氟醚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7.2.2全氟环氧丙烷的化学性质
7.2.3全氟聚醚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7.3氟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7.3.1全氟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7.3.2全氟环氧丙烷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7.3.3全氟聚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7.4氟醚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7.4.1全氟醚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7.4.2全氟环氧丙烷的用途和毒性
7.4.3全氟聚醚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7.5特种氟醚精细化学品简介
7.5.1全氟乙烯基醚
7.5.2部分氟化醚
参考文献

第8章 氟酸精细化学品
8.1氟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8.1.1氟乙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8.1.2氟高级脂肪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8.1.3氟苯甲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
8.2氟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8.2.1氟乙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8.2.2氟高级脂肪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8.2.3氟苯甲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8.3氟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8.3.1氟乙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8.3.2氟高级脂肪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8.3.3氟苯甲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8.4氟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8.4.1氟乙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8.4.2氟高级脂肪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8.4.3氟苯甲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第9章 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
9.1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9.2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9.3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9.3.1电解氟化法
9.3.2其他方法
9.4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9.5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
10.1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0.1.1氟酮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0.1.2氟醛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0.2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0.2.1与亲核试剂的反应
10.2.2与不饱和烃的反应
10.2.3与芳烃的反应
10.2.4还原反应
10.2.5光化学反应和自由基加成
10.3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0.3.1氟酮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0.3.2氟醛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0.4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0.5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1章 氟氮精细化学品
11.1氟氮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1.1.1全氟烷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1.1.2氟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1.1.3氟硝基苯类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1.2氟氮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1.2.1全氟烷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1.2.2氟胺类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1.2.3氟硝基苯类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1.3氟氮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1.3.1全氟烷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1.3.2氟胺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1.3.3氟硝基苯类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1.4氟氮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1.4.1全氟烷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1.4.2氟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1.4.3氟硝基苯类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1.5氟氮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11.5.1全氟烷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11.5.2氟胺类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11.5.3氟硝基苯类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2章 氟卤素精细化学品
12.1氟卤素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2.1.1氟氯烷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2.1.2氟溴烷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2.1.3氟碘烷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2.2氟卤素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2.2.1氟氯烷的化学性质
12.2.2氟溴烷的化学性质
12.2.3氟碘烷的化学性质
12.2.4亚磺化脱卤反应
12.3氟卤素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2.3.1氟氯烷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2.3.2氟溴烷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2.3.3氟碘烷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2.4氟卤素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2.4.1氟氯烷的用途
12.4.2氟溴烷的用途
12.4.3氟碘烷的用途
12.4.4氟氯(溴、碘)烷亚磺化产物的用途
12.5氟卤素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12.5.1氟氯烷的毒性
12.5.2氟溴烷的毒性
12.5.3氟碘烷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3章 含氟精细高分子
13.1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
13.1.1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物理性质
13.1.2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化学性质
13.1.3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3.1.4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加工方法
13.1.5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用途
13.1.6氟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毒性
13.2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
13.2.1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物理性质
13.2.2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化学性质
13.2.3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3.2.4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加工方法
13.2.5三氟氯乙烯类精细高分子的用途和毒性
13.3氟烷氧基磷氮烯精细高分子
13.3.1氟烷氧基磷氮烯精细高分子的物理性质
13.3.2氟烷氧基磷氮烯精细高分子的化学性质
13.3.3氟烷氧基磷氮烯精细高分子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3.3.4氟烷氧基磷氮烯精细高分子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含溴精细化学品
第14章 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
14.1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1.1甲烷溴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1.2乙烷溴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1.3丙烷溴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1.4溴烃基硅烷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1.5其他脂肪族溴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4.2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4.2.1取代反应
14.2.2还原反应
14.2.3消除反应
14.2.4加成反应
14.3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4.3.1不饱和精细化学品与溴或溴化氢的加成反应
14.3.2脂肪醇与氢溴酸或溴的取代反应
14.3.3饱和脂肪烃的溴化反应
14.3.4脂肪烃氯化物与溴化氢或溴的取代反应
14.3.5次溴酸盐溴化法
14.3.6氧化法
14.4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4.4.1在农业中的应用
14.4.2在医药中的应用
14.4.3在有机合成及催化剂中的应用
14.4.4助剂及其他应用
14.5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14.5.1甲烷溴化物的毒性
14.5.2乙烷溴化物的毒性
14.5.3丙烷溴化物的毒性
14.5.4其他脂肪族溴化物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5章 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
15.1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5.2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5.2.1水解与溴代反应
15.2.2亲电子取代反应
15.3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5.3.1溴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5.3.2溴甲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5.3.3溴萘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5.3.4溴苄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5.4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第16章 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
16.1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数据
16.2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6.2.1与碱反应
16.2.2α 氢的溴代反应
16.2.3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
16.3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溴乙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22 溴丙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33 溴丙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42,3 二溴丙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52 溴丁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6溴丁二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72,3 二溴丁二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8溴己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910 溴癸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0溴代丙酮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1乙酰溴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2丙酰溴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32 溴丙酰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42 溴丙酰溴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5溴乙酸甲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6溴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72 溴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83 溴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3.194 溴 2 甲氧亚胺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6.4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与毒性
参考文献

