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儒傢重要經典,它同《易經》一樣,都是儒傢的理論淵藪。是宋以後儒者研讀的重點。儒學,特彆是理學,許多概念、命題齣自《中庸》,許多理學大傢持守《中庸》的信條,許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論思考,從而可以看齣,《中庸》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庸全集》原為記載古代典章製度的書籍——《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戰國子思所作。它是古代儒傢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學傢硃熹列為“四書”之一。它作為平民哲學,其核心是修養心性的中庸之道。其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及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麵。因而此書既是一部處世寶典。又是一本修身大全。
為瞭便於讀者讀懂、讀通《中庸全集》這部高層次的理論色彩濃厚的著作,我們精心編製瞭《中庸全集》這部書,《中庸全集》吸取其他《中庸全集》版本的精粹所在,分彆從原文、譯文、注釋、曆代論引、典句劄記、史例解讀、現代運用等方麵,進行瞭金麵細緻、有總有分、通俗易懂的解讀。以此使讀者理解其中精要,運用“中庸”的智慧修養心性,完善自我。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孫。生於東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終年八十二歲。 春鞦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傢。子思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後人把子思、孟子並稱為思孟學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參,下啓孟子,在孔孟“道統”的傳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記·孔子世傢》記子思年六十二(當為八十二之誤),而不詳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鯉,死於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當跟孔子的年代相當。子思在儒傢學派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並由此對宋代理學産生瞭重要的影響。因此,北宋徽宗年間,子思被追封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順元年(1330),又被追封為“述聖公”,後人由此而尊他為“述聖”。
序言
前言
硃熹《中庸章句序》
第一章 天命
第二章 時中
第三章 鮮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問強
第十一章 素隱
第十二章 費隱
第十三章 不遠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遠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無憂
第十九章 達孝
第二十章 問政
第二十一章 誠明
第二十二章 盡性
第二十三章 緻麯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無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聖
第三十二章 至誠
第三十三章 尚綱
參考文獻
孝廉郎官鮑宣
鮑宣,字子都,西漢渤海高城(今河北省鹽山縣)人。好學,明經,舉孝廉為郎,大司空何武聘任鮑宣為西曹掾,不久又舉薦鮑宣為諫議大夫,遷豫州牧。鮑宣直言敢諫,指齣百姓有七亡七死而無一生,憂國憂民之心昭然。後任司隸。王莽執政,被迫自殺。
鮑宣娶富豪桓氏的女兒少君為妻。當初,鮑宣曾經拜少君的父親為師。少君父親驚異鮑宣在貧苦的條件下刻苦學習的精神,非常感動,認為鮑宣是一個有誌有為的人,所以同意把女兒嫁給他。少君齣嫁時嫁妝十分豐厚。但是鮑宣的心裏很不安,他對妻子說:“少君啊。你從齣生就生活在富裕驕奢的環境中,習慣瞭用精美的妝飾打扮,可是我齣身貧寒,地位低下,沒有能力拿齣相當的彩禮,也不敢收下這樣的厚禮。”少君說:“我的父親就是因為您品德高尚,遵守法度禮儀,纔把我嫁過來侍奉您。現在我是您的妻子。自當聽從您的意願。”鮑宣高興地說:“能夠得到你這樣的理解。這實在是我的心願啊。”於是少君把娘傢陪送物品、首飾等全部送還,自己換穿上平民穿的短布衣裳,同鮑宣坐著鹿車迴到傢裏。拜見婆母傢人之後,就提著水桶齣門挑水。從此,她改變瞭自己的生活習慣,恪守作為妻子應該具備的品德,被鄉鄰宗族稱贊。
上下五韆年悠久而漫長的曆史,積澱瞭中華民族獨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無數古聖先賢、風流人物、仁人誌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而且一路下來,薪火相傳,因時損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凝結,更是我們道德規範、價值取嚮、行為準則的集中再現。韆百年來,中華文化融入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鑄成瞭我們民族的品格,書寫瞭輝煌燦爛的曆史。中華文化與西方世界的文明並峙鼎立,成為人類文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凡此,我們稱之曰“國學”,其目的在於與非中華文化相區分。中華民族之所以曆經磨難而不衰,其重要一點是,源於由國學而産生的民族嚮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說,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為其有異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文化!
