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UG NX 9 0完全自學手冊(全程語音視頻講解)(含DVD光盤1張)
:86.00元
作者:鄔曉強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121253416
字數:828000
頁碼:5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圖標式講解:讀者能準確操作軟件、見效快;
2) 從零開始,實用為主:從易於上手和快速掌握的實用角度齣發;
3) 圖解案例,清晰直觀:案例操作過程配有詳細的視頻講解和操作步驟圖片說明;
4)實例引導,專業經典:實例驅動,知識點與實際範例相結閤;
5)注重實踐,學練結閤:學練結閤理解更深刻。
內容提要
本書是UG NX 9.0軟件的完全自學手冊,全書結閤大量典型實際産品對UG NX 9.0的各個功能模塊進行瞭全麵係統的講解,具體包括UG NX 9.0軟件的安裝、設置、二維草圖、零件設計、裝配、模型的測量與分析、鈑金設計、麯麵設計、同步建模、工程圖、GC工具箱、高級渲染、運動仿真與分析、有限元結構分析、模具設計和數控加工等模塊。
目錄
第1章 關於UG NX 9.0
1.1 概述
1.2 UG NX 9.0安裝過程
1.2.1 安裝UG NX 9.0的硬件、軟件要求
1.2.2 安裝過程
1.3 啓動與退齣
1.4 操作界麵與定製
1.4.1 操作界麵
1.4.2 定製操作界麵
1.5 鼠標和鍵盤操作
1.6 文件操作
1.6.1 建立工作文件目錄
1.6.2 新建文件
1.6.3 打開文件
1.6.4 保存文件
1.6.5 關閉部件
1.7 坐標係介紹
第2章 草圖設計
2.1 草圖設計概述
2.1.1 進入與退齣草圖環境
2.1.2 UG草圖介紹
2.1.3 定製草圖工具條
2.1.4 草圖參數的預設置
2.2 草圖的管理
2.3 草圖的繪製
2.3.1 “草圖工具”命令介紹
2.3.2 直綫
2.3.3 輪廓綫
2.3.4 矩形
2.3.5 圓
2.3.6 圓弧
2.3.7 圓角
2.3.8 藝術樣條麯綫
2.4 來自麯綫集的麯綫
2.4.1 偏置麯綫
2.4.2 鏡像草圖
2.4.3 派生直綫
2.5 處方麯綫
2.5.1 相交
2.5.2 投影
2.6 二維草圖的編輯
2.6.1 操縱草圖
2.6.2 刪除草圖
2.6.3 復製/粘貼
2.6.4 修剪草圖
2.6.5 延伸草圖
2.6.6 製作拐角
2.6.7 將草圖對象轉換為參考綫
2.7 草圖中的幾何約束
2.7.1 添加幾何約束
2.7.2 顯示/移除約束
2.7.3 約束的備選解
2.8 草圖中的尺寸約束
2.8.1 添加尺寸約束
2.8.2 修改尺寸值
2.8.3 尺寸移動
2.9 草圖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一
2.10 草圖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二
第3章 零件設計
3.1 零件設計概述
3.2 矢量構造器介紹
3.3 布爾運算
3.3.1 求和運算
3.3.2 求差運算
3.3.3 求交運算
3.3.4 齣錯消息
3.4 基本體素建模
3.4.1 基本體素的創建
3.4.2 體素建模應用案例
3.5 拉伸
3.5.1 概述
3.5.2 創建拉伸特徵
3.6 零件設計一般過程
3.6.1 概述
3.6.2 創建基礎特徵
3.6.3 創建其他特徵
3.7 部件導航器
3.7.1 概述
3.7.2 部件導航器麵闆
3.7.3 部件導航器的操作
3.8 對象的操作
3.8.1 模型對象顯示設置
3.8.2 分類選擇對象
3.8.3 對象的刪除操作
3.8.4 對象的隱藏與顯示操作
3.8.5 編輯對象顯示
3.8.6 對象的視圖布局
3.9 圖層操作
3.9.1 設置圖層
3.9.2 圖層可視性設置
3.9.3 移動與復製對象至圖層
3.9.4 圖層的應用案例
3.10 鏇轉
3.10.1 概述
3.10.2 創建鏇轉特徵
3.11 倒斜角
3.12 邊倒圓
3.13 基準
3.13.1 基準平麵
3.13.2 基準軸
3.13.3 基準點
3.13.4 創建點集
3.13.5 基準坐標係
3.14 孔特徵
3.15 螺紋特徵
3.16 三角形加強筋(肋)
3.17 抽殼特徵
3.18 拔模特徵
3.19 掃掠特徵
3.20 特徵的編輯與操作
3.20.1 編輯定義截麵
3.20.2 編輯參數
3.20.3 編輯位置
3.20.4 特徵移動
3.20.5 特徵重排序
3.20.6 特徵的抑製與取消抑製
3.21 關聯復製
3.21.1 抽取幾何體
3.21.2 復閤麯綫
3.21.3 鏡像特徵
3.21.4 鏡像體
3.21.5 陣列特徵
3.21.6 陣列幾何特徵
3.22 變換操作
3.22.1 比例變換
3.22.2 通過直綫鏡像
3.22.3 矩形陣列
3.22.4 圓形陣列
3.23 縮放體
3.24 模型的測量與分析
3.24.1 測量距離
3.24.2 測量角度
3.24.3 測量麯綫長度
3.24.4 測量麵積及周長
3.24.5 模型的質量屬性分析
3.25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一
3.26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二
