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女性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作者以自己探索的教育方法培育出了一位出色的女儿——一名成绩及各方面能力都极为突出的高才生。《让女儿更出色》汇集了作者二十几年的教女经验与心得,通过它,您不仅可以了解如何更进一步地认识女儿,让女儿充分发挥女孩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可以找到拉近与女儿距离的方法,使您成为与女儿无话不谈的朋友,陪伴女儿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骆晓戈,女,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下乡知青、小学教师、工人、编辑、作家及诗人。现为湖南商学院文学院教授、湖南商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湖南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女性文化交流协会会长。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乡村的风》《挎空篮子的主妇》《母亲手记》《女书与楚地妇女》《尴尬的温柔》等文学作品,《女性视角丛书》《女性学》等学术专著或教材,共计16部。并有200多万字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译诗散见于国内外报刊。其诗歌曾被英、法、日等多种文字的近30种域外诗歌选集选载。 胡岸子,女,1983年1月生于长沙。2005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同年考入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院,并获全额奖学金,攻读量子信息方向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做客座学者。2008年11月应邀到波兰做访问学者。
精彩书评
骆晓戈在新著《让女儿更出色》中以做母亲的切实体验,把这种体验放到女性研究的大学术背景下考量,并分析了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家、女人和女孩,从而提炼出自己的思想,以帮助更多的父母更好地培养女儿。全书读来清新质朴,且令人信服。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 在无数关于女孩教育的图书中,《让女儿更出色》一书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出难得的与众不同,其中我最欣赏的是现代的女孩教育观。作者从女儿的表面优势中敏锐地发现了女孩身上存在的诸多危机,并以睿智的对策让女儿脱颖而出,值得天下所有女孩的父母借鉴。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 如何将女孩的家庭教育与中国本土的女性研究结合起来,以求传道解惑,使女孩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千家万户真正关心、知晓的事情呢?读了《让女儿更出色》一书,我看到了一位女性研究学者将学识与母亲经验结合的真实思考,以及作为母亲期盼新生代女孩健康成长的社会情怀。 ——中国妇女报《两性》专刊副主编张丽峰
目录
第一篇 家有好孩子 一个女孩的呱呱坠地 还是自己带孩子的好 让女儿学会说“不” 好的女子与女子的好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 重新认识“乖乖女” 让女儿也学会独立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女儿早期的性教育 不要给孩子扣“早恋”的帽子 多陪陪孩子 饶舌是女孩的专利吗? 鼓励孩子“积攒人品” 培养孩子的自信,从消除语言暴力开始 让孩子了解父母——父母的工作、父母的生活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和孩子平等交流 女儿有了“男朋友” 也说“莫把婚恋当儿戏” 破除神秘也是一种教育 欣赏和呵护女孩的身体 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 第二篇 家有好学生 女儿该不该提前上学?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 肯定孩子的当众表达 从孩子的视角看孩子的感受 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慢慢长大 给孩子一个空间 动手与智力开发 “女孩理不如文”吗? 爱就是鼓励他 厌学与好学 换个角度看孩子交友 给孩子讲讲名人的童年 让孩子懂得欣赏身体的自然美 让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爱好 混龄教育与同伴教育 帮女儿“减负 游戏的价值 帮孩子找回读书与写作的乐趣 高考,父母能做什么 送孩子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第三篇 我家有女初长成 9岁女儿的愿望 10岁女儿的“童心世界” 11岁女儿的小学生活 14岁女儿的初三学校生活 17岁女儿的敏感时期 18岁,初入大学的女儿 第四篇 “对话”女儿 那些人和事 孩子需要有“梦” “我”与同龄女孩有点不一样 18岁的记忆 与女儿谈大学 关于国际奖学金 别伤了孩子的自信 教育是自律还是他律 女孩与消费文化 男孩与女孩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访谈录让女孩自由地成长 ——中国母亲网记者采访骆晓戈的访谈记录 附录家庭教育的简易自我评估指标 后记