第17章 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
17.1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数据
17.2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7.2.1与碱反应
17.2.2脱羧反应
17.2.3与Grignard试剂的反应
17.3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间溴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24 (溴甲基)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33 溴 2,6 二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4对溴扁桃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52,4 二溴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62,5 二溴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73,5 二溴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82,5 二溴对苯二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93,5 二溴邻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04 溴 3,5 二甲氧基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14 氨基 3,5 二溴苯甲酸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2对溴苯甲酰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3α 溴代苯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3.141 氨基 4 溴蒽醌 2 磺酸(溴氨酸) 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7.4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7.5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8章 溴酚精细化学品
18.1溴酚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8.2溴酚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8.3溴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对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2邻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3间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42,4 二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52,6 二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62,4,6 三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72 溴 4 甲基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82,6 二溴 4 硝基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94 溴 2,6 二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0五溴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11 溴 2 萘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26 溴 2 萘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3四溴双酚A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4四溴双酚S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3.152 [(5 溴 2 吡啶) 偶氮] 5 二乙氨基苯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8.4溴酚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8.5溴酚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19章 溴醚精细化学品
19.1溴醚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19.2溴醚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19.2.1盐的形成
19.2.2醚键的断裂
19.3溴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12 溴乙基乙基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2邻溴苯甲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3对溴苯甲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4间溴苯甲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54 溴 3 甲基苯甲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64 ,4′ 二溴二苯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7十溴二苯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8八溴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3.9八溴二苯醚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19.4溴醚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19.5溴醚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20章 溴酮精细化学品
20.1溴酮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数据
20.2溴酮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0.2.1α 卤代及卤仿反应
20.2.2氧化反应
20.3溴酮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1,3 二溴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5 溴 2 戊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36 溴 2 己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42,5 二溴 3,4 己二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53 溴 5,5 二甲基海因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61 溴 3 氯 5,5 二甲基海因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73 溴 1 氯 5,5 二甲基海因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81,3 二溴 5,5 二甲基海因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98 (4 溴丁基) 8 氮杂螺[4.5]癸烷 7,9 二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02,4,4,6 四溴 2,5 环己二烯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12 溴苯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23 溴苯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3α 溴代苯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4α 溴 2,5 二甲氧基苯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5对溴苯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6间溴苯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72 溴 2 甲基苯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84 氨基 3,5 二氯 2′ 溴苯乙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193 溴二苯甲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02 溴 1 (6 甲氧基 2 萘基)丙 1 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13 溴苯绕蒽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23,9 二溴苯绕蒽酮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3溴敌隆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3.24溴麦角隐亭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0.4溴酮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第21章 溴氮精细化学品
21.1溴氮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1.1.1硝基溴精细化学品
21.1.2溴胺精细化学品
21.1.3溴腈(氰)精细化学品
21.2溴氮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1.2.1溴硝基精细化学品
21.2.2溴胺精细化学品
21.2.3溴腈(氰)精细化学品
21.3溴氮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1.3.1溴硝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1.3.2溴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1.3.3溴腈(氰)精细化学品
21.4溴氮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1.4.1溴硝基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1.4.2溴胺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1.4.3溴腈(氰)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1.5溴氮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21.5.1溴硝基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21.5.2溴胺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21.5.3溴腈(氰)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含碘精细化学品
第22章 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
22.1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2.1.1碘甲烷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2.1.2其他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2.2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2.2.1碘甲烷的化学性质
22.2.2其他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2.3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2.3.1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
22.3.2典型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2.3.3其他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简介
22.4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2.5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23章 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
23.1芳香族碳碘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3.2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3.3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1碘代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2间二碘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3对二碘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4卤普罗近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5溴碘代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64 叔丁基碘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74,4′ 二碘 对 三联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81,4 二碘 2,3 二乙氧基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3.93,5 二甲基 4 溴碘苯及2,6 二甲基 4 溴碘苯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3.4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第24章 碘酸精细化学品
24.1碘酸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及热力学数据
24.2碘酸精细化学品的化学性质
24.2.1与碱反应
24.2.2还原反应
24.2.3水解反应
24.3碘酸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4.3.1碘乙酸的合成
24.3.2碘代乙酰胺的合成
24.3.3邻碘苯甲酸的合成
24.3.43 (4 碘苯甲酰基)丙酸的合成
24.3.5对碘苯甲酸的合成
24.3.63,3′,5 三碘甲状丙酸的合成
24.3.75 氨基 2,4,6 三碘异酞酸的合成
24.3.8ω 对碘苯代十五烷酸的合成
24.3.9间碘苯甲酸的合成
24.3.103,5 二碘酪氨酸的合成
24.3.11邻碘苯甲酰氯的合成
24.3.124 碘苯氧乙酸的合成
24.3.133,5 二碘水杨酸的合成
24.3.142 氨基 5 碘苯甲酸的合成
24.3.153 氨基 2,4,6 三碘苯甲酸的合成
24.3.16N 碘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24.3.17碘番酸的合成
24.3.18碘泊酸的合成
24.3.19对碘苯甲酰谷氨酸的合成
24.3.205 氨基 2,4,6 三碘异酞酰氯的合成
24.3.21醋碘苯酸的合成
24.3.225 碘水杨酸的合成
24.3.234 碘 2 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24.3.245 氨基 N (2 羟基乙基) 2,4,6 三碘间甲酰胺苯甲酸的合成
24.4碘酸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4.5碘酸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25章 碘氧精细化学品
25.1碘氧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性质
25.2碘氧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5.2.1对碘酚的合成
25.2.2三碘间苯二酚的合成
25.2.3对碘苯甲醚的合成
25.2.45 碘吲哚醌的合成
25.2.5喹碘方的合成
25.2.6碘8 羟基喹啉的合成
25.2.7反 3 苯基 1 碘 1 丙烯 3 醇的合成
25.2.82 碘乙基甲基醚的合成
25.2.92,3 二氟 4 碘苯甲醚的合成
25.2.103 氟 4 碘苯甲醚的合成
25.2.112 氟 4 碘苯甲醚的合成
25.3碘氧精细化学品的用途
25.4其他碘氧精细化学品的毒性
参考文献

