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小说同名电影荣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63届每日映画大奖获得日本电影大奖,第32届日本学院奖,囊括了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13个单元中的10个奖项,第30届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及导演奖,广末凉子及余贵,美子双双夺得最佳女配角奖。
剧中主要人物:
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饰)
大提琴演奏家。因乐团解散而跌人人生的低谷,求职无门携妻返回乡下,阴差阳错地千起给死者擦洗、更衣、化妆的行当而成为一名出色的入殓师。
佐佐木生荣(山崎努 饰)
NK公司社长。善良敦厚、忍辱负重,九年前亲手装殓了亡妻后就千起了入殓师,并以此作为人生归宿。
小林美香(广末凉子 饰)
小林大悟之妻。率真无邪、通情达理,当发现丈夫从事入殓师职业的真相后,十分恼怒,后转为理解和支持。
上村百合子(余贵美子 饰)
NK公司职员。年轻时和情人私奔抛弃幼子,最终以从事殡葬业作为赎罪的方式,正直善良、善解人意。
山下艳子(吉行台子 饰)
经营乡下公共浴室的老婆婆。多年来勉力支撑澡堂经营方便乡亲邻里。后因过劳而猝死。她的去世,促成了美香对入殓师偏见的转变。
平田正吉(笸野高史 饰)
殡葬工人。乡下公共浴室的常客,剧中名言“死,不过就是跨过一扇门!”就是出自他之口。
内容简介
电影《入殓师》一口气拿下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32届日本学院奖等四项大奖。并且,在赢得殊荣的同时,也获取了不菲的票房收入,尔后推出的电影小说,竟也一度成为空前的畅销书,赚得盆满钵满。在电影电视空前繁荣、图像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入殓师》究竟有何等魅力能如此独领风骚呢?
作品的可贵之处, 首先在于对高度发达的日本工业化社会里最稀缺的资源——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有着强烈的渴望与深刻的描述。其次,值得肯定的是作品对于生活在日本社会底层的一些小人物给予了莫大的同情和尊重。
其三是作品的鲜明艺术特色。电影小说是近几年来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一改传统的由小说改编电影的套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电影节奏紧凑、人物塑造动作化的基础上,用文学的语言来弥补人物心理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并且,借助院线放映的影响力扩大文字读本的知名度。电影小说《入殓师》在写作方法上秉承了同名电影的优势,使之结构紧凑、画面感强,有鲜明的视觉印象;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文字的表现力,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更细腻,不时出现大段富有哲理的独白和剖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电影所难以表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吴彤彫,男,经济学博士,现在国家商务部工作。酷爱日本文学,出版的译著主要有《丑陋的臼本人》、《诗的花瓣——日本抒情诗集》、《北京海棠街》、《东京,没有谋杀》等,并在《译林》、《诗刊》、《外国文学》等发表过多篇译作。
译者最初接触日本电影《入殓师》,是在飞机上信手翻阅一本航空杂志时看到的一篇新闻报道。当时,吸引译者眼球并造成冲击的并非该片荣获奥斯卡奖的光环,而是颇有震撼力的海报画面以及由鲜为人知的故事题材所合成的内心视像。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最近我女儿向我推荐日本电影《入殓师》,我看了感觉太好了,你就发现这个民族对死亡的态度,真的能面对死亡,而且把死亡表达得那么美观, 那么有诗意。”
——王石
目录
引子
照片中的他和躺在棺材里的“她”,究竟是哪一个真正死去了呢?是两个人都死了?还是两个人都不是死者原本的模样?
“从东京回到山形乡下已经快两个月了,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啊?”
第一章 幻灭
大悟好不容易当了四个月的大提琴艺术家,竟然如此短暂,一瞬之间就成为回忆了?眼下,他犹如处在隧道深处,看不到出口,看不到一丝光亮。
第二章 彷徨
“什么?不问年龄,还保证优厚薪酬?” 一听“遗体”这个词大悟立刻毛骨悚然,这玩意儿,挣多少钱也不是自己能干的活儿啊……
第三章 迷惘
现在的大悟是一个一筹莫展的可怜虫,在连电梯都没有的破旧大厦里,在阴气瘆人的摄影室里出演穿纸尿裤的死人……不愿正视的现实愈发强烈地啮咬着他那颗破碎的心。
第四章 挣扎
……难道自己是在经受某种特殊的考验?……难道是对自己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的报应?……以琴为伴,以琴为乐,以琴生活,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生呢?
第五章 猝离
“脏!别碰我!”美香闪开大悟。一阵心酸,她眼泪夺眶而出……这是结婚以来大悟第一次看到美香流泪。
第六章 体悟
冬天原来就是如此寒冷。能这样轻松谈笑般地说这段往事,大悟经过了三十多年岁月……
第七章 新生
“……死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超越,是穿过一扇门,走向下一段旅途!一路走好,我们还会再见!”
