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写《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目的是为了总结30年与俄共“和平共存”斗争的“血泪经历”,作者本人怀着“悲痛无比的情绪”出版了这部著作。
内容简介
在孙中山同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之后,蒋介石就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捞取了一笔政治资本”,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莫斯科的鼎力支持,在国民党内资历尚浅又没有多少根基的蒋介石,能够一跃雨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第二号人物!
在两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不遗余力地援助过国民党。但是,苏联共产党同中国共产党毕竟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莫斯科的暗中支持,共产党很难那么快就发起辽沈战役,并一举拿下整个东北。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莫斯科支持的“左派”领袖
1. 孙中山派蒋介石出访苏联,商议中俄“共同行动”
2. 蒋介石为苏联红军的精神所感染,非常激动和兴奋
3. 生性多疑的蒋介石以为莫斯科“不把他放在眼里”
4. 莫斯科在外蒙古问题上的立场,使蒋介石大为不满
5. 蒋介石表示不相信苏联人的话,孙中山则断定蒋介石“顾虑过甚”
6. 黄埔军校创立初期,在蒋介石主持下,“色彩是相当红的”
7. 在苏联顾问扶助下,不到40岁的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第二号人物
第二章 进攻与退让
1. 蒋介石的言论和行动,使他深得鲍罗廷的信任
2. 布勃诺夫断定:“中山舰事件”是针对俄国顾问和中共的“半暴动”
3. 蒋介石扬言:如果不批准我辞职,就应该让季山嘉回国
4. “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苏联人却选择了退却
5. 蒋介石回忆说:鲍罗廷的态度极为缓和,凡我所提主张,“都作合理的解决”
6. 鲍罗廷表示:应对蒋介石作最大限度让步,不反对“整理党务案”
第三章 “清党”反共
1. 鲍罗廷积极支持北伐,把赌注押在蒋介石身上
2. 北伐战争在客观上帮助了蒋介石
3. 鲍罗廷主张利用北伐倒蒋,远东局认为鲍罗廷在搞“投机”
4. 莫斯科坚持以武汉为首都,在迁都问题上,蒋介石出尔反尔
5. 共产国际拒绝接纳国民党,却任命蒋介石为主席团“名誉委员”
6. 鲍罗廷警告蒋介石:如果有人压迫农工,反对C. P. ,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想法子打倒他
7. 在饱尝了“利用蒋介石”的苦果之后,莫斯科终于断绝了同蒋介石的关系
第四章 中东路事件
1. 斯大林声称:在中东路问题上必须规定苏联的某些“特权”
2. 蒋介石宣称:先收回中东铁路,“然后谈判一切问题”
3. 苏联召回使馆人员,蒋介石扬言要同苏联绝交
4. 蒋介石称:对苏作战已有全盘计划,“全国军队可随时赴援”
5. 苏军大举进攻,蒋介石叹息:“四月辛苦,付诸东流”
6. 尽管南京政府一再抗议,也未能阻止苏联将中东铁路
出售给伪“满洲国”
第五章 再度携手
1. 面对共同的敌人,莫斯科与南京之间开始寻求新的合作
2. 共产国际表示:要真正武装抗日,就必须有蒋介石的军队参加
3. 蒋介石对莫斯科在西安事变中所采取的立场“表示感谢”
4. 日军大举侵华,英美等国却在袖手旁观,只有苏联迅速作出了反应
5. 蒋介石请求苏联出兵,斯大林表示:尚未到与日开战时机
6. 蒋介石致电斯大林,“斗胆”提出“超出常规的请求”
7. 国民党所有战区都有苏联顾问,而共产党军队里却只有苏联记者
8. 苏德战争爆发,蒋介石“挑唆”苏联同日本“公开交战”
第六章 莫斯科的交易
1. 随着欧洲战争的行将结束,莫斯科卷土重来,重新染指中国新疆
2. 莫斯科抱怨说,中国有了美国这个靠山后,就把苏联全然抛在脑后
3. 苏联提出对日作战条件,蒋介石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4. 斯大林宣称,苏联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也不会以任何形式阻碍中国统一
5. 中国在外蒙古问题上作出了“舆论所许可的最大让步”
6. 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国民政府最好同意达成协议,否则中共将进入满洲
第七章 斯大林在中国搞“南北朝”?