第26章 碘氮精细化学品
26.1碘氮精细化学品的基本性质
26.2碘氮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
26.2.1苄基三甲基碘化铵的合成
26.2.24 羟基 3 碘 5 硝基苯甲腈的合成
26.2.3碘苯腈的合成
26.2.4硝碘酚腈的合成
26.2.5硝碘酚苯甲醛的合成
26.2.6N,N 二苯基 4 碘代苯胺的合成
26.2.7对碘苯胺的合成
26.2.82,6 二碘 4 硝基苯胺的合成
26.3碘氮精细化学品的用途和毒性
参考文献

综合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些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相对密度与折射率
附录2 一些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标准生成热(ΔfH��298)、标准生成自由能(ΔfG��298)和标准熵(S��298)
附录3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介电常数
附录4 一些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磁化率
附录5 一些气相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中分子的偶极距
附录6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蒸气压常数
附录7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压缩系数
附录8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比热容
附录9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汽化热
附录10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熔化热
附录11 一些气态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临界常数
附录12 一些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表面张力
附录13 部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热膨胀系数(t0=0℃)

精彩书摘

近二十年来,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增长较为迅速的一类,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农药、医药、轻工、军工、化工、机械等行业和领域。一些含氟、溴、碘的精细化学品,深受国内外工业界、科技界的关注,产品研发得到长足的发展。
1.1 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述
1.1.1 氟精细化学品概述
氟是一种很特殊的元素,许多氟精细化学品也有着特别的有时甚至是很奇特的性质。数目众多的含氟聚合物、液晶材料和其他高性能的材料由于组成中氟的影响而产生了相应的独特性质。尽管氟是所有元素中最活泼的,但某些含氟精细化学品如同惰性气体那样稳定。它们有时引起的环境问题,并非是由于它们的活性,而恰恰是因为缺少活性从而使它们在自然界中能长时间存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研究异常活跃,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开发出数百余种市场前景良好的含氟有机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但有许多产品虽然国内报道很多,但由于下游市场尚未启动,因此导致一些产品开发出来而没有应用市场的尴尬窘境。
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脂肪族含氟中间体、新型含杂环等结构复杂的中间体研究开发缓慢,许多中间体生产主要用于出口,没有配套生产下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极少,主要体现在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域,许多产品受到国外专利保护的制约而不能生产,而国内新品研究开发较少口。
1.1.2 溴精细化学品概述
目前可人工合成的溴化物已超过4500种,常用的有1800多种,主要品种有400余种,吨位较大的有50多种。世界上主要的制溴厂家,除生产溴素外,都极为重视溴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应用。如英国的海洋化学集团溴精细化学品达600多种,可供应从千克到吨级的产品。美国大湖化学公司含溴精细化学品超过150种,死海溴业集团可生产溴化物品种近百余种。我国溴素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大多以溴初加工原料形式出售,经济效益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未能形成产业优势l-4。随着各种高新精细化工产品的问世,对溴系精细化学品的需求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都将迅速增加,其市场行情呈不断上升趋势。

