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未了:林风眠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0
画未了:林风眠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编辑推荐
木心、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等弟子回忆林风眠的艺术生涯
蔡若虹:“我以为除了鲁迅先生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木刻运动以外,林风眠先生领导的不声不响的素描教学的改革,也值得美术教育方面做**的纪念。”
赵无极:“当我异想天开,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林风眠教授鼓励我,要有勇气向传统绘画宣战。”
吴冠中:“卢沟桥的炮声惊醒了林风眠为艺术而艺术的春梦……他真正开始体验现实生活了,开始抒写自己的深刻感受了。这是林风眠的诞生!”
林风眠和友人、学生往来书信破解其中西合璧艺术密码
早年林风眠的批判锋芒一直指向中国传统艺术,认为那是封建意识的代表,50年代在上海在朋友的影响下走进戏院,重现认识东方传统,在他**不喜欢的戏曲中理解了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并开始临摹敦煌壁画,创造了东方艺术。他对中西方艺术融合的探索心得可以在他的信中找到脉络。
和友人往来书信、对其外孙及友人的一手采访资料揭秘林风眠晚年隐居生活
内容推荐
林风眠(1900-1991),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一代艺术宗师,他的一生历经了20世纪的重大变迁,也成就了一部中国现代美术史。
20世纪初林风眠赴法学美术,在法国多所美院、博物馆学习各个流派的艺术思想,很快崭露头角。受蔡元培邀请归国后,先后创办北京艺专和杭州国立艺术院,正值国难,他坚信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品,是艺术运动的领军先驱;在教学上大胆启用齐白石、克罗多,国立艺术院更是在十年期间培育出坚实的艺术家群体,从其弟子木心、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可见林风眠对近代中国艺术的影响之深远。历经政治的纷扰之后,林风眠离开艺专潜修绘画,在40年代的重庆、50至70年代的上海、80年代的香港都几乎过着隐居的孤独生活,探寻中西调和的绘画新径,坚持艺术的探索,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更高峰。
林风眠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然而他被时代误解、批判了很长时间,《画未了:林风眠传》作者走访了林风眠的家人、朋友、学生,收集了林风眠和他们之间大量的往来书信,完整而客观地还原了林风眠的人生。
书中有大量林风眠及其亲友的照片首次公开发表。
作者简介
郑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文汇报》高级记者,在文汇报工作近四十年,对现当代艺术家、近代收藏颇有研究,著有《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及画家传记数种。
目录
自序......1
开卷......1
第一章 梅县:**忆故乡又怕还乡......5
白宫镇老屋留下的寂寞......7
祖父的凿子和孙子的画笔......8
母亲:画家心中的一片云......10
学堂、良师、诗社和诗友......13
第二章 巴黎:“调和中西”思想的萌发......19
枫丹白露的熏染:崇尚自然......20
校长的告诫:不要变成学院派......24
吸取毕沙罗的经验:各个流派兼收并蓄......28
艺术之神与爱情之神同时降临......32
再现阿波罗精神的霍普斯会......38
《摸索》:早期的艺术宣言......41
第三章 北京:点燃艺术运动之火......49
种子成熟了,播种在哪里?......50
呐喊:且看今日之中国,还有一点比较过得去的地方吗?......52
林风眠的结论:传统的中国绘画应该告一段落了......62
齐白石和克罗多的任教:“调和中西”的初次尝试......67
古都狮吼:震动北京的艺术大会......69
《人间》、《人类的痛苦》:血与火的融化......73
第四章 杭州:建设中国新艺术的摇篮......77
呜呼!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家......78
社会的解剖刀:《人道》......82
到西湖办学去......86
