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识病图谱

望舌识病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费兆馥,顾亦棣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望诊
  • 舌诊
  • 疾病诊断
  • 图谱
  • 医学
  • 传统医学
  • 健康
  • 养生
  • 临床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
ISBN:7117075058
商品编码:102929422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常识的正面与反面:伦敦商学院至关重要的管理课

原价:48.00元

作者:朱尔斯·戈尔达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4479587

字数:204000

页码:25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伦敦商学院你最不容错过的管理课!!

1.绝对的权威力——作者是任教世界三大商学院之一(伦敦商学院)三十年之久的教授。他曾为世界很多的企业、组织进行过管理咨询,其中包括有微软、JWT、橘子、法国达能、美国怡安保险苯菲尔、BBC、劳斯莱斯等诸多世界一流的超强企业。

2.绝对的实战性——伦敦商学院的进修生,数百位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管理者在作者的课程里实际提出或者暴露的问题,在本书中一一剖析。到底有多少是身为管理者的你犯过的?

3.最新的前沿性——结合当下最新的管理学前沿的理念和知识,让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赢家通吃的年代,管理者的视野决定一切!!!

4.与沃顿商学院齐名的世界级商学院,最受欢迎的管理课隆重推出!《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之后,另一本热销书!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color: #0000cc;'>易中天中华正史:《祖先》《国家》电子书免费抢先看>>

内容提要


越关注成本控制,企业可能死得越快?
越重视业绩目标,客户常常流失得越多?
越模仿对手的模式,你也许越丧失自己真正的优势?
……
比起其他,创新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无论何时,都要高度重视企业的附加值;
打破束缚,时刻记住战略是灵活的。
……
管理架构不完善,影响员工表现?
市场定位错误,影响营销业绩?
过于追求时尚的商业理论,导致企业走向错误之路?
伦敦商学院位列世界五大商学院之一,其欧洲第一商学院的位置更是不可动摇。本书两位作者都是伦敦商学院的资深教授,他们以最新的经济学和心理学调查为参考依据,并参照数百名世界级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与教训,揭示出企业管理上的偏见和盲点,,指出如何打破常规,争取企业致胜的关键。
在书中,作者指出,管理者往往学习或者模仿同一套商业理论,存在众多管理盲点和偏见。这本书为那些老旧的问题和争论带来了全新的观点和改变,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崭新的改变之路。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做管理中的赢家
01 企业ü?钜旎??拍芰煜榷允?br /> 02 成功的企业不可能轻易被模仿
03 抵制企业战略趋同化、平庸化
04 投入更多精力在追求创新上
05 注重企业附加值才是管理的王道
06 市场竞争中重要的是你比对手强多少
07 创造并留住客户才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08 洞察市场比描绘企业愿景更重要
09 企业内部问题远比外部问题重要
10 积极抢占市场“先行者”地位
11 战略的意义在于创造市场
12 不妨借鉴巴菲特的“反向思考法”
13 时刻用80/20法则思考问题
14 尽量避免决策过程非理性
15 慎重考虑营销战略的适用性
16 透析人性,重视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二章 破解战略思维的要点
01 战略必须灵活,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02 战略思维的难处在于独特、精准地看世界
03 卓越的战略往往被竞争对手视为异端
04 战略的命运要取决于市场的客观判断
05 先有实际的行动,再诞生出色的战略
06 不迷信专业人士,要依靠全体员工
07 制定战略类似于科学家反复做试验
08 战略思维应从研究具体的问题入手
09 转移注意力焦点,不被年度规划束缚
10 战略需要大胆、热情和创意
11 积极借鉴投资高手的思维方式
12 跨界思考,学会突破形形色色的边界
13 向哲学家和诗人学习另一种思考方式
14 梳理企业流程,削减繁文缛节
15 不被个人魅力的光环牵制
16 把创新变成现代企业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掌握组织和管理的艺术
01 学会平衡好管理和创新
02 彻底解放员工的想象力
03 打破让企业效率低下的瓶颈
04 丢弃传统的标准管理模式
05 掌握六种外界力量对管理的影响
06 将网络新媒体运用于企业管理中
07 确保企业内部的沟通畅通
08 理解职业经理人的两难处境
09 比起改变员工,更关注改变环境
10 重视平行结构在企业中的作用
11 用催化机制调动员工的责任感
12 将进化主义深入根植到企业内部
13 对员工要更注重内在的激励
14 管理人员容易忽略的五个真理
15 改革企业环境,才能提高业绩
16 重视企业责任,慎重处理外包工作