前言/序言

精细化工对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属化工行业中最新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生态工业和综合技术水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精细化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涉及了化工科学技术中的多个层次,这是功能分子结构设计的依据,如原子层次上的sp区元素化学、官能团(介于原子与分子之间)层次的性质、分子和超分子层次上的化学等。当今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力求原子经济性反应、高选择性、高反应率、环境友好的溶剂和工艺等。无论是分子的功能性或化学反应性,以及合成和应用中的基本科学技术等问题都与原子(元素)和分子性质有关。功能精细有机化学品分子结构中除了碳、氢、氧之外几乎所有分子当中都有特定功能元素,这些元素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如含氟、溴、碘的精细化学品由于功能卤素元素的存在而表现出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性和产品的功能性。
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专用性强、功能性强、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品的应用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处于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前沿,是国际化工激烈竞争的焦点,是化学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兽药、染料、感光、电子、液晶、日化、食品、添加剂、化工助剂、纺织、造纸、建材、交通、电器、涂料、塑料、橡胶、有机合成及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虽然有些老产品的使用受到限制,但新产品和新用途不断涌现,在国防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医药卫生、农药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在多年从事精细化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参阅并归纳整理国内外有关科技学术文献,特编写出版关于功能元素精细有机化学品结构、性质与合成方面的专著《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该书以氟、溴、碘功能元素精细化学品为核心,相应的结构、合成、反应、性能、热力学数据、用途和毒性等都在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且比较研究了各类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应用与毒性性能,便于全面掌握相关的精细化工科学技术知识。全书编排新颖、层次清楚、系统全面、资料翔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系一部从事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生产、教学、管理和应用人员的参考书,对大专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该书编写思想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以后必将对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书分4篇26章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概论、引入氟原子的反应原理、脂肪族氟碳精细化学品、氟芳杂环精细化学品、氟烃基硅烷精细化学品、氟醇精细化学品、氟醚精细化学品、氟酸精细化学品、氟烷磺酸精细化学品、氟酮和氟醛精细化学品、氟氮精细化学品、氟卤素精细化学品、含氟精细高分子、脂肪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碳精细化学品、脂肪族溴酸精细化学品、芳香族溴酸精细化学品、溴酚精细化学品、溴醚精细化学品、溴酮精细化学品、溴氮精细化学品、脂肪族碘碳精细化学品、芳香族碘碳精细化学品、碘酸精细化学品、碘氧精细化学品、碘氮精细化学品等。
本书由李和平担任主编,周宇涵、冯光炷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著的作者及编著章节如下:第1、4、5、6、7、13、14章由桂林理工大学李和平编著,第2、26章由大连理工大学周宇涵编著,第3、9、10、12、18章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冯光炷编著,第8、19、20章由河南工业大学申艳敏编著,第11、16章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黄雪编著,第15、17、23章由郑州轻工业学院刘云编著,第21、24、25章由河南农业大学袁超编著,第22章由桂林理工大学何利霞编著,附录由周宇涵、李和平编著。全书由李和平教授统编、修改、定稿。在全书历时五年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淑芬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桂林理工大学李东旭、鲁勇、牛春花、袁庆广、魏锦萍、欧辉、白国韦华、江雄知、崔丽丽等参与了部分文献资料的搜集及校对工作,书稿引用了一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专著及文献,在此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精细化工发展较快,涉及范围广,加之编著人员水平和资料收集等条件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或不足之处,在此作者热忱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流光溢彩:现代艺术中的色彩语言》 内容简介: 《流光溢彩:现代艺术中的色彩语言》是一部深入探索色彩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扮演的核心角色的著作。本书跳脱出单纯的色彩理论和技术指导,而是聚焦于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来传达情感、塑造意境、构建叙事,以及在视觉语言中赋予其深层含义。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独到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二十世纪至今的艺术长河,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 全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揭示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多维度作用。 第一部分:色彩的情感与心理 Resonance 本部分着重探讨色彩如何直接触动观者的情感神经,以及其背后潜藏的心理联想。从马蒂斯的“野兽派”对鲜艳色彩的纯粹运用,以表达生命的活力与激情,到蒙克的《呐喊》中扭曲的色彩所渲染的极致焦虑与恐惧,本书细致剖析了不同色彩在特定语境下所唤起的情感共鸣。我们会深入研究红色、蓝色、黄色等基本色调所承载的普遍文化象征,以及艺术家如何打破常规,赋予这些色彩以全新的、个人化的解读。