教师队伍: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群体......88
艺术家: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93
和潘天寿的争论:合并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一系......99
第五章 杭州:艺术运动之火的再起与熄灭......103
艺术运动社的诞生......104
徐悲鸿与徐志摩:一场论战的弦外之音......110
百幅图画:反映大众与现实......116
“一八艺社”的诞生与分裂......118
鲁迅与林风眠......120
艺术运动的寿终正寝......125
热烈和冷静:林风眠性格中的多重因素......129
第六章 从西湖到沅江:流亡大转移......139
贵溪到沅江的路上......140
洞庭风波:林主任的两次辞职......143
新校长到任:学校大裁员......152
第七章 重庆:从斗士到隐士——“风眠体”的诞生......155
仓库画师:新风格的诞生......156
拒绝文人画......164
黑院墙:重返艺术摇篮......174
又到西湖:黑衣女和红衣女的出现......182
第八章 上海:风风雨雨廿七年......187
再见了,西子湖:辞职离校......188
挂职美协的专业画家:卖画为生......194
异性知己:艺术与生活的温婉......200
戏曲艺术与立体主义......211
重新认识中国传统......217
对政治风向像对光和色那样敏感: 躲过“反右”劫难......221
立体主义手法能画工农兵吗......227
画记忆中想画的东西......230
山雨欲来:画笔束之高阁......239
看守所里写《自传》......245
以画铺路:申请出国探亲......262
第九章 香港:中国现代派绘画的结束......275
初到香港:信札中的林风眠......276
巴西探亲:叙廿二年的离情别意......286
席德进造访:又见四十年前老学生......295
与画外人语:真知灼见有多少......302
巴黎画展:重寻六十年前旧梦痕......307
义女到港:一切都在改变中......316
婉谢侨商资助:建纪念馆并不重要......326
壮心不已:在画上要再变一变......330
福寿双修:依风长眠香江......339
外一章林风眠的绝笔:我想回家,要回杭州......343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齐白石和克罗多的任教
“调和中西”的初次尝试为了创造中国新的绘画艺术,林风眠特别注意从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做起。他首先把齐白石请来艺专任教。当时的齐白石,不是一笔千金齐白石,而是画民间画的木匠,怎好到全国**高艺术学府来执教鞭。这被一些墨守旧法的耆宿所不容,国画教师群起反对,有的说:“齐白石从前门进来,我们就从后门出去。”林风眠并不理会这些,他告诉人们要从齐白石的“民间味”的绘画中看到创造性与生命力,从他的绘画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新的端倪。不无顾虑的齐白石又怎肯轻易走上那座艺术的讲台。林风眠一次又一次地上门邀请,终于感动了齐白石。每当齐白石上课时,林风眠就特地为他预备一把藤椅放在一边,下课后有时还亲自送他到校门口。
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回忆这段往事说:“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我65岁,北京有所专教作画和雕塑的学堂,是国立的,名称是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林风眠,请我去教中国画。我自问是个乡巴佬出身,到洋学堂去当教习,一定不容易搞好的。起初,不敢答允,林校长和许多朋友,再三劝驾,无可奈何,只好答允去了,心里总多少有些别扭。想不到校长和同事们,都很看得起我,有一个法国籍的教师,名叫克利多,还对我说过: 他到了东方以后,接触过的画家,不计其数,无论中国、日本、印度、南洋,画得使他满意的,我是头一个。他把我恭维得了不得,我真是受宠若惊了。学生们也都佩服我,逢到我上课,都是很专心地听我讲,看我画,我也就很高兴地教下去了。”《一代大师风范——忆三十年前的往事》中记叙了对林风眠的访问谈话,记述此事说:“当初,齐白石对任教‘洋学堂’不具信心,曾对林先生坦言:‘林校长,我从小是苦人家一个砍柴放牛的孩子,作田的农民,雕花的木匠,只读了一些启蒙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一类的书,让我到大学去教中国画,我是不敢答应的。’过了些日子,林先生又去诚恳邀请。这次林先生讲了许多使齐白石老人放心的话,称赞他的诗和他的画如何如何好,在座的朋友听了也很喜欢白石老人任教。白石老人曾说:‘林校长这样恳切的心意,着实使我不好意思再推辞了。’也就答应了他。当时齐白石已65岁,上课时,风眠先生看他年纪大,还预备了一把藤椅;下课后,还亲自送他到校门口。齐白石很高兴地握着林先生的手说:‘林校长,我信得过你了。’白石老人还特地画一张画相赠,还向馆子喊了几个菜,请他在家吃便饭,藉此以表谢意。”
