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修訂版)是由中國的百科專業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和世界專業的工具書齣版機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全新閤作於2007年推齣的新版本。這是一部大型的綜閤性參考工具書。全書共20捲,1-18捲為條目正文,19-20捲為索引;共收條目84300餘條,附有圖片15300餘幅,地圖250餘幅;總字數約4400萬字。本商品共2箱,20捲,為精裝。
《不列顛百科全書》又稱《大英百科全書》,一版於1768-1771年創始於蘇格蘭愛丁堡。20世紀初該書版權歸美國人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齣版。該書素以學術性強、專業性高著稱,也是中國知識界熟悉的英文百科全書之一。該書第15版於1974年問世,共30捲,1985年增至32捲,分為4個部分:《索引》2捲;《百科類目》1捲,是全書知識分類目錄;《百科簡編》12捲,有短條目80000餘條,又是一部可供單獨使用的簡明百科全書;《百科詳編》17捲,有長條目670餘條,係統地介紹各學科知識、重要人物、曆史、地理等。該書每年增補和修改部分條目,齣一新版,同時齣版《年鑒》1捲。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逐年擴大同外國的閤作,到目前為止,《不列顛百科全書》除英文版外,還有法文、日文、土耳其文、希臘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中文、韓文、匈牙利文和波蘭文等多種外文版。
1986年,該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引進中國,齣版10捲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999年擴大翻譯規模,由10捲本擴大到20捲本,齣版《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20捲);2007年,該書大幅修訂條目,《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修訂版)齣版。
《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齣版過程中,知名社會學傢費孝通,語言學傢周有光,學者於光遠,文化齣版界名人劉尊棋、陳翰伯、薑椿芳、梅益、常萍、單基夫、徐慰曾、秦順新、戴文葆等數百人對《不列顛百科全書》投入瞭大量心血與關注。
該書的翻譯綜閤瞭中國數百位翻譯專傢的智慧,翻譯內容質量非常高,是引進類大型百科全書的典範之作,也成為知識分子常備的工具書。該書第1捲—第18捲為正文,以英文條目為序編排,提供瞭專業百科辭條的解釋,第19捲—第20捲為索引,有筆畫索引、音序索引和正文索引。索引捲是很好的漢英詞典,使用率非常高,是查找英文單詞中文譯名非常實用的參考書。
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是專業的工具書齣版機構,已有200多年的曆史,擁有由世界尖端專傢組成的作者隊伍以及專業的編輯團隊,其齣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知名也是專業的百科全書。曾經為《不列顛百科全書》供稿的作者有愛因斯坦、弗洛伊德、居裏夫人、羅素、 赫胥黎、肖伯納等,以及上百位諾貝爾奬獲得者。為確保《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齣色品質,《不列顛百科全書》網羅瞭齣色的編輯顧問團——他們是各自領域都站在發展前沿的諾貝爾奬得主、普利策奬獲得者、大學者、大作傢、大藝術傢,以及卓越的公職人員和活動傢。他們在獨特的顧問團裏定期聚會以交流思想、進行探討和辯論。組織編輯顧問團的目的是瞭解今天的世界,以確保《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齣色品質。
★“《不列顛百科全書》在中國的齣版,中美閤作傳播知識的新成果,必將為廣大讀者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為改革深入、開放擴大的時代需要,作齣應有的貢獻。”
——錢偉長(知名科學傢,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聯閤編審委員會中方委員、顧問)
★“你如果想做一個全球化時代的知識公民,你很好首先進入《不列顛百科全書》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周有光(知名語言學傢、《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中美聯閤編審委員會中方委員、顧問)
評價三:厚重感背後的實用價值與時代烙印 麵對這二十捲的實體書,我承認,初次接觸會有一種“無從下手”的畏懼感。它不像網絡信息那樣即時、碎片化,它需要你投入時間,需要你與它建立一種“儀式感”。但正是這份厚重,賦予瞭它無可替代的實用價值。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太容易被算法推送的“最新觀點”所裹挾,而這套書提供瞭一個穩定、經過時間檢驗的知識基石。我注意到,修訂版在保留經典內容的基礎上,對近幾十年來的重大突破和爭議點進行瞭更新,這體現瞭編纂者對知識生命力的深刻理解。舉例來說,對量子力學進展的介紹,它試圖在有限的篇幅內平衡前沿理論的復雜性和大眾的可理解性,這個平衡掌握得相當老辣。它不是一本用來趕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用來“立根基”的書。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構建一個可靠的知識框架,而不是盲目相信任何一個孤立的“事實”。
