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这套丛书编写的五年中,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了喜人的发展,它不只是表现在数量的达标和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表现是一支为基础教育的明天,在一定意义上。《“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是丛书一册!
内容简介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是丛书中的一本,用“终于”一词,是因为从策划到丛书中一批著作的出版,足足经过了五年时间,这完全不是因出版社的拖拉,恰恰相反,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耐心与期望,促成了这套丛书在两个世纪的交界之年诞生,使丛书的冠名获得了时间上的真实。在此我要深谢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领导与责任编辑。用“终于”一词,还因为我如获重释。近五年内本人先后担任了两套丛书的主编,前一套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它是为“教育学科的明天”而作的六本著作的集合,被我称之为理论研究的“上天工程”;后一套就是这一“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它是为“基础教育的明天”而作的七本著作的集合,被我称之为实践研究的“入地工程”。就其策划的时间而言,两大“工程”有前后,但就终交稿的日期而言,则都在2000年的下半年。这意味着我在合作研究者的鼎力支持下,实现了教育研究“上天入地”的心愿。我将以充实而轻快的步伐,跨入2l世纪。这怎能不让我呼一口长气,说一声“终于”呢?
作者简介
姓 名:叶澜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当代中国基础
师范教育改革
社会关系、社会职务: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上海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教育学原理学科组组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兼职教授
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
出生年月:1941年12月
籍贯:上海
职称职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履历: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系本科
工作履历: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系主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个人获奖情况: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社会基础论
第一章 生存基础:人口、资源与生态
一、人口
1.自然结构状态
2.社会结构状态
二、资源
1.土地资源
2.矿藏资源
3.水资源
4.海洋资源
三、生态
1.“人类纪”、“人类世”的提出
2.生态的严重性
3.生态改造的艰难
第二章 世界变局:全球化、信息化与后现代
一、“全球化”风云
1.“全球化”观念的辨析
2.“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与形态变换
3.全球化的实质
二、“信息化”浪潮
1.信息化的基础性形态——技术存在
2.信息化的结构性形态——社会存在
3.信息化的生命性形态——个体存在
三、“后现代”精神
1.“后现代”的多重理解
2.后现代精神:在批判现代性中呈现
3.研究后现代主义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主题:社会转型与民族复兴
一、起点——历史的抉择
1.抉择的核心构成
2.社会转型起点的力度
二、过程——社会转型的展开
1.发展观的应时演进
2.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
三、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编 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
第四章 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的回溯与反思
一、历史回溯
1.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改革
2.以面向21世纪,强化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3.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系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
二、整体性反思
1.如何处理社会变革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2.如何处理国际教育变革思潮与中国教育变革的关系
3.如何处理基础教育变革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4.如何处理教育变革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第五章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与任务
一、教育变革之性质问题的一般探讨
1.变革性质的类型分析
2.变革性质判断之必要与可能
二、转型性变革: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任务辨析
1.判断变革性质的前提性依据
2.教育变革的任务:变革性质的具体辨析
第六章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与策略
一、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分析
1.利益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行为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4.三类主体的关系特征
二、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策略研究
1.教育变革的社会生态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2.教育变革中的宏观变革与微观变革的关系
第三编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重建论
第七章 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百年回溯
一、从封建社会学校制度向近代学校制度的转型(1860-1949)
1.废科举、兴学堂(1860-1905)
2.近代学校制度和近代学校型态的形成(1905——1949)
二、20世纪下半叶中国学校教育的变革
1.与政权更替相应的除旧布新(1949-1956)
2.教育大革命与调整阶段(1957-1965)
3.“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大革命”与粉碎
“四人帮”后教育上的恢复、调整和整顿(1966-1984)
第八章 当代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内涵分析
一、理想新人的目标重建
1.时代精神呼唤人的主体性
2.理想新人精神素质的“三维双向”目标
二、教育观念的系统更新
1.价值观
2.学生观
3.学校教育活动观
三、新型学校整体形态变化的勾勒
1.价值提升
2.重心下移
3.结构开放
4.过程互动
5.动力内化
