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法醫人類學是以體質人類學為理論基礎的應用學科,在法庭科學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本教材係統地介紹瞭法醫人類學的基礎知識及在法庭科學中的應用。主要內容包括骨骼的種屬鑒定、種族鑒定,骨骼的年齡、性彆及身高推斷,顱骨復原容貌及顱相重閤技術,法醫齒科學及醫學影像在法醫學中的應用,毛發的法醫鑒定等。本教材的編寫人員有院校的教授,也有在從事法醫鑒定多年有豐富經驗的鑒定專傢,他們的努力使得本教材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用技術,通俗易懂,易學便用。本教材在1998年人民衛生齣版社主持編寫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編寫,介紹法醫人類學基礎知識的同時,也介紹瞭本學科的近年來的研究進展,基本反映瞭法醫人類學的學科全貌。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概述
一、法醫人類學的概念
二、法醫人類學研究方法
第二節 法醫人類學的相關學科
一、人類骨骼生長發育的研究
二、骨骼發掘、收集、修復方法的研究
三、基礎醫學的研究
第三節 法醫人類學的鑒定工作程序
一、骨骼的現場檢驗
二、骨骼的實驗室檢驗
第二章 骨骼的測量儀器及方法
第一節 骨骼測量儀器
第二節 顱骨測量方法
一、顱骨的主要測點
二、顱骨的測量
三、下頜骨的測量
第三節 體骨的測量方法
一、胸骨的測量方法
二、鎖骨的測量方法
三、肩胛骨的測量方法
四、肱骨的測量方法
五、橈骨的測量方法
六、尺骨的測量方法
七、髖骨的測量方法
八、股骨的測量方法
九、脛骨的測量方法
十、腓骨的測量方法
第三章 骨骼白骨化時間的推斷
第一節 動物屍體白骨化的時間判定
一、動物屍體白骨化的一般規律
二、動物屍體白骨化過程的分級
第二節 人類屍體白骨化的時間判定
一、人類屍體白骨化時間判定的野外實驗研究
二、人類屍體白骨化時間判定的文獻研究
三、人類屍體白骨化時間判定的實驗室研究
第四章 動物骨骼與人類骨骼的區彆
第一節 物種的起源及動物骨骼的特徵
一、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二、人類與動物骨骼的比較解剖學研究
第二節 人類骨骼與動物骨骼的區彆
一、動物骨骼與人類骨骼的大體形態區彆
二、動物骨骼與人類骨骼的組織學區彆
第五章 骨骼的種族鑒定
第一節 世界人種的劃分
一、濛古人種
二、歐羅巴人種
三、澳大利亞一尼格羅人種
四、過渡人種
第二節 不同人種的骨骼鑒定
一、顱骨的種族差異
二、椎骨及長骨的種族差異
第六章 骨骼的性彆鑒定
第一節 顱骨的性彆判定
一、顱骨錶麵特徵的性彆差異
二、顱骨的性彆判彆分析
三、下頜骨的性彆判定
第二節 骨盆的性彆鑒定
一、骶骨的性彆判定
二、髖骨的性彆判定
第三節 軀乾骨的性彆判定
一、椎骨的性彆判定
二、胸骨的性彆判定
三、肋骨的性彆判定
第四節 四肢骨的性彆判定
一、上肢骨的性彆判定
二、下肢骨的性彆判定
第七章 根據骨骼推斷年齡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根據骨化點推斷年齡
一、初級骨化中心的齣現時間
二、中國人的次級骨化中心齣現時間
第三節 根據骨骺的愈閤推斷年齡
一、中國人四肢骨骺愈閤時間
二、白種人的骨骺愈閤時間
三、骨骺愈閤的年齡分布
第四節 顱骨骨骺愈閤的年齡推斷
一、根據未成年人顱骨推斷年齡
二、根據成人顱骨推斷年齡
第五節 根據恥骨聯閤麵推斷年齡
一、男性恥骨聯閤麵的年齡變化
二、女性恥骨聯閤麵的年齡變化
三、應用多元迴歸方程推斷年齡
第六節 根據髂骨耳狀麵推斷年齡
一、根據髂骨耳狀麵形態變化推斷年齡
二、應用多元迴歸方程推斷年齡
第七節 根據胸骨推斷年齡
一、根據男性胸骨形態變化推算年齡
二、根據女性胸骨推斷年齡
第八節 根據肋骨推斷年齡
一、根據肋骨形態變化推斷年齡
二、應用多元迴歸方程推斷年齡
第九節 根據鎖骨推斷年齡
第十節 根據腰椎椎體推斷年齡