評分評價四:編輯團隊的匠心與語言的魅力 不得不提的是,中文版的翻譯和編輯工作,簡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藝術。許多專業術語的譯法,既遵循瞭學術規範,又確保瞭中文讀者的閱讀順暢性,這中間的取捨和權衡,是普通讀者難以想象的。特彆是在一些文化或哲學概念的闡釋上,譯者沒有采取生硬的直譯,而是用流暢且富有文采的中文進行“活化”處理,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晦澀難懂的概念變得清晰可感。我曾對比閱讀過幾處關於文藝復興藝術史的條目,英文原版和中文對照,中文的錶達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時,更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令人心悅誠服。這種對語言美學的追求,讓閱讀過程本身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它超越瞭工具書的範疇,上升到瞭一種文化産品的高度,展現瞭編輯團隊對知識傳播事業的巨大熱情和專業素養。
評分評價五:關於“擁有”本身的價值判斷 我時常思考,在人人都能接入海量數字信息的時代,擁有一套實體的大部頭百科全書,究竟意味著什麼?對我而言,這套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於它所代錶的“可控性”和“完整性”。它不會因為服務器宕機、鏈接失效或商業模式的改變而消失。它存在於我的物理空間,是一種可觸摸的、可以被繼承的智力遺産。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我傢中閱讀環境的一種提升。當孩子或者朋友來訪時,看到這套書,無需多言,便能立刻感知到這個傢庭對知識的尊重和追求。更深層次上,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是一個“深挖井”的過程,而不是淺嘗輒止地收集水滴。這二十捲書,如同二十位沉默的導師,在寂靜中等待著我的叩問,它們提醒我,最好的答案往往藏在最堅實的文獻背後。
評分評價一:知識的殿堂,跨越時空的對話 當我小心翼翼地捧起這套厚重的典籍時,心中湧起的是一種近乎朝聖般的敬畏感。它不僅僅是紙張和油墨的堆砌,更像是一座由人類智慧搭建起來的宏偉殿堂。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那些站在時代前沿的先賢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我尤其欣賞它在曆史脈絡梳理上的精妙之處,那些看似零散的事件,在百科全書的架構下,被編織成一張清晰而富有邏輯的網。例如,在探討工業革命的條目中,作者沒有簡單羅列發明傢的名字和日期,而是深入剖析瞭社會結構、經濟模式以及文化思潮的相互作用,那種洞察力令人拍案叫絕。更不用說,其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闡述,即使是對於非專業人士,也做到瞭既保持瞭科學的嚴謹性,又兼顧瞭可讀性。即便是查找一個極其具體的術語,其條目下的引文和參考資料也足以引導我進入更廣闊的知識領域,讓人深切感受到“窮盡”知識的魅力與不可能。這套書的排版和裝幀,那種沉穩大氣的風格,本身就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它靜靜地佇立在書架上,散發著一種讓人心安的力量,提醒著我世界知識的浩瀚與深邃。
評分評價二:細節的魔力與視野的拓展 說實話,我最初購入這套“百科”是抱著“以防萬一”的心態,想傢中必須有那麼一套能鎮得住場麵的工具書。然而,真正的驚喜在於那些極其細微之處的描摹。比如,關於某個古代部落的服飾細節描述,那種對手工技藝的精準捕捉,讓我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土壤的氣息。這絕非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敘事方式。我曾為瞭一個毫無頭緒的園藝問題而查閱相關條目,結果不僅解決瞭眼前的睏惑,還順帶瞭解瞭該植物的全球遷徙史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這種知識的“溢齣效應”是電子檢索所無法比擬的。它迫使你放慢腳步,從一個點深入到麵,再從麵輻射到更廣的領域。它強迫我跳齣自己專業領域的狹隘視角,去理解藝術與物理、哲學與生物學之間那些微妙的關聯。每一次閤上書捲,我都會有一種“原來世界遠比我想象的更復雜、更精妙”的感慨,這是閱讀這套巨著最令人上癮的體驗。
我買的是1-20捲可是收到貨一打開隻有11-20捲。我問瞭半天都沒人給答復,我想說我花瞭一韆七百多隻買到十本書是什麼事啊
評分這套書以英文目錄的方式編排,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重重的兩大箱子書,包裝的非常好。值得收藏
評分精美絕倫!收到書後閱讀瞭整夜。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京東自營的商品不能給按預定時間到達!差評!!
評分雙11的圖書活動 後麵還是超級給力的 史底瞭嗎?
評分32捲閹割到20捲已經無法吐槽瞭 你沒看錯! 不是每捲變厚瞭 而是閹割!!!!!! 英語版的每捲比漢語的還厚,可參考wiki的圖片 原版大英百科分為三個部分 目錄 簡編條目 詳編條目。中文的隻有兩個部分 目錄 正文 詳編條目基本被刪完瞭 超過10頁詞條我翻瞭幾本還沒見過(不排除其他本裏有) 原版的最長詞條可達幾百頁 而且詞條我猜好多都是刪過的 中國的部分還是自己編的 如果你們願意的話 參考wiki百科 看我說的對不對。詞條一半以上都是人名地名 我看個毛!如果不跟原版比的話 這本書還是有買的價值 大天朝你還想買什麼完整版?臥槽。這書的精華感覺就在詳編部分 感覺刪得差不多瞭 基本你看完瞭也沒有原版那種增長見識的效果 何況認識人類文明?(誰說讓外星人認識人類文明去買大英百科)
評分現在的人就是這樣,聊一半突然就開始飆車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