3.27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三
3.28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四
3.29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五
3.30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六
3.31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七
3.32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八
3.33 零件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九
第4章 裝配設計
4.1 裝配設計基礎
4.1.1 裝配下拉菜單及工具條介紹
4.1.2 關於裝配導航器
4.1.3 裝配約束
4.2 裝配設計一般過程
4.2.1 裝配個部件
4.2.2 裝配其他部件
4.3 組件陣列
4.3.1 參考陣列
4.3.2 綫性陣列
4.3.3 圓形陣列
4.4 引用集技術
4.5 編輯裝配體中的部件
4.6 裝配乾涉檢查
4.7 爆炸圖
4.7.1 爆炸圖工具條介紹
4.7.2 爆炸圖的創建與刪除
4.7.3 編輯爆炸圖
4.8 簡化裝配
4.8.1 簡化裝配概述
4.8.2 簡化裝配操作
4.9 裝配設計綜閤應用案例
第5章 麯麵設計
5.1 麯麵設計概述
5.1.1 麯麵設計基礎
5.1.2 顯示麯麵網格
5.2 麯綫綫框設計
5.2.1 基本空間麯綫
5.2.2 高級空間麯綫
5.2.3 派生的麯綫
5.3 簡單麯麵設計
5.3.1 拉伸和鏇轉麯麵
5.3.2 有界平麵
5.3.3 偏置麯麵
5.3.4 抽取麯麵
5.4 高級麯麵設計
5.4.1 直紋麵
5.4.2 通過麯綫組麯麵
5.4.3 通過麯綫網格麯麵
5.4.4 掃掠麯麵
5.4.5 沿引導綫掃掠
5.4.6 橋接麯麵
5.5 麯麵倒圓角
5.5.1 邊倒圓
5.5.2 麵倒圓
5.6 麯麵的編輯
5.6.1 修剪麯麵
5.6.2 延伸麯麵
5.7 麯麵的縫閤
5.8 麯麵分析
5.8.1 麯綫麯率分析
5.8.2 麯麵分析
5.9 麯麵的實體化
5.10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一──汽車後視鏡的設計
5.11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二──肥皂盒
5.12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三──垃圾箱上蓋
5.13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四──水嘴手柄
5.14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五──飲料瓶
5.15 麯麵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六──充電器上殼
第6章 鈑金設計
6.1 鈑金設計基礎
6.2 鈑金特徵(基礎)
6.2.1 突齣塊
6.2.2 彎邊
6.2.3 法嚮除料
6.3 鈑金的摺彎與展開
6.3.1 鈑金摺彎
6.3.2 伸直
6.3.3 重新摺彎
6.3.4 將實體轉換成鈑金件
6.4 鈑金特徵(高級)
6.4.1 衝壓除料
6.4.2 凹坑
6.4.3 筋(肋)
6.4.4 百葉窗
6.5 鈑金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一
6.6 鈑金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二
6.7 鈑金設計綜閤應用案例三
6.8 鈑金設計綜閤應用案例四
第7章 同步建模
7.1 同步建模基礎
7.1.1 UG NX 9.0的建模方式
7.1.2 同步建模命令菜單
7.2 同步建模工具介紹
7.2.1 移動麵
7.2.2 拉齣麵
7.2.3 偏置區域
7.2.4 調整麵大小
7.2.5 替換麵
7.2.6 組閤麵
7.2.7 刪除麵
7.2.8 細節特徵
7.2.9 相關變換
7.2.10 重用數據
7.3 同步建模綜閤應用案例
第8章 工程圖設計
8.1 工程圖設計基礎
8.1.1 UG NX工程圖特點
8.1.2 工程圖環境與工具條介紹
8.1.3 工程圖圖樣管理
8.2 工程圖視圖創建
8.2.1 基本視圖
8.2.2 全剖視圖
8.2.3 半剖視圖
8.2.4 鏇轉剖視圖
8.2.5 階梯剖視圖
8.2.6 局部剖視圖
8.2.7 局部放大視圖
8.3 工程圖視圖操作
8.3.1 視圖的顯示與更新
8.3.2 視圖的對齊
8.3.3 視圖的編輯
8.4 工程圖標注
8.4.1 尺寸標注
8.4.2 錶麵粗糙度標注
8.4.3 基準特徵標注
8.4.4 形位公差標注
8.4.5 注釋編輯器
8.4.6 符號標注
8.4.7 自定義符號標注
8.5 工程圖設計綜閤應用案例
8.6 創建視圖前的準備
8.7 創建視圖
第9章 GC工具箱
9.1 GC工具箱概述
9.2 GC工具箱工具條介紹
9.3 齒輪建模
9.3.1 圓柱齒輪
9.3.2 圓錐齒輪
9.4 彈簧設計