第四章 实际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偏见
偏见一:传统的管理方法永远适用
偏见二:科学发现的逻辑没有借鉴价值
偏见三:企业道德无足轻重
偏见四:轻视员工自我变革的积极性
偏见五:企业价值大小与其志向大小成正比
偏见六:少数精英的意见才可靠
偏见七:群众的智慧不足为道
偏见八:企业业绩跟民主化没有相关性
偏见九:企业必须处于绝对的稳定性状态
偏见十:高压管理下才能出良好业绩
偏见十一:企业信息必须严格保密
偏见十二:决策与结果的联系不需要明朗
偏见十三:只要是错误,就不可原谅
偏见十四:离开会议,企业就无法运转
偏见十五:对话要有激烈碰撞才有效果
偏见十六:管理者必须狂热地忙碌
偏见十七:规模经济的效益大于简单经济
偏见十八:创新是个别“怪人”做的事
偏见十九:要控制员工才能获得安全感

第五章 最具现实价值的应用与案例
01 把“No Surprise”从你的字典里拿
——采用全新的观察视角重新思考
02 “发现过程”具体该如何操作
——“发现过程”的八个特点
03 拒绝急功近利的商学院课
——“发现过程”有其颠覆性
04 少一些循规蹈矩,会有更多惊
——“发现过程”的效果,取决于议程是否开放
05 管理者需要保持开明的心态
——重塑思维过程,踏上发现自我的旅程
06 挑选公司员工,来组织项目顾问
——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与实况测试的力量
07 鼓励下属“异想天开”的提
——英国天然气集团(BG)与异端思想的力量
08 将商业智慧与社会责任融合起
——达能集团(Danone)与“登山”项目
09 情感投入至关重要
——“发现过程”对企业业绩的九大功效
结束语
致 谢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舌尖上的智慧:中医望诊的奥秘与实践》 内容简介 在中医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是辨识疾病、确立病因病机的基石。其中,“望”诊,即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征象来了解内在病变,尤为首要且至关重要。而“舌诊”,作为望诊的核心环节,凭借其直观、灵敏且信息丰富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历代医家对舌诊的研究从未止步,积累了海量的经验与精髓。 《舌尖上的智慧:中医望诊的奥秘与实践》一书,并非简单罗列舌象与病症的对应关系,而是深入剖析舌诊在中医整体观下的理论根源,系统阐述舌象变化的内在机制,并辅以大量临床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面、立体、深入的中医望诊图景。本书力求打破传统图谱的局限,以更为动态、发展的视角,呈现舌象的丰富内涵,引导读者在纷繁复杂的舌象变化中,洞察疾病的蛛丝马迹,掌握辨识病机、指导治疗的关键。 第一部分:望舌理论的基石——中医整体观与舌的生理病理 本书伊始,将带领读者追溯望舌理论在中医整体观中的定位。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皆可通过不同途径反映于外。舌,作为人体的一面“镜子”,与心、脾、肝、胃等多个脏腑器官有着密切的生理联系。心主血脉,其荣在于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外候亦显于舌。因此,舌的形态、颜色、润燥、苔质、苔色以及动态变化,无不蕴含着脏腑功能状态、气血津液盈亏、病邪性质轻重等重要信息。 我们将深入探讨舌的生理功能,解析其为何能够成为反映脏腑功能的窗口。从解剖学角度,理解舌的肌肉结构、血管分布,以及味蕾、舌乳头等与感觉、消化功能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中医经络学角度,阐释舌与心经、小肠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等经络的循行联系,理解为何“心气通于舌”、“脾开窍于口而系于舌”、“胃脉络舌下”等理论,为舌象变化的生理基础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系统梳理舌在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当邪气侵犯人体,或脏腑功能失调时,会如何通过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最终在舌上留下印记?我们将逐一阐述寒热、虚实、表里、湿痰等病邪对舌象的影响机制。例如,为何寒邪侵袭,舌苔会偏白、滑润?为何湿邪困阻,舌苔会显得厚腻、粘滞?为何热邪炽盛,舌尖会红赤、苔黄?通过对这些内在机制的解析,读者将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舌象与病名的关系,而是能够理解其“何以如此”的逻辑,从而提升辨证的深度与准确性。 第二部分:舌象的精细解读——舌质、舌苔与舌体形态的全面分析 本书的第二大部分,将聚焦于舌象的构成要素,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2.1 舌质:脏腑气血的直接反映 舌质,是指舌的肌肉本体,其色泽、形态、润燥程度是判断脏腑气血盛衰、病位深浅的重要依据。我们将详细讲解: 舌色: 正常舌质呈淡红,是气血充盛、功能正常的体现。本书将详细阐述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等不同舌色所代表的病理含义。例如,淡白舌可能提示气血不足、阳气虚衰;红舌则多见于热证;绛舌更是热入营血的征象;而紫舌、青舌则往往提示血瘀或寒凝,甚至危重病情。我们将通过大量图例,直观展示不同舌色的微妙差异,并结合具体病症,分析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舌体形态: 舌体的胖瘦、大小、边缘状态(如齿痕)等,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信息。肥大舌、瘦薄舌、点刺舌、裂纹舌、萎缩舌等,分别反映了水湿内停、气血亏虚、阴虚火旺、湿热蕴结等不同的病理状态。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形态学舌象的成因,以及它们在中医辨证中的价值。例如,边缘有齿痕的胖大舌,往往是脾虚湿盛的典型表现。 舌的润燥: 舌的润泽与否,反映了体内津液的盛衰。干枯舌多提示津液亏虚、阴虚火旺;而湿润舌则提示水湿内停或阳气虚衰。本书将区分不同程度的润燥,并分析其与不同病症的关联。 2.2 舌苔:病邪性质与病位的重要标志 舌苔,是指舌面上附着的一层物质,它是由胃气熏蒸、津液上潮所生成。舌苔的变化,尤其能反映病邪的性质、邪气的深浅以及病位的归属。本书将对舌苔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舌苔的形态: 薄苔、厚苔、滑苔、涩苔、剥苔、垢苔等。薄苔多为病初、病情轻浅;厚苔则提示病邪较重,或痰湿内蕴;滑苔多见于寒湿;涩苔则多提示湿热;剥苔(镜面舌)是胃阴枯竭的危象;垢苔则多为内有积滞。 舌苔的颜色: 白苔、黄苔、灰苔、黑苔、青苔等。白苔多属寒证或表证;黄苔多属热证;灰黑苔则属里热深重或阳虚寒盛。本书将详细区分不同颜色舌苔的细微差别,例如浅黄与深黄、灰与黑的不同意义。 舌苔的分布: 舌苔的生在舌面何处,也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例如,舌尖红赤多与心火有关,舌根黄腻则多与湿热或食积有关。本书将阐述舌的不同区域与相应脏腑的对应关系。 第三部分:舌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辨证指导 理论的深度最终要落脚于实践。《舌尖上的智慧:中医望诊的奥秘与实践》并非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强调舌诊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3.1 典型病症的舌象特征分析 本书将选取一系列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如感冒(风寒、风热)、咳嗽、消化不良、失眠、月经不调、高血压、糖尿病等,深入分析这些病症在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舌象特征。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如何将舌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具体的临床辨证之中。