精彩书摘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妇女纷纷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工作,很多孩子被送到了仓促办起的托儿所、保育院,在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由于得不到母爱,所留下的心灵创伤是十分让人痛惜的。对幼儿心理素质的调查发现,很多年轻妈妈迫于社会工作的压力,将孩子寄养在老家或者频繁地更换幼儿的看护人,幼儿出现了“不认生”现象。心理研究表明,这种幼儿“不认生”的心理现象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不认生”实际上是对什么人都没有更深的依恋和信任的表现。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童年时期得到母爱的人,往往容易建立自信,培养乐观向上的、健康的情操;而童年时期得不到母爱的人,往往孤僻、自卑,不容易与人相处。 母亲爱孩子,和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不是一个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一对N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孩子来到人间,睁开眼睛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母亲或者父亲,当他感觉到父母爱他的时候,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这个幼小的心灵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止是一个母亲或者父亲的爱,而是整个世界的爱。在他的幼小心灵中,世界就是母亲的双臂或者父亲的怀抱,被爱的孩子,不仅有一种安全感,而且他也在从中模仿和学习着爱;他不仅是在学习用爱回报自己的父母,而且是在学习回报他所认知的整个世界。在孩子的心灵中,父母构成了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初的印象和最基本的色调。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失和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多都有心理阴影,对外部世界恐慌、反感,甚至仇视。当父母彼此不和,甚至在家里大打出手的时候,有一些父母是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的。成人彼此之间的“战争”一旦爆发,双方似乎都十分解恨,十分勇敢,甚至觉得自己维权意识很强,但有没有想到此时此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投下的是什么?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两人的隔阂或者由于性格、或者由于文化背景、或者由于双方的家庭等原因,在孩子看来,是他所在的这个世界突然变得不安全,变得冷漠而且互相仇视,变得不可信任,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了。因此,当我们做了父母之后,在处理双方之间的问题时,要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要无辜殃及孩子,尽量让孩子正常地、健康地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而能够做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也是天赐的福祉,不要辜负了上天的这份美意。 从小得不到父母爱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大大超过了在有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孩子的童年时,给孩子一个温暖、稳定、有爱的家,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有爱的家庭没有缺陷。无论单亲还是双亲。 没有爱,即便是在双亲家庭,同样不会有健康的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女性喜欢并享受工作的乐趣,不愿意也没有耐心关爱孩子、陪伴孩子。在高呼女权主义的今天,我们应当看到,女权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希望人人获得尊严,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会更加看重人的价值,看重传递关爱的奉献和劳作,因此也更看重和敬重一个女性作为母亲的付出。
前言/序言
“我家有女初养成”难道有什么特别吗?有的。女孩子小的时候好养,越大越不好养;男孩子小的时候不好养,越大越好养。这是生理上的差别决定的。现代医学证实,女孩子比男孩子的成活率要高,免疫力也更强一些,女孩子小的时候智力比男孩子发育快,显得聪明伶俐一些,所以在小学阶段成绩普遍高于男孩子.进人中学,尤其是到了高中、大学阶段,大多数女孩子的成绩开始逐漸落后于男孩子。以至于步人社会后能挺进最高层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究竟是生理决定的一个不可逆转的现象,还是后天的家庭和社会影响造成的呢?
社会对女孩子和男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男孩子怎么“野”都没关系,而且许多人还认为男孩子小时候越淘气,长大后就越有出息。女孩子则要“文静”。因为女孩子去掉中间的“孩”,就成了女子,而汉字“女”与“子”恰恰成一个“好”字.这是恭维,也是约束。为了让别人说“好”,女孩子从小就要懂事早,懂规矩。你越是懂规矩,规矩就越多,好像天底下的规矩都是为女孩子制定的。女孩子们也都恨不得让自己人见人爱才好,这就极容易为社会的公众标准所认同,成为公众标准的俘虏。
万千教育·让女儿更出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万千教育·让女儿更出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