概而言之,國學包括經史子集、十傢九流。它以先秦經典及諸子之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麯與明清小說並曆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係。觀其構成,足見國學之廣博與深厚。可以這麼說,國學是華夏文明之根,炎黃兒女之魂。
從大的方麵來講,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國傢,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國甚至富國,但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強國;也許它會曇花一現,但絕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而一個國傢若想健康持續發展,則必然有其凝聚民眾的國民精神,且這種國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長的曆史發展中由本國人民創造形成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巨龍的躍起騰飛,離不開國學的滋養。從小處而言,繼承與發揚國學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同樣舉足輕重,迫在眉睫。國學之用,在於“無用”之“大用”。一個人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賣乾他的思維方式.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亦決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的。國學作為涵蓋經、史、子、集的龐大知識思想體係,恰好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平颱。潛心於國學的學習,人們就會發現其蘊含的無法窮盡的智慧,並從中領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與管理之智,也可以體悟到超脫的人生哲學與立身之術。在現今社會,崇尚國學,學習國學,更是提高個人道德水準和建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學熱正在我們身邊悄然興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傢長開始對孩子進行國學啓濛教育,希望孩子奠定紮實的國學根基,以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欣喜之餘,我們同時也對中國現今的文化斷層現象充滿瞭擔憂。從“國學熱”這個詞匯本身也能看齣,正是因為一定時期國學教育的缺失,纔會有國學熱潮的再現。我們注意到,現今的青少年對好萊塢大片趨之若鶩時卻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為何許人;新世紀的大學生能考齣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這些現象一再摺射齣一個信號:我們社會人群的國學知識十分匱乏。在西方大搞強勢文化和學術壁壘的同時,國人偏離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弘揚經典國學教育,重拾中華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國學經典”叢書的問世,也正是為弘揚國學傳統文化而添磚加瓦並略盡綿薄之力。本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從事中國文化史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有年,對國學文化及國學教育亦可謂體晤深刻。為瞭完成此叢書,我們從搜集整理到評點注譯,曆時數載,花費瞭一定的心血。這套叢書集傳統文化於一體,涵蓋瞭讀者應知必知的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叢書盡量把艱難晦澀的傳統文化予以通俗化、現實化的演繹,並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內核,力圖使國學的現實意義更易彰顯,使讀者閱讀起來能輕鬆愉悅和饒有趣味。雖然整套書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是懷著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情厚誼和治學者應有的嚴謹態度來完成該叢書的。希望讀者能感受到我們的良苦用心。
拿到這本《國學經典:中庸全集》的時候,我正在經曆一段比較迷茫的時期。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性讓我感到焦慮,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取捨,如何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偶然的機會,我朋友推薦瞭這本書,說《中庸》的思想能夠給人啓發。一開始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被書中的智慧所吸引。它沒有那些空洞的理論,而是從非常樸實的生活道理入手,比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句話讓我豁然開朗,原來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不安,恰恰是因為情緒的失控,沒有把握好一個“度”。書中的很多話,雖然是幾韆年前的古人所說,但放在今天依然適用。它教會我,在麵對睏難時,不要急躁,也不要絕望,而是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找到事情的“中道”。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審慎地思考問題,也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現在,我每天都會翻閱其中的一些章節,就像與一位智者對話,汲取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從容和堅定。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國學經典:中庸全集》,內心就泛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一些深刻影響著我們思想的古籍。雖然《中庸》之名早有耳聞,但真正係統地去瞭解它,還是從這本書開始。它的排版非常精美,字體大小適中,讀起來不費眼力。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是原文的堆砌,而是配有詳盡的注釋和白話譯文。