第九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一——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1.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基础性活动的日常表达
2.当代“非学校教育”思潮对课堂教学地位的多重否定
3.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艰巨性
二、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
1.当前我国学校教学实践中生命价值的缺失
2.新教学价值观的三重结构
三、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1.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理论的历史概述与简评
2.课堂教学性质与任务特殊性辨析
3.课堂教学基本要素关系的结构分析
4.重建课堂教学的过程逻辑
第十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二——班级建设改革
一、“班级”概念的内涵演变与多维解读
1.作为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班级”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2.作为学生集体并具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新内涵的形成与淡化
3.教育社会学中关于“班级”概念的讨论
二、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概念的界说
1.“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2.“班级建设”的实践性质、构成与主体分析
三、改革与加强班级建设的现实针对性
1.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
2.当代中国社会的未来公民养成问题
3.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要的发展问题
四、班级建设变革的实践探索
1.加强班级组织建设
2.建设班级文化
3.建设系列班级活动
第十一章 学校日常教育实践重建之三——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
一、学校管理现状与核心目标重建
1.国家管理系统中的中小学生存状态
2.学校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作状态
3.“新基础教育”管理重建的核心任务
二、系统更新学校领导管理观
1.管理价值观的更新——成人与成事
2.人际关系观的更新——责任人与合作者
3.管理功能观的更新——形成秩序与推进变革
4.学校时空观的更新——分割与统整
三、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更新
1.更新学校组织
2.更新学校管理制度
四、新型教师队伍的创建
1.起点:教师角色理想重建
2.目标:新型教师的基本素养
3.基本路径: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
五、学校新文化建设
1.文化与学校关系性质的再认识
2.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前提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3.创建学校新文化的策略
4.学校文化个性的形成
第十二章 结语: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推进策略与方法论探究
一、学校变革研究的推进策略
1.在不确定性中生成确定性
2.在推广性研究中生成发展性
3.在多元主体合作中提升个体自主创造能力
4.在教育改革中推进评价改革
二、方法论探究:在研究中实现教育变革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交互生成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上升到世界第六位,迈人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政策也已初步形成。当世界经济又在全球化的进展中处于旧格局的突破和新格局的变动之中,中国政府审时度势,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使中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以和平发展为宗旨,形成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
与上一阶段相比,21世纪初的中国对外开放,不仅在国内已经形成从经济特区、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的各具特色的开放的地理空间分布,而且在开放的方式和领域方面也进入到多元、全域状态。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尽管加人世贸组织带来许多新的复杂问题,但中国在与他国的经济交往中,更加主动地参与世界与地域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对外资、外企的引入增加了选择性,逐步走出前一阶段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区,以低附加值、低劳动力成本和量大为优势,以污染为代价获取外贸利润的状态,提高了主权维护和抵御世界经济风险的安全意识与能力,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双向性和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的力度。所有这一切都使中国的对外开放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经济力量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友人将此视为奇迹,别有用心之人则视为威胁。当今的中国不只是会审时度势,而且会为国家的富裕强大适时转势,用时造势,在全球化汹涌、多变的大潮中奋勇搏击,把握越来越多的发展主动权。
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实现转化,促进发展,是中国智慧的集中表现。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易经》中,充满着对时势运变、进退中守、阴阳转换、趋利避害的辩证分析。这种智慧对国家在历史处于转型时期和多种力量博弈的复杂过程中取胜尤其重要。事实上,它又是每一个要把握发展变化主动权,包括每个要把握自身发展命运的人所必需的智慧。历史也常常在这样的时刻呼唤和造就有这样大智慧的人和人群。
(3)改革体制、激发活力、创造更新、重建秩序
近30年的改革开放,始终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中心展开。经济体制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前言/序言
“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用“终于”一词,是因为从策划到丛书中第一批著作的出版,足足经过了五年时间,这完全不是因出版社的拖拉,恰恰相反,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耐心与期望,促成了这套丛书在两个世纪的交界之年诞生,使丛书的冠名获得了时间上的真实。在此我要深谢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领导与责任编辑。用“终于”一词,还因为我如获重释。近五年内本人先后担任了两套丛书的主编,前一套是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它是为“教育学科的明天”而作的六本著作的集合,被我称之为理论研究的“上天工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