由于宣传上的误导,人们总以为是徐悲鸿发现了齐白石,而实际上林风眠请齐白石出山要比徐悲鸿请他任教早20年,但林风眠从来不宣扬,要不是齐白石写了《白石老人自述》,后人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
接着,林风眠的朋友、法国画家克罗多,也应国立北京艺专之聘,偕夫人抵达北京任教。
林风眠著文介绍克罗多教授:“克罗多先生,生于法之逖昌,幼年习画于逖昌国立美术学校……唯克氏天性浪漫,富于创造,因而厌恶模仿与机械式的学校教育。在该校二三年,即脱离学校生活,与雕刻家和画家波彭、鲍得鲁、马蒂斯、达佛伦诸人共同在巴黎独立展览会发挥其创造的新艺术运动,一直到现在,始终向艺术方面不断地奋斗。……法国当代批评家鲁茵说:‘我们从克氏画幅上面可以看出他苍劲活跃的笔锋,同时有一种伟大深沉的空气压迫到我们心灵上来,这不愧为新近印象派的巨擘。……克氏很钟情于东方艺术,并极赞扬中国人博爱和平的性格。”
林风眠的这段介绍文字,很能说明他为什么要请克罗多来校任教的宗旨了,他希望克氏此次到中国来,能予中国艺术界更多的影响。
齐白石执教,克罗多来华,这表明林风眠调和中西艺术的思想,不只是表现在自己的绘画艺术上,他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要打破中国绘画沉闷的局面,须培养大批青年学生,这些学生就是实践他的艺术思想的种子,撒上去总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在林风眠的影响和倡导下,艺专的学术空气空前活跃,探索艺术的社团组织,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学生课余团体“形艺社”还推林风眠为社长,其宣言以“接近民众”为**职责。“形艺社”成员的作品在北京举行首次展,不售入场券,参观者出入自由。但是中国的观众太不争气了,有的在展出的作品上乱涂乱抹,语言污秽,连报纸的记者看了都感到不成体统,写文报道“随笔乱写之批评,污人耳目,实为世界各国所无”。
艺术家: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
开学伊始,林风眠就向学生提出画画与做人的要求。他要求学生一是“要有远功利的态度”。艺术家的责任是自我道德的责任感,如果一个青年,头脑充满野心、虚荣、贪婪,他的艺术也就完了。二是“要有爱自然的态度”。他常用达·芬奇的话:“到自然中去,做自然的儿子。”他对“自然”的解释即除本身之外,一切精神、物质及其现象,均为自然。他说:“一个艺术家应当有从一切自然存在都找得出美的能力,所以他应当对一切自然存在都有爱慕的热忱。因为他是爱艺术的,艺术又是从这些地方产生的。”三是要求学生要有“精密观察的态度”。他说:“艺术家常能见人所不能见,闻人所不能闻,感人所不能感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艺术家是具有特别的敏感的人物……此种观察且永无停止。故艺术家,能得事物之真……”他的艺术见解倾服于托尔斯泰,托氏说艺术就是把自己感觉到的东西,用一定的形式传达给别人。所谓“精观察”是以“善感受”为基础的。四是要学生有“勤工作的态度”。这也就是勤练技巧的态度,他谆厚告诫学生:“这技巧稍一放置是很容易生锈的。”他还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学习中外历史,掌握外国语,阅读文艺名著。
林风眠定居香港后,90岁时有台湾之行,有着这样一段回顾:
我当时在西湖创办国立艺术院的制度,同巴黎的艺术学院差不多。我主张不要临摹,要写生,要写实。学校里有动物园,你要画鹭鸶,你先去看看鹭鸶再说嘛!要有一个艺术上的基础嘛!先学一点西洋画向自然描写的一种写生基础……对自然能够写生得好,以后到国画去,拿传统,拿古人历史上的经验同现代的写生经验融合。……办学校的时候,我是主张把所有有用的东西,能够写生的东西,移到自然去,能够了解自然,然后再去创造。
对学生的基础训练,林风眠要求是很严格的,特别强调素描基础,学生读预科时,每周有24节素描课,有些好学的同学,画素描如醉如痴,星期天还要爬窗子到教室里画一天。画水彩之风也很盛,白堤、苏堤、葛岭,到处都是艺术院的学生,拿个画夹,对景写生,还有的跑到工厂区、街头去画穷苦大众。学生学习热情很高,除正课学习,还成立了速写、水彩、国画、图案等学术性的团体,每周举行观摩学习,夜间灯火通明,勤学苦练,互切互磋。一些当年国立艺术院的学生回忆那时的情景,都还感叹说“真令人神往”!