第八章 释怀
……从不需要提起,永不会忘记……
即使是悲伤的离别,也要留住美丽的容颜
精彩书摘
宽阔的两间和室放上矮脚饭桌、电视机架等家具后,立刻充满了生活气息。虽没花费多少钱,但小家却布置得温馨舒适,这凝聚着两人的心血,对此,美香很满意。
在和美香相遇前,一心钻研艺术的大悟,房间内的布置极其简陋.桌布、水壶还有打扫浴室用的海绵等生活用品一概没有。和美香结婚后,两个人一起构建爱巢才令小日子变得快乐起来。
这次从二手家具店买回来的矮脚饭桌和电视机台桌,都是大悟挑选的。
美香好像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她修平了院子的土地,栽种了一些观赏植物,客厅里也布置了盆栽,和周围邻居也渐渐熟悉起来。虽然有时也会像存东京那样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但总体上说。隔断了都市喧嚣,两人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下来。
大悟每天都在关注报纸上的招聘信息。来到乡下不久,为了谋职业,他托关系、找门路、买一些登有招聘信息的杂志,但始终一无所就。有人曾动员他去做报纸征订员,这对性格内向愚直的大悟来说实存是勉为其难啊,他哪有本事去说动别人订报纸呢。幸亏美香从中圆场,婉拒了这份工作。
两人散步时,也看到附近的工厂贴有招工信息,但全都要求年龄存二十八岁以下,大悟今年已经三十七了,尽管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也毕竟有近十岁的差距啊。网上搜索吧,看到某一乡镇杂志在招聘编辑人员,待电话打过去,对方一听到大悟没有媒体从业经历居然一下撂了电话。
总之,现存的情况是四处受窘。只会拉大提琴的大悟,除了驾照外,没有任何资格证书,也无任何技能,另谋生计谈何容易啊!“吃饭了!”
楼下传来美香的声音,大悟拿着报纸走下楼来。
桌子上摆着酱汤、煎鸡蛋、纳豆、海苔、腌菜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搬到这里后,淳朴的乡亲们送来不少新鲜蔬菜和鸡蛋,加之厨房比东京的公寓要宽敞很多,做饭成了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还以为你会讨厌乡下生活呢。”
大悟对坐在身旁一脸微笑的美香说道。
“没有啊,感觉可新鲜啦!连水质也比城里好得多,煮出的米饭格外香,都没有必要买净水器或桶装纯净水了,省不少钱呢。”
“嗯。”
“对了,你看这个鸡蛋,是隔壁藤井家刚才给的,说是今天早上母鸡刚下的。我把它做成了煎鸡蛋,不过,生吃也该味道不错的吧?把生鸡蛋搅拌在米饭里也应该很好吃。还有不少呢,我搁着了。”
“嗯。”
“要不,我也利用这门脸儿,开家小店试试?”
美香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她满面春风,光彩焕发,真让大悟打心眼儿里怜爱不尽。
“快吃吧。”
“嗯。”
“好了,吃饭时不要看报纸……”
美香伸手要夺过大悟的报纸。
“这个!”
大悟叫道。
“怎么了?”
“看这个!”
大悟向美香指着一个公司的招聘信息。“什么?不问年龄,还保证优厚薪酬?”
“而且工作时间还很短。看来,机会来了。”
“这,天上掉馅饼了?肯定有猫腻。没准是去了后,先交一笔手续费,实习期间又不给工钱之类的……”
喝着酱汤的美香皱皱眉,问大悟那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NK代理。”
大悟读出了广告最下面写着的公司名。
“什么意思啊?”
“旅行方面的工作。可能是旅游公司的代理店吧?”
“是做导游吗?”
“不会吧?还写着欢迎没有经验的人前来应聘。”
“那会是什么啊?”
“先去问问再说吧。”
大悟合上报纸,拿起筷子。酱汤、米饭、小菜,他总是按顺序逐一品尝。
“啊,这鸡蛋真好吃,怎么弄的?”
大悟看着桌上放的茶色的鸡蛋问美香。
“果然刚才没有听我说话。”美香瞟了一眼大悟说道。
“什么?”
美香再也不看大悟,将一块大大的煎鸡蛋塞进嘴里。
“哇,我老公真帅呀!”