例如,莫奈如何通过对自然光线下色彩微妙变化的捕捉,传递出瞬间即逝的光影之美;梵高又如何用粗犷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将黄色和蓝色熔炼成一种近乎燃烧的内在情感。此外,本书还会探讨色彩的对比、和谐、并置等关系如何影响观者的情绪体验,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来营造不同的心理氛围,引导观者进入特定的情绪场域。 第二部分:色彩的象征与隐喻 Symbolism and Metaphor 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刺激,更是承载意义的载体。本部分将深入挖掘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功能,揭示艺术家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抽象概念、哲学思考,甚至社会批判。我们将审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如罗斯科如何利用大面积色块的叠加与晕染,引导观者进行精神上的冥想与升华。同时,本书也将分析波普艺术如何运用商业广告中的鲜亮色彩,反思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达利和马格里特等超现实主义大师,则常常借助色彩的非理性组合与变形,营造出梦境般的视觉体验,探讨潜意识的奥秘。本书还会梳理不同文化背景下色彩的象征差异,并考察艺术家如何有意或无意地借鉴、颠覆这些传统象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色彩语汇。例如,绿色在东西方文化中可能分别象征生命与和平,艺术家如何巧妙运用这种复杂性来构建作品的层层解读。 第三部分:色彩的构成与形式 Composition and Form 色彩与形式是构成一幅艺术作品的两大基石。本部分将重点分析色彩如何在形式的构建中发挥作用,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色彩来塑造空间、引导视线、强调结构。我们将研究立体派艺术家如毕加索和布拉克如何利用有限的色彩范围,将物体分解重组,从而打破传统的二维空间观念。抽象艺术大师如康定斯基,则将色彩视为独立的音乐元素,探索其与线条、形状的相互关系,构建纯粹的视觉音乐。本书还将探讨色彩的肌理、笔触、材质等因素如何与色彩本身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作品的形式感。例如,凡·高粗粝的笔触与厚重的颜料堆叠,赋予了色彩以强烈的物质感;而莫奈的水波纹系列,则通过细腻的色彩晕染,模糊了形体与光影的界限。我们将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的分布、密度、透明度等技巧,来营造画面的呼吸感、深度感,以及引导观者视线的流转。 第四部分:当代语境下的色彩创新 Contemporary Innovations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流,色彩在现代艺术中的运用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创新的态势。本部分将聚焦当代艺术家如何在材料、媒介、技术以及观念上对色彩进行新的探索。从数字艺术中的像素色彩到装置艺术中光影的运用,从跨界艺术中对工业颜料的借用,到对可持续材料的色彩研究,本书将展示色彩在当代艺术中展现出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将探讨数字时代下,色彩的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如何被模糊,以及艺术家如何利用算法和程序来生成全新的色彩组合。同时,本书也会关注社会议题如何影响当代艺术家的色彩选择,例如环保主义者如何运用自然色调来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最后,本书将展望色彩在未来艺术发展中的趋势,以及其在人与技术、人与自然互动中扮演的角色。 《流光溢彩:现代艺术中的色彩语言》不仅是一本艺术鉴赏的指南,更是一次深入人心的色彩之旅。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色彩的本质,更敏锐地捕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密码,并以全新的视角去欣赏和体验我们所处世界的斑斓景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精细化学品是现代工业的“芯片”,它们虽然用量不大,却决定着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价值。因此,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含卤素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动态。《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对书中关于氟化学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部分尤为感兴趣。例如,高纯度含氟气体在半导体制造中的蚀刻过程,以及含氟聚合物在制造高性能电子元件中的作用,这些都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不可或缺的环节。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这些化学品纯度要求、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的详细信息。此外,溴在阻燃材料领域的应用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保证材料阻燃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书中对新型环保型溴系阻燃剂的介绍,以及其在不同聚合物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而碘,虽然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其在分析化学和医药化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关于碘试剂在痕量分析中的应用,或者碘化物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地位。这本书的全面性,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的价值,并从中汲取创新的灵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朴实无华,一眼望去就透着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让我在还没翻开书页之前,就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期待。我一直对材料科学领域,尤其是那些在特定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精细化学品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氟、溴、碘,这三个卤素原子在有机化学中可是大名鼎鼎的“多面手”,它们独特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赋予了含卤素化合物一系列令人着迷的性质,从极高的稳定性到特殊的反应活性,再到在医药、农药、液晶、阻燃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简直是无处不在。我尤其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系统地梳理和介绍这些化合物的呢?