林风眠的素描法,在当时就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人们称之为“林派素描”。1930年在上海美专读二年级的蔡若虹,几十年后回忆说:“由杭州艺专转学过来的同班同学带来了一种新的素描方法,尽管教学的老师不以为然,可是有不少同学马上仿效起来……更为令人瞩目的是,在不违背客观真实的前提下,突出了作者本来就存在的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往往和描写对象固有特征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那种大致相同的刻板模拟就不存在了,画面上的灰色调子也看不见了,留下来的是虽然有些粗犷可是黑白分明的具有个性的鲜明形象。……‘林派’素描风格不仅与木刻版画的风格相吻合,而且这一基本练习的转换,直接配合了创作题材的转换;在‘瓶花’与‘裸女’的领域里徘徊了十多年之久的美术创作内容,突然闯进了以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与斗争为主的新天地,这是我国美术史上一件大事。促成这件新生事物的,我以为除了鲁迅先生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木刻运动以外,林风眠先生领导的不声不响的素描教学的改革,也值得美术教育方面作为**的纪念。”
和“林风眠素描法”相对应的是“徐悲鸿素描法”。在中国美术教育上,徐悲鸿素描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徐悲鸿与林风眠对中国画衰败的症结认识不一,所以同样是对素描的强调,其具体内容却不一致。徐悲鸿认为中国画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对自然未能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挽救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输入西方写实主义方法,他在基础训练中提倡的素描,基本是以写实造型和精确的明暗光影为核心。“林风眠素描法”则如蔡若虹所说,从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找出**足以代表它的那个特点,以极有趣的手法,归纳到整体的意象中以表现之。可以这样说,徐悲鸿素描观念是画家的,林风眠素描观念则得到了升华,是艺术家。两者有高下之分。林风眠素描法改变了人们的艺术观念,所以蔡若虹称之“这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件大事”。
沉默寡言的性格,可以用波涛汹涌的文采宣传自己的艺术主张,可以带着感情作画,可以单纯地凭艺术家的良心和正义感对人对事,可是自己的贡献和创作的业绩,却不声不响地放进辽阔的世界,寂然无闻。
讲台上的林风眠,谁还能说得清楚呢?的确,他还有不少学生活动在全国各地,如今也都是世界级名人了,即使谈自己的老师,也只是谈师生之谊,自己如何得到老师的垂青,谈老师是如何教他的。
林风眠的老学生赵无极说过,“当我异想天开,有不同看法的时候,林风眠教授鼓励我,要有勇气向传统绘画宣战”,“**愉快的就是阅读来自外国的书刊和杂志,如《时代生活》、《时髦》。在这些书刊里,我发现了塞尚、马蒂斯和毕加索的作品”。国立艺专学生、木铃社负责人之一曹白回忆,林风眠在学校时,基本上采取放任的态度,“他是一个艺术家,他不像国民党一些不学无术的校长”。还有他的后期学生席德进,写了一段林风眠的教学法,虽然席氏已在台湾逝世了,但是,他记录林风眠的教学法的文字还留着:
林先生教我们高年级是尊重学生个性而指导,用启发的方式发挥每个人的特色。
“你的画应该风格化一点!”当他看到某个学生画得平凡而无特色时说。
“你应该放松一点,随便些,乱画嘛!”当他看到某个学生画得太拘谨,老是在做基本功夫,一心只想传达对象的外形与光影的准确时说。“你画得太基础了!”那是指初学时应该往表现对象方面去追求,“变一变嘛!”
