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摄影》实验教材是通过逐层深入的专题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影像造型能力和影像判断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拍摄能力、照片处理能力、构图能力和用光能力,并能将这些摄影技巧灵活运用于各类题材的拍摄中。《摄影》实验教材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数字摄影技术”,包括“数字照相机的使用”、“数字拍摄技术训练”、“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数字图像综合创作”和“数字图像呈现与输出”等五个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拍摄能力,让学生通过训练拍摄并制作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数字照片,并建立对数字摄影技术的系统认识。第二部分“摄影构图”,包括“拍摄点的选择”、“构图形式规律的表现(一)”、“构图形式规律的表现(二)”和“‘主体的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等四个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部分“摄影用光”,包括“光线的认识”和“光影创意”两个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光线、运用光线去表现主题的能力。第四部分“专题摄影”,包括“自然风光的拍摄”、“人像的拍摄”、“静物的拍摄”和“新闻图片的拍摄”等四个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摄影知识来完成各类题材的拍摄,并在这些题材的拍摄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摄影能力。
《摄影》实验教材可作为信息传播相关专业:教育技术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摄影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亦可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和传媒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实验一 数字照相机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二 数字拍摄技术训练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三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四 数字图像综合创作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五 数字图像呈现与输出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六 拍摄点的选择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七 构图形式规律的表现(一)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八 构图形式规律的表现(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九 “主体的突出”综合实践活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 光线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 光影创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 自然风光的拍摄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三 人像的拍摄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 静物的拍摄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实验十五 新闻图片的拍摄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基本理论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
六、实验常见问题与操作技巧解答
七、实验讨论与评价
八、实验报告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影像传感器的作业是将落在它上面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影像传感器是数字照相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档次直接决定着数字影像的质量。数字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器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性金属氧化半导体器件。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是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照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象来修改图像。
互补性金属氧化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字照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负电)和P(带正电)极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3.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模拟电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它的功能就类似于收音机把无线电信号转化成我们可以听得到的声音。
4.数字信号处理器:经过高速运算处理,把数字信号转化为图像。
5.影像存储器:存储器的作用是将拍摄得到的数字信号加以存储。分为缓存与可移动式存储两种。缓存指缓冲存储器,是一种随机访问存储器,相当于计算机中的内存,是数字影像的临时仓库,拍摄的影像按拍摄的先后顺序临时存放于其中。数字照相机中的可移动式存储相当于计算机的软盘、光盘等外部存储,可较长时间保存数字影像信息。常见的数字照相机使用的可移动式存储媒体有闪存卡、磁盘、光盘等几类。
6.显示器:通过它来取景或是查看拍摄到的影像。数字照相机上的显示分为液晶屏显示、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和发声提示显示。
7.影像输出机构:把拍好的影像输出给计算机、电视机、打印机或其他设备。输出机构的外部形式可以是数字接口、视频插口等各种形式的接插口,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字接口。
数字接口:早期数字照相机采用的数字接口是RS-232C、IrDA1.0和CSCI,后来逐渐发展为USB接口和IEEE1394接口。接口的发展趋势是信息传递速率越来越快,使用越来越方便。不同形式的数字接口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
8.电源:为数字照相机提供电能的电池或稳压电源。数字照相机供电分为电池供电和交流电适配器供电两种形式。采用电池供电必须使用高容量、大电流的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电池或碱性电池。交流电适配器是能够将220V交流电整流、变压成低压直流电的装置。
前言/序言
1978年,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教授宣伟伯(Wilbur Schramm)和香港著名传播学教授余也鲁首次来中国内地讲学,第一站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全面介绍现代传播和媒体教育。随后,其学术报告出版为《传媒·教育·现代化》著作,把教育传播理论引入了中国。为了培养我国的教育传播与技术人才,1983年,华南师范大学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002年创办新中国首批传播学本科专业,2003年创建广东省第一个摄影本科专业,2007年建立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提高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华南师范大学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2002年起对实验教学等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创新探索。在“以生为本、行知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指导下,创建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校内实践创新体系、校外平台扩展体系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内实验、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习有机融合。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创建了“三类型、五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种类型实验,从课堂内的基本型实验扩展到校内基地的综合设计型实验,再扩展到校内外双基地的研究创新型实验。由原来单一的基础型实验,扩展为基础-综合-研究小循环的基本型实验;由原来单一课堂内的课程综合型实验,扩展为课堂外的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践;由原来单一的校外基地进行创新实践,扩展为校内外双基地进行创新实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注重实验过程与方法,建构开放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完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开设信息传播实验系列课程,编写“21世纪信息传播实验系列教材”,促进信息传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摄影/21世纪信息传播实验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摄影/21世纪信息传播实验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