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申丹,王丽亚 著
图书标签:
  • 叙事学
  • 西方叙事学
  • 文学理论
  • 后经典叙事学
  • 经典叙事学
  • 结构主义
  • 后结构主义
  • 文化研究
  • 文学批评
  • 叙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7006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82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0
字数:3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深入浅出地系统评介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评介叙事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叙事学的目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学科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有关概念和方法,注重介绍切实可行的叙事学研究方法,以及与叙事学方法构成互补关系的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将对中国叙事作品的分析和对西方叙事作品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中外叙事作品的结构技巧均能有较好的了解。

作者简介

  申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和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英美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顾问编委等。出版四部专著,在北美、欧洲,以及国内CSSCI源刊发表论文一百来篇(在欧美发表的论文有20多篇被A&HCI;收录),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
  王丽亚,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讲授美国文学史、19世纪美国小说、小说叙事学。出版专著两部(一部为合著),译著7部,在国内CSSCI源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故事与话语
第一节 故事与话语之分的优势
第二节 何时需要三分法?
第三节 故事与话语是否总是可以区分?
思考题和练习

第二章 情节结构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情节观
第二节 传统情节观
第三节 经典叙事学的情节观
思考题和练习

第三章 人物性质和塑造手法
第一节 “功能型”人物观
第二节 “心理型”人物观
第三节 直接塑造法与间接塑造法
思考题和练习

第四章 叙事交流
第一节 叙事交流模式
第二节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
第三节 叙述者与受述者
第四节 不可靠叙述
思考题和练习

第五章 叙述视角
第一节 视角研究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叙述者与感知者
第三节 不同的视角模式
第四节 不同视角的实例分析
思考题和练习

第六章 叙事时间
第一节 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
第二节 时序
第三节 时距
第四节 频率
思考题和练习

第七章 叙事空间
第一节 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
第二节 故事空间与视角
第三节 故事空间与情节
第四节 故事空间的阐释
思考题和练习

第八章 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
第一节 人物话语表达形式的分类
第二节 不同形式的不同审美功能
第三节 自由间接引语面面观
思考题和练习
下篇

第九章 修辞性叙事学
第一节 布思的小说修辞学
第二节 查特曼的叙事修辞学
第三节 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
思考题和练习

第十章 女性主义叙事学
第一节 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
第三节 与经典叙事学的关系
第四节 “话语”研究模式
思考题和练习

第十一章 认知叙事学
第一节 规约性语境与读者
第二节 普适认知模式
第三节 作为认知风格的叙事
第四节 认知地图与叙事空间的建构
第五节 三种方法并用
思考题和练习

第十二章 非文字媒介叙事
第一节 电影叙事
第二节 绘画叙事
第三节 戏剧叙事
思考题和练习

第十三章 叙事学与文体学的互补性
第一节 “话语”与“文体”的差异
第二节 “话语”与“文体”的差异之源
第三节 跨越“话语”与“文体”的界限
第四节 跨学科实例分析
思考题和练习
引用文献

精彩书摘

  来描述,但语言学的直接应用范围则自然是“话语”这一层次。①
  实际上,法国叙事学的“话语”与福勒所说的“小说语言本身”(即文体学的“文体”)相去甚远,两者之间存在隐含的界限,尽管两者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在叙事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探讨“话语”的著作是前文已反复提到的热奈特的《叙述话语》。热奈特将话语分成三个范畴:一为时态范畴,即话语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关系;二为语式范畴,它包含叙述距离和叙述聚焦这两种调节信息的方式;三为语态范畴,涉及叙述情景及其两个主角(叙述者与接受者)的表现形式。
  “时态”这一范畴有三个方面:时序、时距和频率(详见本书第六章)。“时序”涉及故事事件的自然顺序与这些事件在文本中被重新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对“时序”的探讨在微观与宏观这两个不同层次上展开。微观层次的分析对象为短小的叙事片段,根据故事时间的变化对片段中过去、现在、将来等不同的时间位置进行划分,并注意事件之间的从属、并列关系,但不关注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并列关系等语言问题。热奈特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宏观层次上。他将普鲁斯特卷帙浩繁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分成了十来个大的时间段,有的时间段占去了200多页的篇幅。这样的分析仅涉及从文本中抽象出来的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不涉及对语言本身的选择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讨时序时,热奈特聚焦于各种“时间倒错”,即话语顺序和故事顺序不相吻合的现象,譬如倒叙和预叙。文体学家通常不关注这些错序现象,但有一个例外:即关注从中间开始的叙述,这一技巧往往与指称语的使用密切相关。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买来学习的理论书,很好的

评分

可以作为了解叙事学的入门教材

评分

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而实际上,叙事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设想,它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神话、民间故事、尤其是小说这些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叙事作品中。即使是进入到非语言材料构成的叙事领域中,也是以用语言作载体的叙事作品的研究为参照进行的。连巴特撰写的《时装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民间故事,小说而言,叙事学早期关注的是前二者,主要研究的是“故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研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所以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从实际发展情情况来看,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评分

[QY]"

评分

大品牌,值得信赖,值得推荐

评分

申教授的书真是棒极了!

评分

送货速度真快!今晚定,第二就收到了!赞一个!

评分

在蔡骏的精心构思之下,他笔下的诸多经典场景与人物悉数登场。随着主人公少年司望神秘的复仇行动展开,一宗宗悬而未决的案件逐一明朗,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纠葛由此而生,人物的命运与人性的复杂交织成一首激荡的交响曲!《生死河》深入罪犯的精神世界,探索杀人犯罪的社会原因,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情节曲折,环环相扣,耐人寻味。在保留严密推理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生死河》中激情澎湃的情节设置、严谨细密的解谜手法,充满忧患反思的作家良知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敏锐观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华语悬疑文学划时代性作品。“即使对世界感到绝望,所有人都抛弃了你,但还是要活着!因为最爱你的人说:你必须等待我长大!”这一悲伤的主题完美阐释了“大时代”里凄凉的“小命运”!人物的命运和人性的复杂,仿佛海上的冰山,慢慢浮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悬疑小说,而是一部展现广阔社会和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极具创意的故事构思,跨越前生今世的神秘凶案,再现波云诡谲的时代记忆 这次赶上京东满150返还50的促销活动,每一本书都包装的很完整,用塑料套子塑封好的,保证了书籍的整洁完整不破损,打开来看,印刷很清晰,一看就是正品书,没有错别字,而且字体印刷很大,排版也排的很合理,看着不伤眼睛,纸张质量也相当的好,总之,以低价来买一本质量好的正版书,绝对是上算的。多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读书的目的功利性比较强,现代人就不一定了,除了工作学习上的需要,给自己充充电占了一大部分,毕竟,人的一生很短,书中的东西很精彩,如果我们不能延展生命的长度,那么,就多少读一点书,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好的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理性,遇到问题可以很好的独立解决,这样的话,又使得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多漫出了一步,多读书,能使人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所以说,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作为一个人,应该在空闲时刻多读书,不管年龄大小,读书对人有好处,读书可以养性,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变得更加温文尔雅,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慢慢变得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反复阅读,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评分

买来学习的理论书,很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