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女孩金铃,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
内容简介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是一套荟萃了十几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众多优秀少儿作品的精选书系,共三个系列:一是少儿文学系列,二是少儿科普系列,三是少儿图本系列。这些作品都是从历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获奖作品中采撷出来的。
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从1992年开始,已评选了10届,历时16年。每次评选中,少儿读物都是评选组织者和评委们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品,本着让少儿读者爱看、读了受益的原则,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许多作品发行量很大,许多艺术形象为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_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今天,我们征得图书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同意,把这些优秀作品汇集起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的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朋友。我们相信,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黄蓓佳文集》四卷;中短篇小说集《在水边》、《这一瞬间如此辉煌》、《给你奏一支梦幻曲》、《玫瑰房间》、《藤之舞》、《忧伤的五月》;散文集《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长篇小说《何处归程》、《午夜鸡尾酒》、《夜夜狂欢》、《世纪恋情》、《派克式左轮》、《新乱世佳人》、《婚姻流程》、《目光一样透明》;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7卷。
其中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等,多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江苏图书优秀一等奖等奖项。
多部作品被译成韩文、法文和德文,在海外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关于主人公简短和必要的介绍
二 关于老师
三 关于父母
四 好学校,坏学校
五 好孩子,坏孩子
六 要命的数学
七 病急乱投医
八 为女儿减肥,减瘦了爸爸和妈妈
九 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
十 当家理财好滋味
十一 小人得志和君子报仇
十二 外婆家,奶奶家
十三 意外事件
十四 猫和鼠,你喜欢哪个
十五 爸爸的大鱼
十六 真的获奖了
十七 获奖专业户
十八 狼狈的模拟考试
十九 老师病了
二十 求教无门
二十一 我可以养蚕了
二十二 种瓜得豆,而且是颗金豆
二十三 请允许我有一个秘密
二十四 妈妈当了侦探
二十五 最后一个儿童节
二十六 跑吧,孩子,冲刺吧
精彩书摘
5 好孩子,坏孩子
自从接了六年级的这个毕业班,邢老师就向学校里借了一问堆放教具的屋子,放了张书桌,放了张床,准备在这里长期“打游击”了。一星期当中,她起码有4个晚上是独自住在这间小屋里的,备课、出卷子、改作业,忙个不停。有时候她丈夫会来看她,给她拎一饭盒红烧肉什么的。有时候是她的女儿来。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跟邢老师长得很像,也是一副严肃认真不善言笑的面容。
邢老师一再叮嘱金铃她们说:“强化班的事,千万别对同学说出去。区教育局不准这么干。再说,参加的人多了,就不叫‘强化’了。”
几个女孩子很庄严地点头。
说起来也是怪,班上学习成绩拔尖的都是女孩子。曾经有一个男孩子也不错,个子矮矮的,皮肤白白的,文静得像小姑娘。金铃从一年级开始就跟他同桌。金铃爱说话,心里的感想特别多,总想找机会倾泻出来一些,上课也不例外,否则就不舒服,肚子憋得要爆炸。那男孩子却是任凭金铃如何表演独自或者对白,始终端坐不动、稳如磐石。老师说这孩子定力太好了,将来会是个了不得的角色。金铃却认定他做和尚最合适,盘腿坐起来像尊佛。
可惜,四年级的时候,男孩子转学到加拿大去了。他爸爸在那儿拿到了绿卡。金铃现在的同桌叫尚海,个子比金铃整整矮了一肩,体重也只有金铃的一半,是个袖珍型的“男子汉”。两个人走到一块儿,金铃像只胖胖的大白鹅,尚海就像只围着大白鹅跳来跳去的小公鸡。可是两个人还挺要好,因为金铃天生有点小母亲的意识,喜欢保护一切比她弱小的人,只要有人欺侮了尚海,金铃就横眉竖眼地站出来了,肩膀一扛把那人撞出去,嘴里说:“想干什么想干什么?”很少有人敢跟身高力大的金铃较劲,况且她在道义上还占着上风。
这天是星期三,下午放学照例比平常早一些。尚海用讨好的语气对金铃说:“我们去看看画书吧?我家门口的书摊上到了好多《美少女战士》的画书。”
金铃惊喜地说:“真的?”背上书包就跟尚海走。
金铃最喜欢画美人,《美少女战士》里的人物一个比一个漂亮,是金铃最迷恋和崇拜的一套画书。
金铃才出校门就想起了一件事,停住脚步说:“不行,我不能跟你去。”
尚海求情一般地说:“去吧,保证震你。书摊老板我认识,他会让你多看一会儿的。”
金铃说:“我得回家做作业,晚上要去邢老师宿舍补课。”
话才出口,她吓得捂住了嘴:天哪!怎么把这事说漏出来了!