美香盯着穿好西服的大悟嚷道。这件西服已经很久没穿了。平时没有演出时,一般穿夹克便装,正式的音乐会要穿晚礼服或燕尾服,红白喜事时要穿相应的服装,这件西服还是结婚那会儿去美香娘家时穿过。以后就再没有动过了。
“哎呀,没有皱吧?本来是一直放存衣柜里挂着的,搬家时只好塞进纸箱子里。”
……
前言/序言
《入殓师》 序章:尘封的记忆与悄然的抉择 风,吹过古老小镇的巷弄,带来泥土和潮湿的气息,也卷起一地落叶,似是某种宿命的低语。 在镇子的边缘,有一栋被时光遗忘的二层小楼,它静默地伫立着,如同一个被时光定格的剪影。楼前,一棵老槐树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枝繁叶茂,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便是“往生居”。 李铭,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正坐在楼下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相册,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模糊的脸庞。照片里,是他年少时的父母,笑得那样灿烂,而如今,他们早已化为尘土,只留下他一个人,和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往生居,并不是一间普通的客栈,也不是一个寻常的店铺。它承载着李铭家族世代的秘密,一个关于“送别”的秘密。他的爷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曾是镇上唯一的入殓师。但在李铭的记忆里,爷爷的身影总是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肃穆和忧伤。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这是爷爷生前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如今,这句话在他心中回荡,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他本可以远离这里,去一个繁华的城市,过着普通人朝九晚五的生活。但一股莫名的力量,一种血脉中涌动的羁绊,让他选择留下来,继承爷爷的事业,守护这个小镇的安宁,也守护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最后的尊严。 他打开相册的最后一页,那里有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的男子穿着一身素雅的服装,手里拿着一个精巧的木盒,眼神中带着一种不属于他年龄的沉静。这个人,是他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 “这,就是我的路吗?” 李铭低语,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但很快被一种坚毅所取代。他知道,有些事情,注定是要他去面对的。 第一章:无声的告别与生命的重量 小镇的天空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蓝色,与镇子缓慢的生活节奏一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伤感的气氛。 李铭的工作,不是他向外界宣称的那样,是经营一间古玩店。他的真正身份,是“往生居”的掌柜,也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入殓师。 他的一天,通常从晨曦微露开始。他会先去打理爷爷留下的那一间小小的灵堂,点上香,轻声说几句话,仿佛在与一位熟悉的老友交流。然后,他会仔细检查准备工作:干净的布帛,特制的药水,精巧的梳妆工具,以及那些承载着祝福和哀思的陪葬品。 第一位委托人,是一位名叫王奶奶的老人。她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享年九十四岁。她的家人,带着悲伤和不舍,将她送到了“往生居”。 李铭静静地走进王奶奶的房间。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草香,那是他提前熏蒸过的。他看着躺在床上的老人,皮肤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红润,但却透着一种安详。他知道,生命的旅程在此刻画上了句点,但另一个旅程,即将开始。 他小心翼翼地为王奶奶清理身体,动作轻柔而专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他为她换上干净的寿衣,那是一件他亲自挑选的、绣着祥云图案的浅色衣裳。然后,他为她梳理头发,用梳子轻轻梳顺每一缕银丝,仿佛在为她梳理她一生的回忆。 化妆,是入殓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李铭的手法娴熟而细腻。他用特制的膏体,轻轻地为王奶奶恢复血色,让她的脸庞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余晖。他仔细描绘她的眉眼,让她看起来如同沉睡一般,安详宁静。他知道,这不是为了欺骗生者,而是为了让逝者,能够以最美好的姿态,告别这个世界,也让生者,能够在这最后的容颜里,寻找到一丝慰藉。 在整个过程中,李铭很少说话。他知道,生命的告别,需要的不是聒噪的言语,而是内心的尊重和专注。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意,对逝者的安抚。 当王奶奶的家人再次看到她时,他们眼中涌出了泪水,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眼前的老人,虽然已然离去,却依然带着慈祥的微笑,仿佛只是睡着了一样。 “谢谢你,李先生。” 王奶奶的女儿哽咽着说道,“妈妈……妈妈看起来真好。” 李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没有一丝骄傲,只有一种默默的付出和责任。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小镇上,还有许多生命,需要他去送别,去完成他们最后的旅程。 第二章:尘封的仪式与心灵的慰藉 往生居,不仅仅是一个为逝者整理遗容的地方,它还承载着许多被遗忘的仪式。在李铭的爷爷留下的手札中,记载着许多关于“送别”的传统和禁忌。 这些手札,是李铭学习的宝贵财富。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借着一盏孤灯,仔细研读。那些古老的文字,记录着先人对生命轮回的理解,对死亡的敬畏,以及对逝者家属的关怀。 “入殓,不仅是身体的整理,更是心灵的安抚。” 这是手札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他开始尝试将一些更古老的仪式融入到他的工作中。比如,在为逝者净身时,他会用爷爷传下来的药方,混合着艾草和少许花瓣,来净化身体和周围的环境。这是一种古老的净化仪式,据说能够带走逝者生前的烦恼和痛苦。 他还会在入殓前,为逝者举行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他会请家属将逝者生前最珍视的物品,如一封信,一张照片,或是一件小小的纪念品,放在逝者的身边。