例如,分析感冒初期风寒犯表与风热犯表在舌象上的差异;分析脾胃虚寒与脾胃湿热在舌苔和舌质上的不同表现。 3.2 舌诊在疾病转归中的动态观察 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在舌象上往往有其规律性的变化。本书将强调舌诊在疾病转归中的动态观察意义。通过记录和分析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舌象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进退、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例如,疾病好转时,舌苔会逐渐变薄、颜色变浅;若病情加重,舌象则可能出现恶化。 3.3 舌诊与其他诊法的结合 正如“四诊合参”,舌诊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望、闻、问、切等诊法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将舌诊的信息,与脉象、症状、体征等其他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诊断体系。例如,舌红苔黄,配合脉滑数,可以初步判断为湿热内蕴;舌淡苔白,配合脉沉迟,则多提示阳虚寒盛。 第四部分:舌诊的误区辨析与提升技巧 在推广舌诊的普及性与实用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辨析。本书将指出一些常见的舌诊误区,如过分依赖单一舌象、忽视个体差异、机械套用图谱等,并提供纠正的方法。同时,也将分享一些提升舌诊技巧的经验,例如如何观察舌苔的厚度、湿度、光泽度,如何区分舌上津液与舌苔的界限,如何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观察舌象等。 结语 《舌尖上的智慧:中医望诊的奥秘与实践》是一部融理论深度、实践指导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力作。它不仅是一本了解舌诊的入门读物,更是一本帮助读者深入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提升临床诊疗能力的实用指南。本书旨在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严谨的逻辑,带领读者领略中医望诊的博大精深,感受舌尖上的智慧,最终运用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医学瑰宝,更好地守护自身与他人的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望舌识病图谱》真的让我对中医的望诊刮目相看。作为一名在医学领域摸索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望”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但实话实说,我对舌诊的掌握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之前读过的许多书籍,要么是图少字多,要么是图片质量不高,很难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这套书则完全不同,它以极其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将舌象的细微之处展现得一览无余。每一张图片都清晰得如同在眼前,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舌质的红、黄、紫、淡,以及舌苔的白、黄、黑、灰,还有厚薄、润燥、颗粒感等各种形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每一种舌象的阐释,都不仅仅停留在形态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病理机制,并且列举了大量真实而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我最看重的是,它并没有把这些舌象孤立起来,而是常常将舌象与脉象、面色、体征等其他诊断信息结合起来分析,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中医大家,在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诊断智慧。它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舌诊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医的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中医的望诊,尤其是舌诊,是所有诊断方法中最具艺术性也最难掌握的一环。很多时候,即使我读了很多关于舌诊的书,但真正面对病人时,还是会因为对舌象的细微差异把握不住而感到困惑。这套《望舌识病图谱》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列出舌象的文字描述,而是用了大量精美的、真实反映临床情况的图片,并且将每一种舌象都与具体的病症紧密联系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镜面舌”的讲解,不仅展示了舌质红绛光剥无苔的典型照片,还详细分析了其可能的原因,比如阴液亏损、热极伤津等,并且还列举了相应的病案。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舌象的形态变化,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病理生理过程。我尤其欣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单一的舌象,而是会从整体的角度,将舌象与脉象、症状等其他诊断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这种临床思维的训练,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可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耐心传授他的临床经验。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医望诊中的舌诊部分一直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那些描述“苔白厚腻”“舌质淡胖”之类的,虽然书上写得头头是道,但落实到实际的病人身上,总感觉有些模棱两可。尤其是那些复杂的舌象,比如“花剥苔”“镜面舌”,更是让我一头雾水。直到最近朋友推荐了这套《望舌识病图谱》,我才发现之前走入了误区。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有高质量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对每一种舌象的描述都非常具体,而且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比如,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湿热内蕴”的舌象描述时,配图清晰地展示了舌质红绛、舌苔黄腻的样子,并且在旁边的案例分析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舌象,以及如何根据舌象来进一步辨别是肝胆湿热还是脾胃湿热。这种“图+文+例”的模式,简直是为我这种“理论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还会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舌象进行辨析,比如同样是苔黄,但厚薄、润燥不同,所代表的病机就大相径庭,书中对此都有详尽的解释和区分。这套书让我觉得,望舌识病不再是玄而又玄的学问,而是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掌握的实用技能。它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中医诊断的信心,也让我对学习中医产生了更大的热情。