這對於像我這樣對古文功底不夠深厚,但又渴望理解其精髓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晦澀文字,在譯文的引導下,變得生動而富有哲理。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一些重要概念時,會引用其他國學經典中的例證,比如《論語》、《孟子》等,這使得《中庸》的思想能夠在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被理解,也讓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思想體係的宏大與精妙。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字字珠璣,思考“中庸之道”到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做人,更是一種對事物本質的把握,一種恰到好處的智慧。這本書讓我對“和而不同”、“君子坦蕩蕩”等概念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激進,而是在平和中尋求平衡與發展。
評分作為一個在傳統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二代,從小就接觸過不少國學典籍,但《中庸》一直是讓我感覺最為“高冷”的一部。它的思想似乎太過深奧,常常讓我覺得難以企及。《國學經典:中庸全集》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譯文和注釋都非常到位,不再是那種生硬的、一本正經的翻譯,而是真正地將古人的思想“活化”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道”的解讀,它不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與人的日常行為、情感錶達緊密相連。書中的一些比喻也十分貼切,比如將“道”比作一條河流,時而寬闊,時而麯摺,但最終都流嚮大海。這讓我對“道”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此外,書中還收錄瞭一些曆代學者對《中庸》的解讀,這讓我看到瞭《中庸》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是如何被理解和發展的,這對於我建立一個更全麵的認知非常有益。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與《中庸》的關係變得更加親近瞭,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聖典,而是可以融入生活、指導實踐的智慧。
評分我是一名對哲學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這次入手《國學經典:中庸全集》,純粹是齣於學術探究的目的。這本書在學術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庸》作為儒傢核心經典之一,其思想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儒傢思想的發展脈絡及其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這本書的編纂顯然經過瞭嚴謹的考量,注釋部分十分詳實,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還對一些重要的概念進行瞭辨析,引用的文獻也非常豐富,包括大量的史料和學者的研究成果。這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寶貴的參考資料。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誠”的論述,這是《中庸》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我一直以來感到睏惑的地方。通過書中不同學者的解讀,我看到瞭“誠”在不同語境下的多種含義,以及它如何與“道”、“天命”等概念相互關聯。書中的一些比較研究,也讓我對《中庸》在不同曆史時期的詮釋方式有瞭初步的瞭解,這對於我理解思想史的演變非常有幫助。雖然這本書的學術性較強,閱讀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基礎,但我相信,它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評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變得麻木。《國學經典:中庸全集》的齣現,就像一股清流,滌蕩瞭我浮躁的心靈。我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寜靜,而《中庸》所倡導的“中庸之道”,恰恰給予瞭我答案。它不是要求我們隨波逐流,也不是鼓勵我們特立獨行,而是強調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一種在各種矛盾中找到和諧狀態的能力。書中“慎獨”的觀念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教導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要按照道德原則行事。這是一種非常高的自我要求,也是內心強大的錶現。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模式,是否過於偏激,是否缺乏瞭應有的審慎。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強大並非外在的聲張,而是內心的穩定與自持。《國學經典:中庸全集》的編排設計也很人性化,注釋和譯文的配閤,讓我在理解原文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多瞭一份沉靜的力量,也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
很不錯的一本書,內容豐富,贊嘆中國的國學!
評分彩色紙,很少看到這個樣子的,還沒看,不知寫得怎麼樣?
評分書的包裝質量都很好,寶寶的第一本國學經典書籍,希望通過讀國學豐富她的語言儲備,陶冶情操心智,同時也要讓她媽媽和寶寶都喜歡讀書,豐富自己,遠離手機?!讓我們都瞭解儒傢道德文化,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評分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論語的作用。裏麵好多人生道理,很受用。
評分質量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籍,值得大傢一看,現在人不學古文化的多瞭!
評分好書法采用心良苦用心良苦用心良苦用心良苦用心良苦用心良苦
評分常在京東買東西,質量好,服務也不錯。
評分買瞭一大堆的書,京東值得信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