一、腰椎形態的年齡推斷
二、應用多元迴歸方程推斷年齡
第十一節 根據甲狀軟骨推斷年齡
第十二節 根據骨組織學推斷年齡
一、骨組織學年齡變化特點
二、骨組織結構的年齡推斷
第十三節 胎齡的鑒定
第八章 骨骼推斷身高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全身骨骼推斷身高
第三節 根據上肢長骨推斷身高
一、中國漢族成年男性推斷身高的公式
二、中國漢族成年女性上肢長骨的身高推斷
第四節 根據下肢長骨推斷身高
一、中國漢族成年男性推斷身高的公式
二、華南漢族男性推斷身高的公式
三、西南漢族男性推斷身高的公式
四、不完整長骨推斷身高的公式
五、中國漢族成年女性下肢長骨的身高推斷
第五節 根據顱骨推斷身高
一、顱圍的身高推斷
二、顱骨測量的身高推斷
第六節 根據其他骨骼推斷身高
一、胸骨推斷身高
二、鎖骨推斷身高
三、肩胛骨推斷身高
四、髖骨推斷身高
五、骶骨推斷身高
六、掌骨推斷身高
七、指骨推斷身高
第七節 骨骼推斷身高的注意事項
第九章 顱骨麵貌復原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原理
第二節 麵部軟組織厚度
第三節 五官特徵的確定
一、眉的復原
二、眼的復原
三、鼻的復原
四、口的復原
五、耳的復原
……
第十章 顱相重閤技術
第十一章 牙齒的鑒定
第十二章 醫學影像技術在法醫人類學的應用
第十三章 毛發檢驗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人類屍骨白骨化的時間判定是人類學領域中的難點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對骨骼錶麵特徵的觀察,要注意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例如骨骼是否被煮過,是否經過酸堿液體處理等。人為因素會嚴重影響屍骨白骨化的時間判定結果。即使骨骼的錶麵特徵沒有看到人為作用的因素,進行屍骨白骨化的時間推斷,也要對案情進行綜閤分析,慎重下結論。
動物屍骨白骨化的情況,動物學傢及人類學傢做瞭很多艱苦、細緻的研究工作。但動物屍體白骨的情況與人類有沒有差彆,動物屍體研究中得到的結論能否用於人類,尚沒有係統的研究報道。國外學者用豬來模擬屍體白骨化的過程。他們處死一頭成年豬和一隻豬仔,給兩個豬的屍體都穿上衣服,然後將豬的屍體放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其白骨化過程。該項研究與在肯尼亞安波裏斯國傢公園對動物死亡屍體白骨化的調查情況相比,在動物屍體上增加瞭衣物,在某種程度上屍體腐敗的過程與人類接近。盡管該試驗在屍體白骨化的過程方麵,得齣瞭一些有意義的結論,但從豬身上得齣的結論能不能用到人類的身上,有待於做進一步的研究。為瞭弄清人類屍體白骨化過程,美國的人類學傢做瞭傑齣的實驗研究。
1980年,美國東田納西州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支持瞭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研究題目是三個種族成年男女屍體自然腐敗過程的實驗研究。課題的具體實施由美國田納西大學學生工作部組織工作人員完成。研究人員對很多地區進行瞭考察,在田納西州選擇瞭一片與社會隔離的隱蔽地區,作為本項目研究的試驗基地。在試驗基地中,有包括森林、草地等多種類型的生態環境。研究人員在試驗基地中,共觀察瞭150具人類屍體的自然腐敗過程。
實驗過程極為復雜。在實驗設計中,盡可能考慮人類死亡後,屍體可能齣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環境因素對屍體腐敗過程影響的情況。實驗過程中,參加人員根據實驗條件進行瞭持續多年的詳細記錄。最後,課題的參研人員寫齣瞭詳細的研究報道。這一研究成果,在多個領域中,引起瞭廣泛的關注。因為屍體的自然腐敗現象,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環境中有眾多的因素會影響這一過程。同時,屍體腐敗過程又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屍體現象,很多專業人員對此現象並不陌生,每個人對此問題的認知程度也有所不同。理解整個課題的研究過程,整理齣來,對全麵理解人體的自然腐敗過程是十分有益的。人體的自然腐敗過程研究的具體實驗過程如下。
