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希腊的雅典娜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穿越了时间隧道的宏伟建筑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漫长岁月中的风霜雨雪黯淡了它们曾经光华四射的容颜,却赋予它们沧桑尽显的凝重和神秘感!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拜者。作为一个象征,它们当之无愧,毕竟它们所代表的古代文化,曾经辉煌一时,璀璨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或者独放异彩,或者交相辉映,照亮着古代人类探索文明的路。
目前公认的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古印度河流域以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他们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文明起源乃至延续的过程,作为文明象征的遗迹和遗物保存下来的数量相当多,内涵也极为丰富,而这些遗迹和遗物,是今天的人们通向过去世界、研究古代人类的桥梁。
无论你走进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还是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琳琅满目的古代艺术品总让你目不暇接,乃至由衷地发出“观止矣”的赞叹。但是漫长的历史岁月和广袤的生存空间赋予了我们祖先进行发明创造的不竭激情,如果你认为你所看到的已经是一部完整的人类历史的话,难免会失之偏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激情创造在世界各地不断展现,不断向人们揭示着古代社会神秘高远的生活画卷,而打开这本古老画卷的正是世界各地的考古学者们!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在西方兴起的崭新学科,距今只有150余年的历史,其理论和方法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在中国,考古学者们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一方面,考古学传至我国尚不足80年的历史,在理论、技术诸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古老的文明延续时间长,地上地下的遗迹遗物非常丰富,而且堆积情况复杂,无疑对年轻的中国考古学者们提出了挑战!但他们没有退缩,也没有等待,从1929年第一代考古学者李济先生发掘华阴村遗址开始,考古学者们在北京周口店、河南安阳殷墟、山东济南龙山城子崖等地点广泛探寻古人类遗留的踪迹,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国考古进入了黄金时代,陆续发现、发掘的云南元谋人化石,陕西蓝田人化石,黄河上、中、下游各成序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偃师商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长城,汉代阳陵丛葬坑,满城汉墓,南越王墓,马王堆汉墓,隋唐时期的长安城,临潼杨贵妃洗浴的华清池,敦煌莫高窟,法门寺地宫,明定陵,明长城以及清代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墓等,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从远古发源,历经兴衰,既有汉唐辉煌又有清末耻辱的全景图卷。其中,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现层出不穷,难以俱陈:长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陕西临潼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虽然如此,中国的。考古学者们仍然是不为人注意的一群,他们跋涉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栉风沐雨,餐风宿露,忍受现代人惧怕的寂寞和孤独,努力地工作,为着一种崇高的理想,凭着一种执着的信念。他们又是乐观向上的一群,单调生活中亦不乏乐趣:或残灯如豆,传说发掘中的一些轶闻趣事;或以茶代酒,相对饮尽无边的荒山落日;或轻拨琴弦,心思暂时溶入小河流水;或信口高歌,尽情抒发胸中块垒。因此,本书再现的不仅仅是考古的浪漫之旅,也不仅仅是艰苦的发掘经历。其实,考古亦如生活,是一杯淡淡的甘甜和淡淡的苦涩掺成的美酒,醇香让人难忘,一丝苦味令人回味无穷。
本书写作过程中,承蒙齐鲁书社的贺伟、侯仰军二位同志悉心指导,热情鼓励,我们表示感谢!成书过程中,我们曾翻阅和借用了大量已故或者仍然健在的亲历者已经发表的资料,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飘落的雪花,你不必惊奇,因为就是她,伴我们度过了1997年的漫漫寒冬;当你闲暇时,或者因为下着小雨而有了读书的心情,偶尔打开她,但愿她的出现,不会灰暗你本快乐的心。果真如此,那就是我们较大的慰藉了!
