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书涉及果树种类23种,以常绿果树为主(其中有柑橘、‘香蕉、菠萝、龙眼、荔枝、黄皮、杨梅、枇杷、番石榴、橄榄、番木瓜、杨桃、,才亡果、树菠萝、西番莲计15种),兼顾部分落叶果树(其中有猕猴桃、柿、李、柰、梅、无花果、板栗、锥栗计8种),基本含盖南方主要果树。内容共四部分:第_、二部分分别以上述果树顺序介绍病害与害虫,其中重要病害约220多种,重要害虫、150多种,原色图片共700多幅,除少部分引用外,大部分系编著者自行拍摄。病害着重介绍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害虫主要介绍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第三、四部分分别列出病害及害虫的学名:中名对照索引。*后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与编著的人员分工如下:大部分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由高日霞教授执笔。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科普书籍,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本《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南方卷)》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并非专业从事农业生产,但出于对绿色生活的热爱,也尝试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些南方常见的水果,比如番石榴、百香果等。然而,没过多久,我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叶片上出现奇怪的纹路,果实上长出白色的霉斑,甚至出现小虫子啃食的痕迹。每次遇到这些情况,我都会感到手足无措。后来,我通过朋友的介绍,看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用大量的、高质量的彩色图片作为“眼睛”,来引导读者认识病虫害。当我看到书中关于百香果“炭疽病”的图片时,那种深褐色的、边缘不规则的病斑,与我自家百香果上出现的症状高度吻合,让我立刻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还不仅仅是展示图片,它会配以简短的文字,解释这个病害的名称、主要的危害对象,以及一些关键的识别特征。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迅速定位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对于任何热爱种植、希望守护自家果树健康生长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南方果树种植者的福音!作为一名在家乡小规模种植果园的农户,我一直饱受病虫害的困扰,但又苦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详细的资料。过去,我只能凭借经验或者零散的网络信息来判断,常常是等到病虫害严重了才意识到,处理起来费时费力,收效也甚微。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和操作方式。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展示了病虫害的“成品”——也就是病变后的果实和叶片,还细致地描绘了不同虫害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比如某种蛾子的卵、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各种样子,这种全方位的展示,让我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我的芒果树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白色小点,起初以为是灰尘,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介壳虫,而且还有不同种类的介壳虫,它们的大小、形状、分布都有差异,书里的图片对比真的太直观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看图识病”的层面,它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防治建议。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农药配方(这可能也是出于安全和规范的考虑),但它详细讲解了病虫害的生活习性,以及可以采取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措施,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更环保、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我曾尝试过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比如及时清除病叶、加强通风等,感觉效果确实不错。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果园之中,各种南方特有的果树品种,从枝头挂满的累累硕果到树干上悄然滋生的病害,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鲜艳欲滴的果实图片,红润饱满的荔枝,黄澄澄的芒果,紫莹莹的龙眼,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但紧接着,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展示果实的诱人一面,而是深入到那些隐藏在果实背后的“敌人”。那些曾经困扰我的果树病虫害,在这本书里都有了清晰的原色呈现。比如,我家的柑橘树常常会有那种叶片发黄、果实表面出现褐斑的情况,一直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这次终于在书中找到了对应的“罪魁祸首”——柑橘黄龙病和黑星病。作者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病变部位的彩色照片,还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清晰地讲解了这些病害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最重要的,是如何识别它们。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虫害的描述也非常到位,从微小的蚜虫到稍大一些的介壳虫,甚至是那些潜藏在果实内部的果蝇幼虫,它们的形态特征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目了然。那些细小的虫子在放大图片下,仿佛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这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极大地降低了识别难度。整本书的编排非常有逻辑性,按照不同的果树种类进行分类,方便我快速查找自己关心的内容。
评分在我的果树种植生涯中,我曾无数次地在田间地头,对着那些不明原因枯萎的枝叶、布满斑点的果实,陷入深深的困惑。那种无力感,就像面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南方卷)》,才仿佛拨开了迷雾,找到了指引方向的光。这本书的“原色”二字,并非虚言,它所呈现的病虫害图像,真实而细腻,每一个斑点、每一丝霉变,甚至是每一只微小害虫的轮廓,都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辨认我家的杨梅树上出现的那些褐色斑点,看了很多网络资料,但始终无法确定。翻开这本书,当我看到关于“杨梅褐斑病”的彩色图片时,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困扰我的“元凶”。书中不仅展示了病变的叶片,还展示了病变的果实,这对于我来说,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对比依据。而且,这本书在描述病虫害时,语言非常精练,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用最直观的方式,教会你如何“看见”那些隐藏的敌人,并告诉你它们的“来龙去脉”。这本书让我不再盲目,而是能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去判断、去采取措施。
评分这本书的图片质量之高,色彩之鲜艳,是我见过所有关于果树病虫害的书籍中最出色的。它就像一本精美的画册,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是一名对园艺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虽然不是职业农民,但也喜欢在家里的阳台和院子里种一些水果。过去,我总是担心自己的“作品”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时候都无从下手。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南方卷)》,简直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的每一个病变部位、每一只病虫的图片,都仿佛经过了精心拍摄和后期处理,细节清晰,色彩真实,丝毫没有失真。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特写镜头,比如某个真菌在叶片上形成的孢子堆,或者某种害虫的口器结构,这些细节对于理解病虫害的发生机制非常有帮助。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看图说话”,它还会配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解释病虫害的名称、危害症状,以及可能的发生规律。这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既能满足我视觉上的享受,又能让我快速获取必要的知识,避免了阅读枯燥学术论文的痛苦。我甚至觉得,即使不种植果树,仅仅是作为一个自然爱好者,翻阅这本书也会是一次愉快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