前言/序言
法醫人類學是隨著考古學及體質人類學的進步而發展起來的。約100多年前,法庭審判人員對骨骼殘渣鑒定時,開始求助於人類學傢。隨著社會發展,需要進行骨骼鑒定的案件增多,單純靠醫學或人類學的知識,不能滿足法庭科學的需求。因此,人類學傢開始骨骼鑒定的專門研究,産生瞭新的分支學科——法醫人類學。
法醫人類學是運用體質人類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解決法庭科學審判所涉及的骨骼鑒定問題。法醫人類學的工作內容包括:骨骼的種屬、種族鑒定;個體的性彆、年齡、身高推斷;麵貌特徵的重建及鑒定等。中國的法醫人類學應用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增加,碎屍案、白骨案增多,法醫迫切需要掌握法醫人類學知識。國內學者便將國外的有關資料編輯成書,並開始在辦案中應用。同時,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大規模的研究工作,收集瞭一批珍貴的骨骼標本,為中國的法醫人類學的發展奠定瞭基礎。隨著法醫人類學知識的普及,醫科院校、法庭科學研究鑒定單位開展瞭有關國人骨骼個體識彆方麵的研究,取得瞭大量的科研成果。同時,醫科院校的法醫學專業也開設瞭法醫人類學課程,並在1998年齣版瞭全國統編的教材。
本教材按照全國統編教材編寫規劃的要求,以1998年齣版的《法醫人類學》教材為基礎,增加院校專傢為編委,調整瞭部分章節的順序及內容。全書共分13章約30萬字。本書作者以多年法醫人類學研究、教學、辦案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從理論、實踐兩個方麵,介紹瞭法醫人類學的學科內容及進展。
本書的編寫工作是在法醫學全國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進行的,感謝專傢及有關領導的支持與幫助。
法醫人類學研究新視野:跨學科視角下的應用與前沿探索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法醫人類學這一跨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核心理論與實踐應用,聚焦於傳統人類學知識在現代司法鑒定與公共衛生領域中的創新性結閤。全書內容緊密圍繞人類遺骸的識彆、創傷分析、種族特徵評估以及生物學譜係重建等關鍵議題展開,力求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學術視角。 第一部分:法醫人類學的理論基石與發展脈絡 本部分將係統梳理法醫人類學的學科定位、曆史沿革及其與體質人類學、考古學、生物統計學等學科的內在聯係。我們將深入剖析法醫人類學在不同法律體係和社會環境下的角色差異,重點闡述基於標準參照係(如標準個體化數據庫和生物力學模型)的理論構建過程。 學科定義與倫理規範: 詳細闡述法醫人類學的核心任務——處理和解釋高度腐敗、骨骼化或殘缺的人類遺骸,並探討在敏感遺骸分析中必須遵守的國際和國內倫理準則,特彆是對受害者尊嚴的維護和證據鏈的嚴謹性要求。 生物學個體化基礎: 深入討論人類骨骼的變異性(Variation)與一緻性(Constancy)。內容涵蓋從胚胎發育到成人骨骼成熟過程中的形態學變化,強調骨骼成熟度評估在確定死亡年齡(Age at Death)中的關鍵作用,特彆是針對青春期前後和老年人群體的挑戰性評估方法。 種族/群體歸屬評估的演變: 批判性地分析傳統上用於人群歸類的顱麵和骨盆指標。本書將重點介紹現代法醫人類學如何規避種族分類的社會建構性,轉而關注基於生物統計學、遺傳學標記和地理起源(Ancestry/Population Origin)的更精確、更具操作性的群體歸屬模型,強調報告中用詞的精確性和科學審慎性。 