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笔者编写速成围棋系列书从入门篇到初级系列,前后已经过l年6个月的时间。其间,出版的围棋技术类书籍从入门到高级,从基础理论到高级理论形成体系的书较少见。甚至,针对一般学生的教育教材也没有整理出规律性的理论。其结果,由于从基础理论开始没有系统性教材,越是进入中级、高级,基本概念越是模糊难解,自然对于较难的问题就难于找出正确的答案了。
这些现象可从为了进一步提高围棋水平而来到围棋道场学习的学生当中找到。他们大部分已在围棋教室学习了2~4年,他们来到道场后有一个共同点,相对于学棋的时间来看,死活题和对杀的计算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找不出从何处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另外,虽有摆棋谱的耐心,却对布局和行棋的基本理论理解不足。这些问题,应该说要从没有好的教材找原因。
在围棋教室学习满一年的学生应学会的基本知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掌握布局和行棋的基本概念等,但是,现有的教材很少满足这一要求。死活与对杀的难易程度不说,解这些题的基础概念和要领也未成体系。尤其,对于行棋和布局的理解较之对死活和对杀更为贫乏。这些概念勉强由老师来补充,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笔者在经营围棋教室时深有体会,由于基础概念的不明确很多具体问题莫衰一是,形成不少混乱,从教育者角度来看实为可叹。任何领域都一样,基础的不足终将导致将来的后劲不足。
在初级篇编排了加强计算力的近战和死活内容,同时将行棋和布局的基本概念编成了问题。另外,将中级阶段学习的大场和小场的概念和区分方法给予了说明。各个项目都是围绕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要领进行整理的,所以学习后将易于应付较难的问题。
最后,我非常感谢积极出版本教材、推广本教材和使用本系列教材的所有朋友,同时,为使更多的人学围棋我们将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作者简介
黄焰,1956年生。9岁学棋,11岁进入山西省体工队。1986年升为五段。1989年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冠军。1994年定居韩国。1998年“宝海杯”世界女流围棋赛亚军。1998年韩国女流国手战亚军。1999年1月获得韩国棋院文化赏“敢斗赏”。1994、1995、1998年第yi、二、五届“宝海杯”世界比赛本选。
目录
1 接触战
1. 连和断
2. 对杀1
3. 对杀2
4.眼形的计算
5. 接触战
6. 做坏形
2 行棋
1. 基本行棋
2.小飞
3. 大飞
4. 中央的行棋
5. 镇和封锁
3 死活
1. 做眼和破眼
2. 眼形死活
3. 先做一只眼的地方是急所
4. 利用倒扑
5. 利用接不归
6. 利用禁着点
7. 利用撞气
8. 劫,死活
9. 利用扑
10. 双活
4 布局
1. 角部的下法和应对
2. 守边
3. 边的下法和应对
4. 分投
5 大小与收官(官子)
1. 大小的计算
2. 跳与大飞进角
3. 先手收官
6 实力测验
第yi回
第二回
第三回
我找了很多关于围棋入门的书,很多都陷入了一个怪圈:要么是太学院派,上来就讲历史渊源和复杂规则,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纯粹的题目堆砌,你照着做,做错了,然后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在内容组织上做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我特别欣赏它对“大局观”的早期渗透。很多初学者只盯着眼前的几颗棋子打转,而这本书很早就引入了“边角中腹”的价值相对论,虽然只是概念性的介绍,但那种宏观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举个例子,它用了一个关于“圈地运动”的比喻来解释地域价值,让我这个学经济出身的人一下子就领会了。唯一的遗憾是,初级篇的上册,可能因为篇幅限制,对于实战中常见的“定式”讲解略显保守,更多的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下法”,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对于渴望快速上手对弈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一些实战的辅助材料才能更好地消化这部分理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相当不错,纸张摸起来很有质感,不是那种一翻就皱的廉价纸张,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在上面做记号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里印刷的棋盘格线非常清晰,黑白分明,这在做题的时候非常重要,避免了因为线条模糊而导致的误判。作者在每一个小节的末尾都会设计一个“自测环节”,但有趣的是,它不是那种让你直接写出下一手的题目,而是让你判断“这一步棋是好是坏,并简述理由”。这种引导性的提问方式,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沦为题目的复读机。我感觉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是一种“围棋家的思考习惯”。我甚至把这本书带到棋友会去,好几个老棋手看了都对它的排版和理论架构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这种由浅入深、注重逻辑推演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口耳相传可能更适合现代学习者。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冲着“速成”两个字去的,但读完前几章后,我意识到“速成”在这里可能指的不是几天就能下赢高手,而是指“高效地理解围棋的核心逻辑”。书中对于“气”和“提子”的解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它没有一开始就扔出“禁入点”这种复杂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先让你理解活棋的本质,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死棋的边界。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打劫”这个核心难点时所采用的图例,作者没有使用过于复杂的劫争图,而是用一种非常简洁的“小局模型”来演示劫争的来龙去脉,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我一口气就弄明白了劫争的本质——那是一种双向的资源博弈。如果这本书后续能够提供配套的在线练习平台,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围棋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操的检验上。
评分从一个纯粹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人情味”很浓。作者在某些关键概念的讲解中,会穿插一些个人经验或者历史上的著名对局片段作为引申,这使得原本枯燥的规则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比如在讲如何避免被对手“围剿”时,作者提到了一位古代棋手的轶事,说明了灵活变通的重要性,这种故事性的穿插,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粘性。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很适合随身携带,我经常在通勤的地铁上拿出来翻阅。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能在“初级篇上”的末尾,增加一个针对所学知识的“阶段性总结报告”,让读者可以快速回顾自己是否掌握了核心概念,那就更贴心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将严谨的学术性与轻松的阅读体验结合得相当不错的新手引导读物,非常适合那些想扎扎实实地打下坚实基础的初学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那种深沉的黑配上几笔亮眼的黄色线条,很有围棋那种沉稳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本来是完全的新手,连打吃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随便翻了几页,感觉作者在引言部分对围棋的魅力描述得非常到位,那种“棋盘之上,宇宙洪荒”的意境,一下子就激发了我想要深入学习的欲望。书里排版很清晰,公式和图例的间隔处理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入门书,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让人光是看着就头疼。特别是它对“手筋”的初步介绍,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棋谱,而是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比如把一个关键的下法比作“抓住对手的咽喉”,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要害。不过,说实话,光看封面和前几页的介绍,我感觉这本书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思维模式的培养,而非那种手把手教你“第一步应该这么走”的机械式教学。我对它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像宣传的那样,真正做到“速成”,至少能让我尽快从“瞎子摸象”的状态脱离出来。
评分是我要的东西,还行啊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好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不错,儿子原来有成套的,这本丢了,补买
评分是我要的东西,还行啊
评分价格便宜,给孩子买的,应该会喜欢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