目录
序
神秘的“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发掘纪实
正在苏醒的一代王都——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发掘纪实
三星伴月——揭开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纱
震撼世界的地下军阵——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发掘纪实
马王堆的神话——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发掘纪实
魂留南国的异乡人——广州南越王墓发现发掘纪实
双乳山之谜——山东长清济北王陵发现发掘纪实
劫难与永生——敦煌莫高窟百年风雨记
石破天惊——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发现发掘纪实
帝王的悲哀——定陵发掘纪实
……
精彩书摘
继王懿荣首开收藏甲骨之风后,有些金石学家也陆续加入到搜购、收藏的行列中。其中有一位有心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王懿荣殉国后,所藏甲骨大部归于刘鹗,除此之外,加上托人代购的一部分,其收藏数量几达5000片之多。1903年,刘鹗从其中选出1千余片,做成拓片,编为《铁云藏龟》一书,这是甲骨文著录的第一部专著,开甲骨文研究的先河。然而,刘鹗的命运较之王懿荣犹有不及,他虽亦为忠义之士,却因擅开皇仓、赈济百姓而被清政府流放边疆,死在异乡的土地上。
刘鹗开始搜求甲骨时,已经注意这些甲骨的出土地点了,因为只有搞清出土地,才能最终揭开这种甲骨文字的奥秘。但出土地对世人来说一直是个谜,古董商心里明白秘密泄漏的后果,对此守口如瓶。惟利是图的古董商们告诉刘鹗的甲骨出土地点,或是汤阴,或是汲县,却从来没有和安阳联系起来。当时交通不方便,也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还真的让古董商蒙混过关了,刘鹗一直对甲骨出土于河南汤阴深信不疑,这位著录甲骨文的第一人,至死也被蒙在鼓里。其发表的专著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反响,流风所及,“汤阴说”同样蒙蔽了日本人,成为一段时期内有关甲骨出土地的主流。但狡猾的商人编织的谎言最终还是被戳穿,戳穿谎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在当时的金石学家罗振玉的劝诱下,惟利是图的古董商人终于道出甲骨真正出土地之所在。
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他一生保守、反动,是地道的保皇派,但这并不影响他勤于治学,善于稽古,具备丰富的金石学知识。他和刘鹗过从甚密,接触到甲骨文后,立即全力以赴地从事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他首先知道甲骨出土地的真相后,接着便进行了一番考证,从史书上查找材料,证明安阳为殷朝的都城,出土甲骨的地点,应即为殷墟之所在!弄清了这一点,让罗振玉大喜过望,原来这些神秘的文字乃是三千年前商朝人遗留下来的,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文字!罗振玉惊喜之余,当机立断,不仅先行派其弟罗振常和妻弟范兆昌前往安阳,搜购甲骨,而且他还亲自前往安阳小屯殷墟,进行实地调查,收获颇丰。这一年是1916年,这也是金石学者第一次把足迹印在古老的殷墟之上。罗振玉搜集甲骨数以万计,先后出版多种专著,当仁不让地成为甲骨学最早的权威。
甲骨学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自从殷墟被发现之后,不知不觉中,它已成为殷墟的一部分,而且日渐成为其小而又小的部分了。殷墟,走过历史的荒野,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不断发现的遗迹震撼着世人!
殷,在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它地处黄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洹河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沿河两岸水土肥美,利于灌溉;前有黄河天堑,后有太行山脉为依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殷商版图中比较居中,便于控制四周的小国,的确是一块建造国都的风水宝地。
殷作为商朝后期的统治中心,一直是商代经济、文化的兴盛之地。虽然其地面建筑在商亡时遭到严重破坏,但仍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地下遗迹和遗物,举世闻名的甲骨文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更好的遗存等待我们去发现。殷墟的千年酣睡,就要被人们一声声唤醒了……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即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他那雄浑豪放的笔触,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的奇丽惊险,同时发出古蜀“开国何茫然”的感叹。而当近现代的历史学家,面对着古蜀之何时开国、何地建都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他们感到的仍是一片茫然。据晋人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它历经夏、商、周三代,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还参与
讨伐队伍之中,对商作战。若按《蜀志》的提法,蜀立国始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三皇之一的人皇时期,那么当有45000多年的历史,这真是显得太夸张了,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固然可以将“四万八千岁”写入诗中,严谨重实证的历史学家们却很难相信如此巨大的数字。即以肇始于黄帝时期,其立国也在夏商周之前,这同样令研究者们感到不可思议。《文选·蜀都赋》刘逵注引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蜀王本纪》又说“蜀王之先名蚕丛、柏蔓、鱼凫、蒲泽、开明”,他们“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对于这几代蜀王,《华阳国志·蜀志》又作了些简单介绍。说蜀侯蚕丛最先称王,他的特点是“目纵”。他死之后,葬以石棺石椁,国人也纷纷效法,所以习惯上认为石棺墓就是蚕丛后代“纵目人”的坟冢。蚕丛之后为柏蔓,柏蔓之后为鱼凫。相传鱼凫王一次到湔山(在灌县境内)种田时,忽然得道成仙而去,蜀人十分思念他,就在湔山立祠祭祀。再后就是杜宇,亦即蒲泽,又称望帝。