9.4.1 圓柱壓縮彈簧
9.4.2 圓柱拉伸彈簧
9.5 加工準備
9.5.1 工件設置
9.5.2 配置
9.5.3 電極加工任務管理
9.5.4 加工基準設定
第10章 高級渲染
10.1 材料/紋理
10.1.1 材料/紋理對話框
10.1.2 材料編輯器
10.2 光源設置
10.2.1 基本光源設置
10.2.2 高級光源設置
10.3 展示室環境設置
10.3.1 編輯器
10.3.2 查看轉颱
10.4 基本場景設置
10.4.1 背景
10.4.2 舞颱
10.4.3 反射
10.4.4 光源
10.4.5 全局照明
10.5 視覺效果
10.5.1 前景
10.5.2 背景
10.5.3 IBL
10.6 高質量圖像
10.7 高級渲染綜閤應用案例一
10.8 高級渲染綜閤應用案例二
第11章 運動仿真
作者介紹
鄔曉強,具有多年的大型CAD/CAM/CAE軟件的使用經驗,尤其擅長UG軟件,使用UG開發過大型工程機械産品,具有豐富的UG應用經驗和技巧。
文摘
序言
《祛風脫敏》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我一直認為,很多所謂的“小毛病”都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藥物或者食療來解決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循序漸進”和“因人而異”的重要性,這讓我對“健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她並沒有提供一套萬能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讀者去瞭解自己的身體,去識彆那些容易觸發不適的“風”和“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辨體”的部分,雖然文字量不小,但作者的講解非常清晰,並且提供瞭很多自我檢測的方法,讓我能夠大緻瞭解自己的體質類型。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這些案例不僅僅是展示瞭某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它們揭示瞭患者在整個康復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和堅持。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治病”的書,更是一本“教人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的書。我從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如何傾聽身體信號的知識,也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習慣,試圖去尋找那些隱藏在日常中的“風”和“敏”的根源。
評分說實話,當初選擇《祛風脫敏》是因為朋友推薦,我本身對這類健康書籍持有一種比較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很多都是“販賣焦慮”。但這本書確實給瞭我很多驚喜。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環境與過敏”的探討。作者不僅僅是提到瞭空氣汙染、花粉等顯而易見的過敏原,還深入分析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被忽略的環境因素,比如室內裝修的化學物質、日用品的選擇、甚至是我們睡的枕頭套的材質。他/她還特彆強調瞭“適應性”的重要性,認為過度地“保護”自己,反而會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介紹瞭一種關於“溫和脫敏”的理念,它不是強行壓製過敏反應,而是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身體的耐受度,讓身體逐漸適應那些曾經讓它“過激反應”的因素。這就像是給身體做“心理輔導”,讓它不再那麼“敏感”和“易怒”。我開始嘗試書中給齣的一些關於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建議,也開始更加謹慎地選擇護膚品和清潔用品。雖然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但我相信,這種“溫和”的方式,纔是真正能夠帶來長久健康的方法。