是按照卤素种类划分,还是按照应用领域分类?我猜想,对于每一种精细化学品,书中应该会详细介绍其合成方法、理化性质、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或许还会涉及其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方面的一些讨论。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最新研究进展的介绍,比如新型含卤素催化剂的设计,或者在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这本书的份量看起来不轻,封面上的信息虽然简洁,却预示着它可能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这些“小而美”的化学物质背后隐藏的巨大潜力。我希望它能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示,让那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机理变得易于理解。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这本书时,我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我一直对化学世界中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引发巨大变化的物质充满好奇,而含卤素精细化学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氟,这个元素在有机化学中简直是“百变星君”,能够极大地改变分子的性质。我期待书中能深入解析含氟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魔力,例如如何通过引入氟原子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稳定性,从而优化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甚至改变其靶点结合能力。我也对含氟材料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充满好奇,比如高介电常数的含氟聚合物在制造微电子元件时扮演的关键角色。溴,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元素,其在阻燃材料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溴系阻燃剂,包括其作用机理、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以及如何在满足阻燃要求的同时,兼顾材料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我也想了解溴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它们常常是构建复杂分子结构的重要中间体。碘,虽然在应用上可能不如氟和溴那样广泛,但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使其在某些领域独树一帜。我期待书中能介绍碘作为催化剂的潜力,以及其在化学分析和医药诊断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我揭示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丰富而精妙的化学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纸质细腻,排版清晰,即使在长时间阅读后也不会感到疲劳。我购买它的初衷,是为了拓展我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视野,特别是寻找能够提升材料性能的新型添加剂。这本书的标题“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恰好击中了我的兴趣点。我一直认为,通过在聚合物链中引入卤素原子,可以显著改变材料的介电常数、阻燃性、光学特性以及表面能,从而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先进材料。我对书中关于含氟聚合物的部分抱有极大的期待,特别是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工作的材料,比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密封件、化学工业中的防腐蚀涂层,以及电子设备中的绝缘材料。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聚合物的合成路线、聚合机理,以及不同含氟量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而溴,作为一种重要的阻燃元素,其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我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溴代阻燃剂,包括其作用机理、添加方式,以及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问题。此外,对于溴代化合物在光学材料,如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我也充满好奇。碘,虽然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可能相对较少,但其在某些特殊领域的独特性质,例如作为催化剂或在核医学成像中的应用,也值得深入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否能让我轻松地在不同卤素的化学世界中穿梭,并从中找到我所需要的灵感和技术指导,这一点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几个字,就如同一个化学世界的缩影,吸引着我这颗求知若渴的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物质性质、赋予材料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有着浓厚的兴趣。氟,这个元素以其极高的电负性著称,在有机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性质改变。我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含氟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引入氟原子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同时,我也对含氟表面活性剂在提高产品性能方面的潜力感到好奇,比如它们在涂料、纺织品和消防领域的应用。溴,在我的印象中,常常与阻燃联系在一起。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溴系阻燃剂,包括它们的合成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同时,我也想了解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比如在摄影材料或某些特殊有机合成中的用途。碘,相对而言,可能不如氟和溴那样“活跃”,但其在某些领域的独特性质,比如作为催化剂或在医药诊断中的应用,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书中能为我揭示碘化学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精细化学品领域的地位。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化学视角。