1. 斯大林的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不快”
2. 莫斯科对中共的暗中支持,使国民党在接收东北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3. 苏联把东北经济合作作为撤军的条件
4. 斯大林担心美国势力向东北渗透,蒋介石表示,东北不会成为反苏基地
5. 苏军要中共调集更多的主力部队,以便同国民党争夺东北
6. 毛泽东怀疑斯大林有意在中国搞“南北朝”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莫斯科支持的“左派”领袖
1.孙中山派蒋介石出访苏联,商议中俄“共同行动”
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和孙中山在各自的国家里领导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而且彼此之间都关注着对方的革命。1912年7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机关报《涅瓦明星报》上发表文章,称赞孙中山是一位“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还说,孙中山颁布的革命纲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1917年11月发生的十月革命也引起了孙中山的极大关注。在革命爆发后的第3天,中华革命党的机关报《民国日报》就报道了十月革命的消息。1918年1月和3月,孙中山两次指示中华革命党人密切注视俄国革命的动向,以期互相援助。7月,他致电列宁,表示十分钦佩俄国共产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认为苏俄的建立给东方人民树立了榜样,使这些革命的人民有信念去建立与苏俄同样“新式的和巩固的制度”。
在孙中山看来,俄国革命的目标就是争取人权和民权。所谓人权,就是实现“农民工人生活之改善”;民权则是“革除专横之王家及贵族而建设民主政治”,而中国革命的要求也无非就是这些。所以,孙中山在1918年7月致列宁的电报中指出“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有着同样的目的”,并且建议“中国革命党和俄国共产党要联合起来进行共同的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欧战胜国纷纷转向中国,企图恢复其在中国的特权,唯独苏俄对中国表示了友好。对于孙中山的上述举动,莫斯科很快就作出了反应。1918年7月4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说,在俄国发生的事件首先在亚洲邻国产生了反响。在中国革命党的领导下,中国南方人民已经自觉地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前几天,我们已经听到了这个运动的领袖的声明”。8月1日,契切林致信孙中山,称他是“敬爱的导师”,“中国革命的领袖”。契切林在信中介绍说,俄国革命目前遭到了国内外敌人的围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个“力量悬殊的斗争”时刻,“俄国劳动阶级吁请中国兄弟共同斗争”。他建议中俄联合起来,“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的联盟”。
与此同时,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发表对华宣言。对于这个宣言。蒋介石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称,这是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依其世界革命的策略,“在东方最先尝试的第一次笑脸外交”。他这个笑脸外交所发表的宣言,在东方国际政治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未有的一个伟大的宣言”。这个宣言使中国国民感觉俄国革命是一个侵略强权的旧帝制灭亡,和一个平等博爱的新政权成立。
不仅如此,莫斯科还派人到中国寻求同孙中山的接触,波达波夫就是最早的一位。据波达波夫说,1919年年底至1920年年初,他在上海同孙中山保持着密切联系,他认为孙中山是“一位狂热的反英者”。在接触中,波达波夫说服孙中山向莫斯科派遣两名代表。一位是廖仲恺,另一位是朱执信,于1920年8月取道欧洲前往莫斯科。波达波夫还将刊有苏俄宪法、土地法令、俄法条约的英文版小册子送给了孙中山。
1920年夏,俄共(布)阿穆尔州中国部书记刘江拜会了孙中山。双方还达成一项协议,准备把中国华南、俄国中部和远东地区的中国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并且把新疆作为驻扎苏俄军队和中国南方军队的集结地区。刘江在给俄共(布)阿穆尔州委的报告中提到了孙中山准备向苏俄派遣两名代表的想法,他们还打算在海兰泡待一段时间。