評分剛拿到這本《祛風脫敏》,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非常硬核的醫學科普,畢竟名字聽起來就專業性十足。但齣乎意料的是,它以一種非常親切、生活化的方式開篇。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讀者在麵對復雜健康問題時的迷茫和無助,所以他/她並沒有上來就拋齣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講述一些身邊人的故事,或者是一些非常普遍的生活場景,來引入“風”和“敏”這兩個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一位老奶奶,常年被皮膚瘙癢睏擾,試瞭各種偏方都不管用,直到遇到瞭書中提到的某種方法,纔漸漸好轉。這種敘事方式讓我立刻産生瞭代入感,仿佛書中的問題也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也讓我對後續內容充滿瞭好奇。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風”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風,更多的是一種生活中的“不順”、“觸發因素”。例如,突然的情緒波動、飲食的不規律、甚至是被冷氣直吹,都可以被歸類為“風”的侵擾。這種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方式,讓原本聽起來有些玄乎的“祛風”變得觸手可及。作者在描述這些生活場景時,細節非常到位,讓我不禁迴想起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曆,然後不禁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也受到瞭“風”的影響。這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這類書籍的刻闆印象,原來健康科普也可以如此貼近人心。
評分《祛風脫敏》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學習理論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我一直被一些慢性過敏問題睏擾,嘗試過各種方法,效果都時好時壞。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忽略瞭問題的根本。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整體觀”的重要性,他/她將身體的各個係統都聯係起來,解釋瞭為什麼“肝鬱”會影響“脾虛”,為什麼“腎虛”又會加劇“皮膚瘙癢”。這種循證式的推理,讓我對身體的運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食物療法”的部分非常感興趣。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列齣一堆“不能吃”和“可以吃”的食物清單,而是詳細解釋瞭不同食物的“性味”和它們對身體的影響,並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進行靈活的搭配。我開始嘗試一些書中推薦的食譜,比如用某些草藥煲湯,或者用特定的食材來製作飲品。雖然有些味道對我來說有點新奇,但堅持瞭一段時間後,我確實感覺到身體的一些微妙變化,比如消化變得更好瞭,睡眠也更沉瞭。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並非遙不可及,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的飲食起居之中,隻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和實踐。
評分深入閱讀《祛風脫敏》之後,我越來越覺得作者的思路非常獨特且具有前瞻性。它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治療手段,而是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審視“過敏”和“風邪”的問題。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體質”的論述,它詳細地解釋瞭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有些人則相對“皮實”。這裏麵涉及到瞭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的細節,比如睡眠的質量、腸道的健康,甚至是情緒的管理。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生理機製講解得通俗易懂。例如,他/她將腸道比作“人體的第二大腦”,強調瞭其在免疫係統中的關鍵作用,並給齣瞭很多切實可行的調理建議,比如如何通過飲食來改善腸道微生態,如何通過運動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情緒與過敏”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指齣,長期處於焦慮、壓力之下,很容易“內風”橫生,從而誘發或加重過敏癥狀。這讓我反思瞭自己的生活方式,確實,很多時候我們忙於工作和生活,忽略瞭內心的感受,結果身體就用過敏來“抗議”。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祛風脫敏”不僅僅是針對錶麵的癥狀,更是要從內到外進行調整,是一種 Holistic 的健康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