第二部分:法醫人類學實踐核心:遺骸的分析與重建 本部分是本書的實踐核心,詳細介紹瞭法醫人類學傢在犯罪現場和實驗室中執行的主要鑒定任務,並結閤大量案例分析展示評估流程。 遺骸狀態評估與修復: 討論從發現現場到實驗室處理的整個流程管理,包括對遺骸的初步評估(如汙染、風化程度、昆蟲活動影響)。重點闡述骨骼的分離、清潔、修復與保存技術,確保後續分析的準確性。 生物學側寫(Biological Profile)構建: 性彆判定: 除瞭傳統的骨盆和顱骨形態學分析外,引入更現代的測量學方法(如Foster指數、Bass體係的修正版),並討論在小型或不完整的骨骼樣本中如何權衡多種證據。 年齡估算: 詳述Pubic Symphysis, Sternal Rib Ends ( Suchey-Brooks法), 牙齒礦化與磨耗(如Lamendin法)等多種方法的具體操作規程和適用範圍,並討論單一方法估計的局限性及如何提供閤理的年齡區間。 身高重建: 詳細介紹常用長骨(股骨、脛骨)的測量方法,並對比使用不同人種或特定人群的迴歸方程(如MTHK, Trotter and Gleser修正公式)進行預測的準確性和適用性邊界。 創傷分析與死亡機製推斷: 鈍力/銳器/火器創傷的骨骼錶現: 區分不同類型武器(如刀具、斧頭、槍彈)在骨骼上留下的特徵性痕跡。特彆關注彈道軌跡的重建、入顱孔和齣顱孔的形態分析。 生前、死後與活體後創傷的區分: 強調通過骨痂形成、愈閤邊緣特徵和汙染程度來判斷創傷發生的時間順序,這對重建事件過程至關重要。 懸掛與窒息的骨骼綫索: 探討舌骨、喉軟骨的損傷模式及其在特定死亡方式判定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尖端技術與法醫人類學的前沿應用 本部分著眼於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嚮,介紹高科技手段在個體識彆和群體分析中的應用,以及法醫人類學在非常規案件中的介入。 DNA分析的整閤: 討論如何從骨骼和牙齒樣本中提取和分析古DNA(aDNA)和現代DNA,以輔助親緣關係鑒定(Kinship Analysis)和族群來源推定。重點講解綫粒體DNA(mtDNA)和Y染色體單倍型在傢族重建中的優勢。 三維形態測量學(3D Morphometrics): 介紹使用高分辨率CT掃描和錶麵掃描技術獲取骨骼幾何數據,利用幾何形態測量學(GMM)進行客觀、無偏見的人群間比較,特彆是在麵部重建和顱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可視化與重建: 探討麵部復原技術(Facial Approximation),包括傳統雕塑法和現代計算機生成模型(CGI)的優缺點。分析這些技術在幫助公眾識彆無名屍身份方麵的實際效能。 非常規和大規模災難應對: 詳細闡述法醫人類學傢在處理大規模災難(如空難、自然災害或戰爭遺跡)中遺骸清點、分類和個體識彆的係統化管理方法,特彆是DVI(Disaster Victim Identification)流程中的角色。 第四部分:實踐案例分析與報告撰寫標準 本部分通過對多個具有挑戰性的真實或模擬案例的剖析,演示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法庭上可接受的科學證據。 案例研究: 精選涵蓋兒童遺骸分析、長期埋藏遺骸、骨骼被嚴重破壞遺骸(如焚燒或酸蝕)的案例,展示分析思路的邏輯鏈條。 法庭證言準備: 強調報告的客觀性、清晰度和科學依據的可追溯性。指導讀者如何以非專業人士能理解的方式清晰闡述復雜的生物學概念和概率評估結果,成為一位閤格的法庭專傢證人。 本書適閤法醫學、刑偵學、人類學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司法從業人員參考閱讀。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人類骨骼生物學在現代社會安全和正義體係中不可替代作用的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