到了1921年,莫斯科对孙中山和广州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4月21日,俄共(布)党员索科洛夫—斯特拉霍夫向莫斯科递交了一份秘密报告,介绍了国民党和广州政府的情况。索科洛夫于1920年11月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结识了国民党的代表李章达。据李章达反映,他想去莫斯科,以孙中山的名义建议苏俄政府签订在华联合行动的协议。这项协议的旨意使苏俄红军从土耳其斯坦向新疆发动进攻,直逼中国四川的成都。那里有40000名中国国民党员,已经做好了策应这一行动的准备,并且在那里“兴高采烈地迎接红军”。索科洛夫在报告中还提到,国民党中央委员李烈钧同他谈话时证实了李章达所说的话。李烈钧告诉索科洛夫,俄国革命的目标和任务同广州政府的目标和任务很相似,他们“试图同苏俄建立亲密关系,最好通过秘密派遣代表互通情报和签订必要的协议来实现这一点”。李烈钧还表示,他到广州后就提出“向苏俄派遣使团的问题”。所以,索科洛夫向莫斯科建议,“同广州政府尽快建立联系”,这是苏俄在远东政策中“最迫切的任务”。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护法军政府非常大总统。8月28日,他致信契切林,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并且告诉莫斯科,他已经当了广州国民政府的总统,由于政府管辖的范围仅限于长江以南,所以目前还不能同苏俄进行商业往来。他在信中还写道:“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维埃的组织、你们军队和教育的组织。我希望知道您和其他友人在这些事情方面、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所能告诉我们的一切。”为此,孙中山迫切希望在此期间,能够同契切林或者莫斯科的其他友人“获得私人的接触”。
孙中山担任广州国民政府总统的消息使莫斯科受到鼓舞,苏俄政府开始考虑直接同广州打交道。10月31日,契切林致电远东共和国外交部长杨松,就莫斯科向广州派遣代表团的问题提出咨询。他问道:如果我们打算同时与广州政府来往,同北京的联系会不会中断?11月6日,契切林在给列宁的信中表示:我们庄北京设立代表机构之后就可以同广州政府进行往来。
1922年2月7日,契切林告诉孙中山,莫斯科派来的朋友不久将会拜访他本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朋友会经常留在孙中山身边。4月25日,马林奉命来到广州,准备同孙中山建立直接的联系。两天之后,即4月27日,马林同刚刚从前线返回广州的孙中山举行第一次会谈。孙中山询问了苏俄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情况,双方讨论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问题。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马林同孙中山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会谈两次。在此过程中,马林根据莫斯科的指示,向孙中山提出了苏俄同国民党联盟的问题。孙中山表示赞同,并且希望得到莫斯科的援助。
在莫斯科同广州建立联系方面,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7月17日,他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马林在报告中说,他对中国北方的运动及其发展的可能性产生了“一种十分悲观的观点”。相反,他对中国南方表现出极大的信心,认为这里的工作“大有可为,而且能够成功”。他还发表文章,阐述支持孙中山和国民党领导的南方革命的必要性。
马林的报告和建议,对莫斯科产生了影响。共产国际决定派马林再次来华,促成孙中山同莫斯科、共产国际合作。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莫斯科的援助,孙中山单凭国民党的力量统一中国显然是有困难的。况且,外国列强还在百般阻挠中国的统一。所以,对孙中山来说,他需要一位支持中国统一的朋友,而这个朋友只能是苏俄。正因为如此,在同苏俄代表接触的过程中,争取莫斯科的援助始终成为孙中山关心的问题。9月26日,孙中山同格克尔会谈时明确提出,他想谈两个问题。第一,俄国准备支持他实现统一中国的原则;第二,俄国用什么方式援助他。
格克尔当即表示,俄国原则上准备帮助中国的统一事业,毫无疑问,孙中山就是能够实现这种统一的人。
孙中山虽然掌握了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但装备相当落后。因此,他想组建一支独立而又可靠的武装力量,并且希望莫斯科能为这支军队提供交通工具和武器弹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三条线路,其中最长的但也是最可靠的一条线路是经过土耳其斯坦进入中国。他说,如果他的观点苏俄可以接受的话,他将派一名军事专家去长春同格克尔一道为莫斯科制定一项计划。孙中山还询问格克尔,俄国能否制造飞机,有哪些火炮,是不是有很多机枪,能否向他提供飞机。