“用线嘛,用线去表现形体。”
“不要画得像学院派,光与影是附属于本体的,不是空有光影,而不见实体与本质。光与影是被动的。”
“人体的线条是流动的,把线画活起来!”
“不要画得太紧(死板),画松动(放开)一些。”
“去了解古典画的坚强。”
“艺术上**难的是达到感情与理智的平衡。”
“在自然中去抓些东西出来。”——不是依样画葫芦,是有选择地提炼自然,画它的精华,画你所要的。
“去读一些文艺、哲学、历史方面的书吧”——充实你的心灵,启发开你混沌的心智。
“画不出来,就不要画,出去玩玩。”
他不常改学生的画,假如你要他改,他也会示范一下。
他总是含笑待人,轻松而无拘束,但不失老师的尊严。他富于爱心,又很随和,天真而慈祥。但是你可感觉得到他是个意志坚强而有魄力的人,眼光远大,有伟大抱负,雄心万丈。
他几乎用他整个人格影响着他的学生。
“你们**好不要改行,都改了行,我的心血全白费(教)了。若一定要改行,毕业离开学校之后,马上改,对你们是有好处的。”
“看些伟人传记。”——看他们是怎样在人生中奋斗的。
我们那时大家都手捧着一本傅雷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赵无极也劝我们必读——“那是年轻人的圣经。”
赵无极常来林风眠教室,说说笑笑。林先生常请赵先生指点学生的画,讲解一些现代观念。艺术不是学得来的,艺术是靠熏陶来的。那时在杭州,傅雷来过我们教室,张书旂来学校演讲过,诗人徐迟是赵无极家中常客,还有无名氏,我们所接触的都是中国当代文化界**的人物,他们的光都曾辐射过我们。
有一次,林风眠检查洪毅然的作业,就对他说:“你画得太理智,太冷静了,作画之前无妨少量饮一点酒,这样就会狂热起来,画画需要炽热的情感,要把亚波罗(日神)精神与狄俄尼索斯(酒神)的精神结合起来。”后来成为大诗人的艾青,18岁考进国立杭州艺专。考进去只念了半个学期,林风眠走到他身边看他画的素描,说:“你到外国去吧,你在这里学不到什么。”作为校长,这不是等于拆自己的台嘛,但林风眠还是这样做了。林风眠这种爱学生、爱青年的精神是贯彻始终的,他支持助教刘开渠、雷圭元去法国学习,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艾青到了法国和刘开渠、雷圭元相遇,也是林风眠的安排。艾青到了法国,对后期印象派的画产生了兴趣,对学院派的画不喜欢,爱看雷诺阿的画。艾青回国后就坐牢,不能作画,就写诗了。后来艾青去看林风眠,林风眠把画摊在地上,让艾青自己挑。足见林风眠爱才之心切。
……
林风眠,多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他带着那颗善良的童心,从这一个学生的画板走近另一个学生的画板,似乎在不停地絮语着,不是在说教,而是诱发学生们的艺术感觉,要把隐藏在学生灵魂深处的艺术细胞诱发出来,让它自己去生长。他是在用自己心中的血去浇灌学生的艺术生命。林风眠的一位30年代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我以为本校与国内其他艺术学校在教学上顶大的一个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教人怎样去感觉,而另一个是怎样涂画。如果说艺术不等于技术,如果说手上的技术是要从脑中的感
画未了:林风眠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画未了:林风眠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画未了:林风眠传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画未了:林风眠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画未了:林风眠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