尚海是个小机灵,当时眼珠转了几转,什么也没问,回家却告诉了妈妈。家长在这种事情上总是最敏感的,马上猜出了几分。第二天尚海妈妈就找了邢老师,直截了当要求参加补课。邢老师自然是不好拒绝。她总不能说“你的孩子不够资格”吧?人家不立刻告到区教育局才怪呢。
就这么一传二、二传三,几天之内强化班的孩子增加到了十五六个。就是把人摞起来坐,邢老师的小屋也容不下了。张灵灵的家长就主动邀请邢老师在她家里办班,条件是捎带让张灵灵参加。
这样,强化班转移阵地,挪到了居民小区张灵灵的家里。张灵灵爸爸在大客厅里拉出一盏200支光的大灯泡。金铃每次去上课,拐过街角,300米之外就看见了小区里的那一片光亮。
孩子终归是孩子,人多了难免不闹事。有一天晚上,邢老师因事耽搁到得晚了,先去的孩子们便做了一回脱缰野马。
开始是张灵灵、李小娟、胡梅3个女孩子挤在沙发上看画书,后来刘娅如也要参加进去,胡梅不让,刘娅如觉得受了排挤,脸上拉不下来,非要挤进去坐不可。胡梅顺手拿起沙发垫子作武器,半真半假地去推刘娅如。刘娅如恼了,夺过垫子往地上一扔。张灵灵叫起来:“你把我家东西扔脏了!”李小娟便拿另一个垫子去扔刘娅如。这一来,沙发上热闹了,几个垫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屋里一片尖叫声。张灵灵的妈妈赶来时,本已陈旧的垫子被扔得开绽,白色羽毛满屋乱飞,装饰柜里的几个小瓷娃娃也被碰掉在地上,成了一地碎片。
张灵灵的妈妈自然不高兴,等邢老师来了后,狠狠告了一状。
第二天早读课,邢老师着手处理“扔垫子”事件。她先找了一个最老实的男孩子于胖儿问话。
前言/序言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是一套荟萃了十几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众多优秀少儿作品的精选书系,共三个系列:一是少儿文学系列,二是少儿科普系列,三是少儿图本系列。这些作品都是从历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获奖作品中采撷出来的。
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从1992年开始,已评选了10届,历时16年。每次评选中,少儿读物都是评选组织者和评委们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品,本着让少儿读者爱看、读了受益的原则,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许多作品发行量很大,许多艺术形象为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今天,我们征得图书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同意,把这些优秀作品汇集起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的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朋友。我们相信,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心灵的航海图:青少年自我探索与成长指南》 一部陪伴11至14岁心智萌芽期的深度指南,它不讨论“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而是聚焦于“如何成为一个真实、有力量的自己”。 图书概述: 面对青春期的风暴与迷雾,11到14岁的孩子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既定标准,他们开始向内探索:“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本书正是为这个关键的过渡期量身打造的一套实战工具箱和心灵地图。《心灵的航海图》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对“优秀”的僵硬定义,转而引导青少年建立起稳固的内在基石,学会管理剧烈的情绪波动,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日益复杂的社交网络中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位。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青少年成长中的核心挑战,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案例和大量的互动练习,帮助读者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切身的体验和技能。 --- 第一部分:解码“我”的身份迷宫(认知重构) 这一部分旨在帮助读者跳出外界投射的眼光,开始审视和接纳真实的自我。 1. 撕下标签的艺术: 探讨社会、家庭对青少年设定的各种“标签”(如“内向”、“学霸”、“捣蛋鬼”),分析这些标签如何限制了潜能的发挥。我们不试图消除标签,而是教授如何有意识地选择性地使用它们,或者干脆将它们置于一边。重点练习“身份解构”,区分“我做的事”和“我本身”。 2. 情绪的炼金术: 青春期是情绪的大海啸。本书将情绪定义为信号而非敌人。详细解析“愤怒”、“焦虑”、“嫉妒”背后的生理机制和心理需求。核心内容包括“情绪可视化练习”——如何观察情绪的形态、颜色和重量,而不是被其裹挟。介绍“暂停、观察、回应”三步法,取代冲动反应。 3. 价值观罗盘的校准: 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本书提供了一套“价值观排序模型”,引导读者从日常琐事(如朋友、时间使用、消费习惯)中提炼出深层的驱动力。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案例,让读者理解价值观决定了行为的长期一致性。