评分

我一直对化学世界中的“细微之处”充满好奇,而“精细化学品”这个词恰恰点燃了我的探索欲。《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这本书,更是将我的目光聚焦在具有独特化学性质的卤素化合物上。氟,这个元素赋予了分子独特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我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含氟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比如如何通过精确引入氟原子来优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我也对含氟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感到好奇,例如高介电常数的含氟聚合物如何用于制造先进的电子元件。溴,在我的认知里,常常与阻燃性能紧密相连。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结构的溴代阻燃剂,以及它们在聚合物中的作用机理和协同效应。此外,我也对溴化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抱有浓厚兴趣,它们常常作为重要的反应试剂,帮助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碘,虽然在应用范围上可能不如氟和溴广泛,但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使其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期待书中能介绍碘在催化领域,例如作为有机催化剂或助催化剂的潜力,以及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卤素精细化学品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些“小而美”的化学物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老实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精细化学品”这个词组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感,而“含氟、溴、碘”更是进一步缩小了范围,显得专业性极强。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读到关于氟化学的引言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氟原子如何在有机分子中扮演“隐形翅膀”的角色,赋予其独特的疏水性、耐热性和化学惰性,从而在高性能聚合物、药物分子设计、甚至半导体制造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介绍印象深刻,它们是如何通过改变水的表面张力,在灭火、纺织品防水防油等方面展现出神奇的效能,这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接着,溴化学的部分则将我的视线引向了阻燃剂领域。溴代有机物的阻燃机制,它们是如何在火焰产生过程中中断燃烧链式反应的,以及不同结构溴代物的阻燃效率差异,这些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应用价值。我也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关于溴系阻燃剂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争议,以及如何开发更环保的替代品。最后,碘的化学部分,则让我联想到碘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比如甲状腺素的合成,以及消毒剂和造影剂。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化学品介绍手册,更像是一次对卤素精细化学品世界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如同一个化学的“调色盘”,预示着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和应用。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精细化学品着迷,它们是现代工业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我对书中关于含氟化合物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应用部分尤其感兴趣。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那种卓越的耐高温、耐腐蚀和低摩擦系数的性质,就是氟化学的神奇体现。我希望书中能介绍更多这类高性能含氟聚合物的合成、性能以及应用案例。同时,我也对含氟化合物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感到好奇,它们是如何通过调节分子的极性来控制光的传播,从而实现清晰生动的图像显示。溴,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卤素,在精细化学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溴代有机物在阻燃剂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其作用机理、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环保性的考量。此外,我也对溴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抱有兴趣,许多重要的药物分子都需要通过溴代反应来引入特定的官能团。碘,虽然不像前两者那样应用广泛,但其在某些领域的独特性质也值得深入挖掘。我希望书中能介绍碘化物作为催化剂的潜力,以及其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我提供一次深刻的化学知识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标题“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更是直接点明了其内容核心,这让我这样一个对材料科学和精细化工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立刻心生购买的冲动。我一直认为,在材料中引入特定的元素,能够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和优异的性能,而氟、溴、碘这三种卤素,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选择。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含氟化合物在特种聚合物领域的应用,例如聚全氟烷氧基树脂(PFA)那种卓越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以及它们在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也对含氟表面活性剂如何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在灭火、防水防油等领域发挥神奇作用的化学原理感到好奇。溴,作为一种重要的阻燃元素,其在精细化学品中的应用无疑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溴代阻燃剂,包括其作用机理、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迁移性,以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的影响。我也想了解溴化物在光学材料,比如液晶显示器中是如何实现其特殊的光学功能的。碘,虽然在某些应用中不如氟和溴那样普遍,但其在特定领域的独特性质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书中能介绍碘化物作为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或者在医药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将为我提供一次关于卤素精细化学品全面而深入的知识盛宴。

