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鸣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3-28

商品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3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58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论述了中国从前封建时代直至晚清的政治制度史。作者运用制度主义、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了这一历史时空的政治组织的构架、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运作的规则和机制的变化以及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理路。既勾勒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概观,又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核心问题。

作者简介

  张鸣,1957年3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过程》、《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直截了当的独自》、《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等。

目录

开篇语
绪论
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
第四节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从春秋战国到秦汉
第一节 官僚制帝国时代的过渡——春秋战国
第二节 法.家帝国——秦
第三节 王霸之道——两汉
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
第二节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阀政治
第三节 门阀政治阴影下的西晋分封复古
第四节 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与职能分工的初现
第五节 地方官制与行政区划的演变
第六节 军队私人化的走向
第七节 门阀政治的政治文化与门阀政治的末路
第四章 考试帝国——隋唐
第一节 隋朝的创制
第二节 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第三节 科举制度
第四节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
第五节 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
第六节 府兵制及其畸变
第七节 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
第八节 隋唐的司法制度
第九节 中唐决策机制的变化以及宦官专权的原因
第五章 军阀政体——五代十国
第一节 武化结构与秩序
第二节 失掉了文治精神的文官体系
第三节 缺乏道德维系导致的制度性动荡
第六章 精致繁复的网状王国——两宋
第一节 繁复的中央行政机构
第二节 宋代的地方官制
第三节 宋代的科举与学校制度
第四节 宋代官员的人事制度
第五节 宋朝的兵制
第七章 草原帝国——金、元
草原帝国(上)——金朝
第一节 金朝的政府特色
第二节 猛安谋克制度
草原帝国(下)——元朝
第一节 元朝的大汗和皇帝制度
第二节 元朝的中央行政体系以及决策机制
第三节 元朝的地方行政系统
第四节 投下分封制度
第五节 社会等级与政治文化
第六节 元朝的兵制
第八章 绝对王权——明、清(1860年之前)
绝对王权(上)——明朝
第一节 政治中枢的变迁
第二节 明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第三节 明代的地方行政体系
第四节 明代的学校与科举制度
第五节 明朝的兵制
第六节 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
第七节 明朝的监察制度
第八节 明朝独特的宗藩制度
绝对王权(下)——清朝(1860年之前)
第一节 清代的中枢决策及其机构
第二节 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
第三节 清代的内务府和太监机构
第四节 清代的中央行政机构
第五节 清朝的八旗绿营兵制
第六节 清朝的朝贡和理藩体系
第七节 清代的地方行政及其运作
第九章 转型的阵痛——晚清
第一节 清朝政治格局的转换
第二节 勇营制度和新式海军
第三节 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第四节 戊戌维新变革的制度意义
第五节 清朝的新政
参考书目
资料部分
专著部分
后记

精彩书摘

  如果把政治理解为族群之间的交往和争斗以及族群内的公共事务,那么在国家产生之前,也可以有政治,但我们一般还是把政治视为国家产生以后的事情,而将国家出现前原始人的事务交给人类学家去处理。鉴于此,作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开端,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中国国家起源的问题,其次我们还将讨论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和过程。一、国家起源的假说国家起源的学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契约说、冲突说、贸易说、水利灌溉说、战争说和圣人造福说,下面简单分述之。
  1.契约说
  这种说法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为了避免自然状态的混乱和生活的不便,人们自动在某种契约下集合起来,形成组织,组成国家和政府。将自身的权力让渡给国家。霍布斯是契约理论的最早阐述者,洛克和休谟完善和丰富了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出现是为了维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权,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让渡的,也可以由人民来收回。契约说的核心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可以沟通和合作的,由沟通和合作,通过达成契约,产生了国家。
  2.冲突说
  冲突说强调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冲突,由冲突导致了强制。冲突说的最早萌芽是卢梭,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在国家产生之前,人已经分为穷人和富人,富人为了结束由于财产占有不公平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创建了国家与政府,使之为富人服务。而马克思、恩格斯则将这种冲突说强化到了阶级斗争的境地,认为人从原始社会走出来,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剩余的出现,结果社会分化出了阶级,一个阶级可以占有另一个阶级的产品,为了维持这种状态,于是产生了国家机器,因此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

前言/序言

  邓小平的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次革命。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的现实生活上,而且还表现在因现实的变迁而带来的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上的成就方面。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让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由经济变革带来的政治体制上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在民主法制建设上,人治正在走向法治,政治的制度化正在加强,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终身制的废除和退休制度的形成。其次,在国家结构上,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的单一制已经转变为更加复杂的国家结构关系。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市场经济特征。再次,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过去是“大政府(国家),小社会”,现在正向“大政府(国家),大社会”的方向变化。民闻社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自由越来越多。最后,在意识形态上,过去那种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封闭、激进而又教条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开放、理性而又灵活的态度,因而形成了}J导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和谐社会构想。所有这些变革,都是我们在20多年前所无法想象的。当然,在政治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那就是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约束政府权力、使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能够得到顺畅表达的机制,以便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实际工作者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实践,更需要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和政治学专业人才的智慧与理论贡献。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学术史导论,都值得好好看看。

评分

[SM][ZZ]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吸引着我。读书陶冶了我的性情,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使我忘却了痛苦的记忆,抹去了伤心的往事,带给我强大的动力,唤醒我沉睡的灵魂……因为读书,我学会了用双眸去关注春的神韵、夏的激情、秋的喜悦、冬的宁静。学会了用心去回忆过去、用心去畅想明天、用心去展望未来,读书让我绽放美丽

评分

专业教材,研究制度,理解国制,制定家规1

评分

打开看了,质量很好,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

评分

京东商城诚邀您对本次购物进行评价,以改善我们的服务,请您根据实际情况作答,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评价大于100元的订单可以获得2个积分(订单完成3个月内有效)。

评分

不错,就是我要买的。

评分

  妻之父亦往焉,陈王以众宾待之,长揖不拜。……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

评分

中国的 看看 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是谁

评分

  ——《资治通鉴》卷九 汉纪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