这不是说教,而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己绘制出最适合自己的生命蓝图。 4. 成长型思维的韧性训练: 引入“能力可塑论”,挑战“我天生就不擅长”的固有观念。重点介绍如何从失败中提取建设性反馈(而非自我谴责)。设计了“挫折复盘日志”,鼓励对每一次失误进行结构化的分析,从而将障碍转化为升级的垫脚石。 --- 第二部分:掌控时间的“内在CEO”(效率与专注力) 本章聚焦于如何管理日益增多的学习任务、社交需求和个人兴趣,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管理系统。 1. 告别“假性忙碌”: 分析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低效陷阱”(如无目的的刷屏、多任务并行)。介绍“深度工作区块”的概念,强调高质量投入而非时长堆砌。教授“番茄工作法”的变体,特别适用于心猿意马的青少年。 2. 目标分解的魔术: 面对宏大目标(如“考好”、“学会吉他”)时的无从下手。本书提供“SMART原则”的青少年友好版——“闪光点、具体化、可衡量、有意义、有时限”。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案例,展示如何将长期愿景拆解为每天十五分钟的可见行动。 3. 专注力的“心流”捕获: 探讨大脑如何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心流)。提供一套“启动仪式”和“环境优化清单”,帮助读者在学习开始前,清除分心的外部和内部干扰。重点区分“无聊的抵抗”和“真正的认知负荷”,教导如何应对前者。 --- 第三部分:社交的艺术与边界的建立(人际关系智能) 青春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友谊的建立、冲突的处理以及与父母的代际沟通是核心议题。 1. 友谊的“同温层”选择: 探讨高质量友谊的标准,而非仅仅是数量。分析“共患难”与“共同成长”型友谊的区别。如何识别和保持那些能带来积极能量的朋友圈,并温和地处理“有毒关系”的疏远。 2. 冲突解决的“非暴力沟通”初阶: 不仅关注“说什么”,更关注“如何感受”。详细介绍了识别指责背后的需求,并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望。提供处理网络欺凌、误解的脚本范例。 3. 设立坚固的个人边界: 学会说“不”的勇气和技巧。界限不仅是对抗外界压力,更是对自己精力的保护。本书通过情景模拟,指导读者如何在不破坏关系的前提下,捍卫自己的时间、空间和隐私。特别是与父母沟通需求时,如何从“要求”转变为“协商”。 --- 第四部分:数字世界的公民守则(媒体素养与安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真伪和保护个人数字足迹至关重要。 1. 信息的“X光机”: 教授基础的媒体批判性思维。如何识别深度伪造(Deepfake)的初级痕迹,如何交叉验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着重分析社交媒体算法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信息茧房”。 2. 隐私的边界与数字足迹的远见: 引导读者认识到每一次点赞、评论、分享都会成为未来的“数字档案”。讨论匿名性与责任感的平衡,以及如何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最小化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 3. 屏幕时间的“有意识”使用: 承认电子设备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目的性使用”。制定个性化的“数字宵禁”和“功能性使用清单”,确保娱乐不侵占学习和休息的核心时间。 --- 第五部分:通往未来的想象力(兴趣与未来探索) 这一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但不是设定僵硬的职业目标,而是培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跨学科连接的能力。 1. 好奇心驱动的学习法: 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兴趣。指导读者如何从一个兴趣点(如游戏、动漫)向下深挖其背后的原理(如编程、美学、历史),实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链接。 2. 解决复杂问题的框架: 介绍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简化版本,引导青少年从“发现问题”到“头脑风暴”,再到“原型制作”的整个流程。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如班级卫生、家庭收纳)。 3. 拥抱不确定性的勇气: 最终,本书的落脚点在于接纳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培养“灵活的头脑”,使其能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镇定和适应性。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哲学,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心灵的航海图》不是一本教导“乖巧”的书,而是一份赋予“自主权”的地图。它邀请每一位读者,拿起自己的方向盘,勇敢地驶向那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