然后,他会引导家属,向逝者说出心中未竟的话语,道出藏在心底的爱与不舍。 曾经,他为一个年轻的女孩入殓。女孩是在一次意外中离世的,她的父母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告别仪式上,女孩的母亲紧紧握着她的手,泪如雨下,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李铭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知道,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但他的存在,他的专注,却能给予生者一种无声的支持。 他注意到,在这些仪式中,逝者家属的情绪,虽然依旧悲伤,但却多了一份平静和接纳。他们仿佛在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与亲人的最后一次连接,也为自己的悲伤找到一个出口。 “很多时候,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我们对未尽之事的遗憾。” 爷爷的手札如是说。 李铭渐渐明白,他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整理”,更是精神层面的“安抚”。他需要用他的专业和耐心,帮助那些即将告别生命的人,以及那些面临生离死别的人,找到内心的平静。 他开始在往生居的院子里,种上一些安神的花草,如薰衣草、迷迭香。他希望,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个传递死亡信息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够让人暂时安顿心灵,找到慰藉的场所。 小镇上的人们,对李铭的职业,虽然心中怀有几分敬畏,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信任。他们知道,李铭是在做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一件能够帮助他们安息、帮助他们解脱的事情。 第三章:逝者的故事与生者的回响 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李铭的工作,让他有幸窥见这些故事的一角,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曾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兵入殓。老兵一生戎马,直到晚年才回到小镇。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却有着一种不灭的坚毅。在为他整理遗容时,李铭在他的衣物里,发现了一枚褪色的军功章,和一个小小的、已经卷起来的信封。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写满娟秀字迹的纸。那是一封迟到多年的情书,写给他在战场上失去的爱人。信中,老兵倾诉着他对爱人的思念,以及未能在一起的遗憾。 李铭将信件和军功章一同放在老兵的遗体旁。当老兵的家人看到这封信时,他们才明白了老人晚年的那种孤寂和忧伤。这封信,成为了他们了解父亲过往的窗口,也让他们对这位沉默了一生的父亲,有了更深的敬意。 他还为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入殓。这位艺术家,虽然生命短暂,却留下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画作。李铭在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本画册,里面记录着他创作过程中的点滴。他甚至在他的手指甲缝里,还留着未干的颜料。 李铭在为他最后的告别时刻,特意在他的遗体旁,摆上了一些他生前最喜欢的画笔和调色盘。他希望,即使在另一个世界,他也能继续他的创作,继续用色彩描绘他的梦想。 通过这些逝者的故事,李铭渐渐明白,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转化。而他,作为一名入殓师,他的责任,就是帮助逝者,以一种尊严和美好的方式,完成这种转化,也帮助生者,在告别中,获得力量,继续前行。 他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历史文献,了解那些被遗忘的传统和仪式。他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是学习一种“精神”。他发现,许多古老的入殓方式,都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他开始尝试,将一些古老但富有意义的仪式,重新融入到现代的入殓过程中。例如,他会在入殓前,为逝者进行“洗尘”,用草药和净水,象征着洗去生前的尘埃和烦恼。他会在遗体旁,焚烧一些用特殊纸张写成的“往生符”,这是一种古老的祈愿,希望逝者能够安息,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平静。 这些细微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恐慌,反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入殓师工作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和人情味。人们开始明白,李铭并不是在进行一些神秘的仪式,而是在以一种更饱含敬意和情感的方式,对待死亡。 尾声:生命的传承与永恒的送别 夜色渐浓,往生居内依旧灯火通明。李铭坐在书桌前,手中翻阅着爷爷留下的手札。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 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入殓师这个职业,在现代社会,可能显得有些冷僻,甚至令人望而生畏。但李铭却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他看着手札的最后一页,上面用遒劲的笔迹写着:“生命,是光与影的交织,是相聚与别离的循环。入殓师,便是那守护告别之人,以最虔诚的心,送别,送往,送入永恒。” 李铭合上手札,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他知道,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曾是星辰中的一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他,将继续守护着这份光芒,用他的方式,完成那场庄重而永恒的送别。 往生居,依旧静默地伫立在小镇边缘,但它的意义,在李铭的传承下,已经悄然改变。它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告别之地,更是一个充满温度的,连接生命与永恒的桥梁。在这里,每一个生命的终点,都将化为另一场美丽旅程的起点。 而李铭,这个年轻的入殓师,他将继续用他的双手,他的心,去守护这份生命的尊严,去完成这场,关于爱,关于告别,关于永恒的,无声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