12月20日,孙中山在给越飞的信中再次提出援助问题。他说:“我现在可以调动大约1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并且能够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进攻路线。但是,这需要得到武器、弹药、技术、专家等方面的援助。孙中山在信中询问越飞,苏联能否通过库伦支援他?如果能,支援到什么程度,在哪些方面?如果莫斯科重视他的计划,就请派一位权威人士来,“从近日采取行动的角度对这个计划作进一步的讨论”。几乎就在同时,孙中山又致信列宁,明确提出,他打算在不久的将来“派一名全权代表赴莫斯科,与您和其他同志一起协商为俄中合法利益而共同采取行动的事宜”。
这时,欧洲革命形势出现低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趋于稳定,而东方国家的革命却蓬勃发展。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问题,莫斯科希望在东方寻找到自己的同盟者。在此情况下,莫斯科更加注重中国革命。
继马林之后,越飞又同孙中山举行会谈。1923年1月16日,拥护孙中山的军队打败了叛军陈炯明,收复广州。当天,越飞抵达上海。从1月18日至27日,越飞同孙中山多次举行会谈。1月26日,越飞在给莫斯科的一份报告中称,孙中山准备打通同苏俄的联系。具体计划是:将位于四川的10万军队开到中国西北边境,然后通过东土耳其斯坦和库伦,在同苏俄可以直接接触的地方驻扎下来,以便从苏俄取得武器弹药。
这其实就是孙中山的北伐计划。而这一计划的实施则完全指望苏俄的帮助和支持,首先需要装备10万人的军队。所以,有关苏俄的援助问题就成了双方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孙中山告诉越飞,他准备对他的军队和国民党进行改组,还打算举行北伐反对北京的军阀集团。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物资和专家组织军队,所以这项计划一直难以实现。因此,他希望莫斯科在财政和顾问方面提供援助。
越飞声称,俄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因为有组织良好的军队和政党。他对孙中山说,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组织一个好的革命政党。他承诺,莫斯科可以向孙中山提供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
于是,越飞在给莫斯科的报告中就援助孙中山的计划提出了三个问题:(1)苏俄政府是否准备向孙中山提供200万卢布?(2)苏俄军队是否向张作霖发动进攻,把他从北京引出来?(3)苏俄是否在一两年内为孙中山的10万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我们在何种规模和在什么时期内提供武器帮助?
前言/序言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蒋介石的论著确实很多,但专门论述蒋介石同莫斯科关系的著作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为数不多的人物传记和部分档案资料里了解这方面的大致概况。
1956年,在中国台湾出版的《苏俄在中国》一书,记录了中苏30年的关系。但此书是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为了“反共抗俄”的需要而写的。用他的话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总结30年与俄共“和平共存”斗争的“血泪经历”,他本人怀着“悲痛无比的情绪”出版了这部著作。蒋经国声称,这本书是蒋介石“遭受患难、耻辱、艰险、诬陷、渗透颠覆的一部痛苦经验的结晶”。
蒋介石同莫斯科的关系果真像蒋氏父子所说的那样吗?实际情况是,在孙中山同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之后,蒋介石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机会“捞取了一笔政治资本”,他在一次演说中承认:“苏俄帮助我们,不只是物质帮助,并且是知识的帮助。”莫斯科用大批的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支持了中国的北伐战争。蒋介石当时在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上直言不讳地说,他身边有15名俄国顾问,因为他“需要他们的帮助以及苏俄的军械与子弹的帮助”。我们实在是不敢恭维蒋介石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北伐战争中吃了几场败仗之后,只好保持沉默,“让加伦全权领导作战部队”。
在线试读
序
1923年9月,蒋介石第一次访问苏联,这也是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莫斯科之行。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出访寄于了很大希望,他特意致信列宁、契切林和托洛茨基,介绍他的这位“参谋长和密使”。
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