杜宇(蒲泽)之后就是开明。战国初期,九世开明帝改帝称王,有一次他做梦国都迁移了,醒后便做出决定,将都城由郫邑迁至成都。那时中原诸国称霸争雄,战乱不已。蜀地远处西南隅,开明氏恃秦岭、剑阁之险,闭关自雄,修水利,劝农耕,务蚕桑,发展经济,国力十分强盛,势力一度扩展到东起涪江,西到大渡河,北自陕西凤翔,南至今四川宜宾的广大区域。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更元九年)秋,秦国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军人蜀。不久,杀蜀王,灭掉蜀国,古蜀的历史就此结束。
纵观古蜀国的历史,只有开明氏一朝记载较多,杜宇氏之前以至蚕丛氏时期,文字记载不过是只鳞片爪,且多夹杂着神话传说,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如何,与周边关系怎样,人们都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了。月亮湾玉石器的出土给古蜀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线希望,可惜这仅仅是个希望。从30年代以后,直至70年代,古蜀文化的研究进展不大,也没有出现惊人的考古发现,眼看走到了山重水复的地步。恰在此时,三星堆附近又获得了重大考古发现。
但一件雕塑作品仅仅做到了形似还不够,只有形神结合、形神统一才能算一件成功的作品。而秦俑个体雕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重视传神,努力做到形神统一,刻画了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精神面貌。秦俑的塑造追求形似,但绝非为形似而形似,它还要与神的表达相结合。以武士俑的胡须为例,胡须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或在唇上直接刻画出胡形,或是粘接泥片加以刻削,或径以泥块作成,或用减地浮雕法刻成;胡须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有络腮大胡,有三滴水式乳状髭须;有胡角下垂的,也有胡角上翘的,但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的胡须,却与该人的年龄个性密切相关。留络腮大胡者,双腮有两片浓密的丝须,上唇配双角上翘的大八字胡,一般年纪偏老,性格粗犷;留小八字胡者,上唇上横置两片短小的小胡,下颏配有一点小须,一般较为年轻,显得潇洒干练;留双角下垂的八字胡者,两撇胡丝沿口角自然下垂,下颏配一撮小须,一般性格文静。此外,或冷峻或深邃或圆睁或机灵或锐利的眼睛,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的耳朵,或塌平或高耸或粗短或瘦削的鼻子,或薄薄或润厚的嘴唇,或棱角分明或双唇半启或两唇紧闭的嘴巴,再加上或细长或粗短或浓密或如山脊或似弯月的眉毛,无不强化了秦俑的精神面貌。正是由于把个体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精神相结合,秦俑艺术给人们留下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面目清瘦一把长须形态平静的老将表情严肃,显得稳健而多谋;面阔耳大天庭饱满眉如山脊的中年将领,显得威猛而豁达;面形圆润细眉大眼嘴唇鼓突的战土活泼可爱稚气未脱;长眉大眼阔口厚唇者气度凝重;五官粗壮双目圆睁者神态英勇;双唇紧闭侧耳凝神者机警聪敏;舒眉秀眼若有所思者文雅沉静……真可谓千人千面,少有雷同。在陶马的塑造上,作者同样抓住眼、耳、鼻、口等关键部位突出马的神态。状如悬铃的双眼,尖尖耸立的双耳,粗大翕张的鼻孔,裂长嘶呜的口唇,再加上肌肉丰实刚健有力的肢体,翘卷的尾巴奋扬的鬃毛,一副欲在疆场上左右奔突驰骋千里的潇洒姿态。难怪有人说:“它们的出现,是我国古代长期盛行的骏马雕塑艺术的真正开端。”正是秦俑的作者们在继承和发展前代造型艺术的基础上,将圆雕、浮雕和线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塑、堆、贴、刻、捏、画等技法,显示了立体形象的体、重、形、神、色、质等艺术效果,并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概括,寓静于动,动静结合,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共性中突出个性,于一个受纪律约束而整齐划一列队的庞大军阵体系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又个性鲜明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所散发的勇武精神又总与军阵的临战气氛相契合。
椁室的边箱清理完毕后,开始拆卸椁板,打开棺室盖板,盖板有两层,打开后,发现棺为套棺,而且有4层之多!第一层是黑漆素棺。棺的外部遍涂棕黑色油漆,没有描绘花纹,棺内则涂朱漆。拆开后,暴露第二层彩绘棺。棺内亦涂朱漆,纹饰很少,棺外部以黑漆为地,彩绘有复杂多变的云气纹,以及穿插其间的形态生动的神怪。其中画面上常见的是一种面部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顶竖长角,兽身有尾的怪物。这种怪物,往往衔蛇操蛇,也有袍服人立的,但四肢似猿,手足不分。《山海经·中山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楚地多信巫,江湘又多神怪,当时的统治者在棺上绘操蛇之神,多含辟邪、升仙之意。第三层棺也是彩绘棺。棺内外髹以朱漆,色彩鲜丽。在棺外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色调,绘画出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也起着祈福避邪的用途。两层彩绘漆棺的绘制方法与后世建筑彩画的作法近似,先用漆将木材表面刮抹平整,再用各色油彩描绘花纹。构图严谨,不留空白,讲求平衡和对称,画法多采用铁线描,或平涂勾勒,线条流畅而且富于变化。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注意层次感,而且讲究整体效果,注意不同色调的色彩搭配,色彩瑰丽,随意流畅,表现出强烈的汉代艺术风格。
……
前言/序言
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希腊的雅典娜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穿越了时间隧道的宏伟建筑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漫长岁月中的风霜雨雪黯淡了它们曾经光华四射的容颜,却赋予它们沧桑尽显的凝重和神秘感!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朝拜者。作为一个象征,它们当之无愧,毕竟它们所代表的古代文化,曾经辉煌一时,璀璨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或者独放异彩,或者交相辉映,照亮着古代人类探索文明的路。
百年重大考古发现秘闻录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百年重大考古发现秘闻录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