评分

不得不说,《望舌识病图谱》在视觉呈现和信息传达上做到了极致!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之前总觉得学习舌诊就像是在背诵枯燥的文字,很难将抽象的描述与具体的舌象联系起来。而这套书,简直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视觉教科书”。它用大量高质量、细节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各种舌象,从舌质的颜色、形态,到舌苔的厚薄、颜色、质地,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的是,书中不仅仅展示了“标准”的舌象,还收录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通过真实的舌象照片,结合病史、症状等信息,来解释舌象的意义。这让我觉得,舌诊不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与实际疾病紧密相连的活教材。比如,书中关于“齿痕舌”的讲解,不仅展示了舌边凹陷的图片,还分析了其可能与脾虚、痰湿等有关,并且还给出了相应的食疗和养生建议。这种从舌象到病因,再到养生调理的完整链条,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触手可及。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巧妙,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到疑难杂症,层层深入,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舌诊的全面认识。

评分

这套《望舌识病图谱》的出现,简直是中医诊断领域的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对中医颇有研究但又总是被望舌这一环节困扰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舌诊虽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因为找不到直观的参照,或者描述得过于抽象,导致学习起来颇为吃力。市面上也看过不少关于舌诊的书籍,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图谱不够精细,要么病例不够丰富,很难让我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直到我翻开这套《望舌识病图谱》,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它以极其精美的插画和高清的舌象照片,将舌头的不同形态、颜色、舌苔的厚薄、颜色、润燥等各种表现,一一呈现出来,并且与相应的病症紧密结合。我最喜欢的是它在每个图例下方,都会详细地描述该舌象的特征,以及它所提示的可能病因、病机,甚至会给出一些简明的辨证和治疗思路。这种详实而直观的讲解,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舌诊的精髓。而且,它不只是罗列各种舌象,更注重将这些舌象置于具体的临床情境中,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让我看到舌象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这本书的编排也十分用心,从基础的舌象分类,到常见病症的舌象变化,再到一些疑难杂症的舌象特点,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不像是简单的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懂”舌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