评分

当我拿到《含氟、溴、碘精细化学品》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似乎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学术专著,可能充满了晦涩难懂的化学方程式和复杂的反应机理。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叙述方式相当灵活,能够将那些看似艰深的概念娓娓道来。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精细化学品的设计理念。例如,为了在医药领域开发出更高效、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分子,化学家是如何巧妙地利用氟原子来改变分子的脂溶性、代谢稳定性和靶点亲和力,从而实现“点石成金”的效果。书中对一些经典含氟药物分子的解析,比如氟尿嘧啶或氟西汀,让我对药物研发背后的化学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接着,在农药领域,溴代化合物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某些溴代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长发育,而对作物却相对安全。书中对这些农药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的阐述,一定能解答我的疑惑。最后,碘在化学中的应用,虽然不像氟和溴那样随处可见,但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反应活性,使其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关于碘化物的催化性能,或者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这些内容对于我拓展合成化学的思路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比我想象的要愉快和富有启发性。

评分

帮爸爸买的 很不错 爸爸看的认真 说学到很多

评分

专业实用的工具书,值得购买。

评分

较好的一本精细化工参考书,对研究和相关的开发有帮助

评分

专业实用的工具书,值得购买。

评分

内容丰富详细,到货书店可以,很不错!

评分

经典教材很适合充电 发现搞活动的时候价格略涨嘛。。。。

评分

终于买到了这天女友打电话问我借本书,说她写作需要参考,我说我家没有,但我可以帮你找。我一边接电话一边就上网搜索,很快找到,立马告诉她网上京东有。她说我不会在网上买书啊。我嘲笑她一番,然后表示帮她买。很快就写好订单写好她的地址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书就送到她那儿了。她很高兴,我很得意。过了些日子,我自己又上网购书,但下订单后,左等右等不来。以前从来不超过一星期的。我正奇怪呢,刘静打电话来笑嘻嘻地说,哎,也不知道是谁,心眼儿那么好,又帮我订了好几本书,全是我想要的,太好了。我一听,连忙问她是哪几本?她一一说出书名,晕,那是我买的书啊。原来我下订单的时候,忘了把地址改过来,送到她那儿去了。这下可把她乐死了,把我先前对她的嘲笑全还给我了。不过京东送货确实很快。我和女友都很满意。好了,废话不说。|宝贝非常不错,和图片上描述的完全吻合,丝毫不差,无论色泽还是哪些方面,都十分让我觉得应该称赞较好,完美! 书是正品,很不错!速度也快,绝对的好评,下次还来京东,因为看到一句话 女人可以不买漂亮衣服不买奢侈的化妆品但不能不看书,买了几本书都很好 值得看。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网络文学融入主流文学之难,在于文学批评家的缺席,在于衡量标准的混乱,很长一段时间,文学批评家对网络文学集体失语,直到最近一两年来,诸多活跃于文学批评领域的评论家,才开始着手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得的是,他们迅速掌握了网络文学的魅力内核,并对网络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寄予了很深的厚望。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中的主流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下一届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入选。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点,社区合作、校园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可以满足诸多商家以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京东的物流我是比较放心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伤,不必回首。或许他们早该明白,世上已没有了小飞龙,而她奋不顾身爱过的那个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于从前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别的何止是最纯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经无往不胜的天真青春啊。请允许吧,那时的少年,尽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扰他们,他们总有一天会醒来。告别青春,因为青春,终将逝去。陪你梦一场又何妨。二、写不尽的儿女情长,说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画卷,最动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纠结的爱恨,尽在桐华《长相思》。推荐1:《长相思》是桐华潜心三年创作的新作,将虐心和争斗写到了极致。全新的人物故事,不变的感动、虐心。推荐2:每个人在爱情中都有或长或短的爱而不得的经历。暗恋是一种爱而不得,失恋是一种爱而不得,正在相恋时,也会爱而不得,有时候,是空间的距离,有时候,却是心灵的距离。纵然两人手拉手,可心若有了距离,依旧是爱而不得。这样的情绪跨越了古今,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推荐3:唯美装帧,品质超越同类书,超值回馈读者。《长相思》从策划到完成装帧远远领先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秉承了桐华一贯出产精品的风格,将唯美精致做到极致,整体装帧精致唯美,绝对值得珍藏。京东有卖。

评分

对专业非常非常有用的资料。

评分

不错的,还会买,货到付款很方便。我没有给京东制造过麻烦。良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